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奥斯卡最美片,每一帧都想要截图保存
“美翻了!”
这部美翻了的电影就是《魅影缝匠》,在刚出炉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它一举摘得了最佳服装设计奖。
就说美不美吧?▼
这也是去年宣布息影的丹尼尔·戴-刘易斯最后一部电影。(DDL因三封奥斯卡影帝,被尊称“刘皇叔”)
港台版译名《霓裳魅影》▼
从海报就能看出来,刘皇叔最后一部电影,是爱情片。
而且,他把最后的银幕之旅,给了老搭档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TA),把他最后的银幕之恋给了“新人”女演员薇姬·克里普斯。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组合,光是这两个男人,都足以勾起幻想、憧憬和期待。
名头上,《魅影缝匠》是刘皇叔的息影之作,但对于广大资深影迷来说,最大的期待,还是在于导演PTA——好莱坞新生代导演中最接近大师的人。(新生代指70后)
PTA的影像风格自成一体,他的画面有沉稳的激情和疯狂的克制;他的故事暧昧又丰富,在朦胧的状态中,流露出迷人的气质。
所以,在许多影迷心中,PTA早已是大师了。
他不需要更多的作品让自己的名字跟“大师”二字的距离更近,他需要的,只是让自己那与“大师”不相称的年龄,再沉淀的更久。
爱PTA的理由,我想粉丝们都能如数家珍般,数出一箩筐。
而我觉得,他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稀缺性和辨识度,他从不重复自己。
那么,这位“早熟”的大师和演技之神再度合作,带来了一个怎样的作品呢?
《魅影缝匠》讲述了一个虐恋故事。
虐恋,在PTA的作品中不算有辨识度,在这个时代来说,也不够稀缺,但确实,他没有重复自己。
整个观影感受,跟看他以往的作品一样,只有简单两个字——舒服。
有人说,这部电影有波兰斯基经典虐恋电影《苦月亮》的影子。
但看完全片,我发现,《魅影缝匠》并不是表面看上去的虐恋电影。
▲《苦月亮》剧照
雷诺兹(DDL 饰)微笑着吃下阿尔玛(薇姬·克里普斯 饰)亲手做的含有毒蘑菇的晚餐后深情地看着她,说:
饮鸩止渴,甘之如饴,确实是虐恋。
但能把“病痛”发展成调情仪式,我相信他们的快乐没有痛苦,而这种快乐,他们第一次见面,就产生了。
本片没有大多数虐恋电影里大肆渲染的赤裸裸的肉体快感,和令人瞠目结舌的SM情节。
因此,这部影片给我的感觉,一点也不像《苦月亮》,倒是跟伍迪·艾伦的爱情喜剧《安妮·霍尔》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安妮·霍尔》中,艾维和安妮从相爱到分手,其实是对理想情人改造失败的过程。
而《魅影缝匠》里,雷诺兹对阿尔玛的改造,却十分成功——阿尔玛从乡下酒馆里端盘子的服务员,一跃成为伦敦最闪亮的时尚宠儿。
当阿尔玛成为缪斯女神后,还真让人担心她会像安妮离开艾维一样离开雷诺兹。
还好没有,所幸没有。
否则,真是辜负了雷诺兹那温柔到无以复加的眼神。
《魅影缝匠》所要讨论的主题,跟《安妮·霍尔》一样:
爱情中两个人的关系和各自所处的状态,以及这个状态的微妙变化对他们恋爱关系的影响。
你看,他俩的爱情,比艾维和安妮更有喜剧氛围。
诚然,阿尔玛为爱改变自己,远没有特立独行、保持自我的安妮那样,值得所有人为她喝彩。
但是,阿尔玛爱的并不卑微。在我看来,她的“为爱改变”,是对真爱孜孜以求的勇敢,而不是委曲求全。
而雷诺兹,他的可爱,不在于为爱牺牲了多少,而在于他为了爱情,点燃了自己平静如水的火热内心,让他战胜了自己习惯孤独、甘于孤独的可悲。
作为大名鼎鼎的服装设计师、英国时尚界标杆的雷诺兹,缘何会孤独呢?
