【关学故事】理学的再生推手:宋高宗赵构
近代以来对南宋高宗赵构的评价多有贬损,原因有二:一是其一心想与北方金国议和,达成苟安局面,被后世看作软弱无能、卖国求荣的表现;二是他伙同秦桧以“莫须有”之罪陷害抗金名将岳飞,留下了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千古骂名。其实,我们若能心平气和地细品历史,便会发现赵构并非一无是处。
1127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被拥立继位,是为高宗,史称“南宋”。以赵构的本心来讲,他确实是雄心勃勃,意欲中兴大宋,在获得士大夫阶层的支持后,便着手解决意识形态问题。孔孟新儒学从而迎来了一个新的拐点。大体上讲,赵构是支持理学宗派的,《宋史》中记载他曾不止一次声称:“朕最爱元祐。”他诏赠程颐为直龙图阁大学士,这是徽宗崇宁年间理学被废黜以来最高统冶者对其首次予以高度褒扬。此后,朝廷先后发出多番诏令,开宗明义地对以二程为代表的理学各宗脉进行支持并扶正。
北宋灭亡后,洛阳、开封等地陷入女真政权统治。由于金人无视思想文化发展,大批理学名家,如杨时、胡安国、罗从彦等大儒纷纷南渡,在福建南平一带继续研读义理学说。尤其杨时为南宋初年理学界的领军人物,深受南宋朝廷和民间理学人士的推崇。为了弘扬推动理学,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赵构诏令杨时为工部侍郎。杨时力辞不受,后改为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宵宫,赐对衣金带、紫金鱼袋。建炎四年(1130年),杨时以年事已高为由请求告老。高宗封他朝请大夫,仍任龙图阁直学士,并赐官绢两百匹、白银三百两,以养天年。杨时去世后,高宗为表彰他对理学发展做出的贡献,颁旨悼念:“言正而行端,德闳而学粹。网罗百家,驰骋千古。辨邪说以正人心,推圣学以明大义。而陈疏义,足以扶国本于当时;注释经义,足以开来学于后世。”
南宋宰相张浚一直是理学忠实的学习者和践行者。他将《易》作为“载道之书”,重视对义理的阐发,同时把义理建立在象数的基础上,著有《紫岩易传》《春秋解》《中庸解》《论语解》等。而且,他还是著名的抗金统帅,其学说和威望都深得高宗褒奖,多次予其加官晋爵。理学家胡安国之子胡宏少承庭训,倾心于二程学说。青年时,他游学四方,曾师从杨时门下,又从程门高弟侯仲良,可说是程门的再传弟子。绍兴元年(1131年)八月,宋高宗先后诏秦桧、吕颐浩为右相、左相,并起用胡宏。《宋史全文》卷二十九载:“绍兴初,秦桧为亚相,引(胡)安国侍经席,一时善类多聚于朝。”
赵构不仅在政策上扶持理学的复兴,更身体力行维护理学的道统。他曾公开惩处反对孟子的学者,第一位就是苏轼的学生晁说之。晁说之为元祐党人,在北宋后期遭受“党人碑”的严厉打击。高宗曾下令为元祐党人平反,晁说之大概是以为自己要飞黄腾达了,便对孟子的言论妄加评述。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载,高宗赵构道:“是尝著论非孟子者,孟子发明正道,说之何人,乃敢非之!”可能是因此受了惊吓,晁说之不久后就死了。另一位遭惩处的学者是郑厚。此人写了《艺圃折衷》六卷,其中不乏反对孟子之说的内容。仍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九载:“绍兴有三年五月辛末,驾部员外郎王言恭言于朝,诏建州毁版,其已传播者皆焚之。”这次不仅是毁版焚书,而且“诏左从事郎郑厚自今不得差充试官及堂除”。郑厚的政治前途毁于一旦。
既然皇帝如此为理学撑腰,纵然个别学者,如叶适等人对孔孟某些观点存疑,但迫于强权,只能隐忍了事。可以这样理解,赵构借皇权极力为理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新儒学不断受到尊崇,义理在务实中不断得以践行,从而使理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终在南宋孝宗一朝形成中兴的大好局面。
由于高宗赵构的支持,理学的影响迅速扩大。此举也是后来朱熹闽学并入二程洛学形成程朱理学,后成为南宋末期及元、明、清各朝科举考试必修学问的铺路石。由此来看,这位被世人误解了近千年的“昏君”原也有不可泯灭的千秋贡献。无他,理学的发展不一定顺风顺水。
文章节选自《厚道圣人·张载关学千年寻踪》,作者马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