皇室名流、电影明星都是他的忠实顾客,就连去饭馆吃个饭都能碰上心花怒放的仰慕者。
照理说,跻身上流社会的他,就如置身花丛中的蜜蜂一样才对啊。
雷诺兹的孤独,源于他对工作无限的热爱,和全身心的投入。他没有精力分给裁缝之外的任何人、事、物。
他只追求一种东西,那就是时装的美,时尚的美。
在他眼里,最美的人,或者说一个人最美的状态,就是穿上他精心设计、亲手缝制的衣服。
他爱衣服甚于爱穿衣服的人,因此,他的爱,只能给与“穿着美丽衣服的人”,而不是人,本身。
这是高度的自傲与极度的自律使然,简单说就是,他非常不近人情。
带来的结果便是孤独,这种孤独介于清高和厌世之间,很高贵,也很痛苦。
他正是不疯魔不成活的“虞姬”的同类人。
戏里的雷诺兹如此,戏外的刘皇叔又何尝不是呢?DDL为了揣摩角色,特地学习了2年的服装设计。戏里他的手是这样的:
▲有看过母亲做针线活的朋友,对这样的手一定不陌生。
良好的修养,让雷诺兹这种痛苦不易察觉,或者知之者甚少。
多年过去,模(女)特(伴)换了N多个,只有老姐西里尔懂他。
除了姐姐,最懂他的就是新近物色的模特阿尔玛了。
在他们第一次共进晚餐时,雷诺兹非常突兀地向阿尔玛谈论起自己的母亲。
他说自己曾不顾“碰了婚裙娶不到媳妇”的禁忌,亲手为再嫁的母亲缝制婚裙,并且把已经过世的母亲的照片,缝进了自己西装的胸口位置,永远与她相伴。
他甚至告诫阿尔玛应该随身携带自己母亲的照片……从他讲话的语气和眼神,无不透漏着他的恋母情结。
阿尔玛对此一一洞悉,她理解他的孤独,他的痛苦,和他的渴望。
雷诺兹需要母亲般的爱,阿尔玛给予他母亲般的爱。
所以她能取代姐姐、甚至是雷诺兹胸口的母亲照片,成了雷诺兹生命中注定不可或缺的那个人。
他们各取所需,相濡以沫,这样简单又美好的关系,不似虐恋,更像爱情本身。
也许有人习惯孤独,但不会有人真正享受孤独,值得享受和喜悦的,应该是与爱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只要他们同框,就会弥漫着爱情的浪漫,如同电影的每一帧画面一样美得让人沉浸其中。
导演PTA曾说,在设定上,他考虑过男主的很多职业,作家,画家等等,最后定为服装设计师这个职业,是想“让电影至少看起来很美”。
那一场雷诺兹在家里举办的“伦敦时装秀”,可谓惊艳至极。
而PTA对文本、视听、表演等娴熟的掌控力,一个不落,都是匠心独运的增彩之笔。
PTA很擅长运用旁观者视角的静态构图,来呈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心理活动。
这是影片开头的一次早餐场景,此时阿尔玛还未出场。静中有动的构图,不需台词,人物关系一眼便知。
对于人物关系的发展,剧情的节奏推进,PTA运用更娴熟的,也是他最钟爱的手法,则是平行蒙太奇。
在《血色将至》里,他用交叉剪辑的方式,主次分明地交代了石油大亨和年轻神父的发迹史和各自的心路历程,并在影片结尾,将蓄势待发的“血色”喷薄而出;
在《木兰花》里,则是用快速连切的镜头,简洁明快的将所有分离的偶然事件联系在一起,暗示着最终的必然;
▲出自《木兰花》
而在《魅影缝匠》里,他又尝试运用重复蒙太奇。
三次同样的早餐场景,揭示出人物的命运,也指引了剧情的走向。
第一次,红衣女郎就餐太吵,还扰乱了雷诺兹的创作思绪,被扫地出门;
第二次,阿尔玛犯了同样的错误,惹得雷诺兹不开心;
到了第三次,就餐礼仪熟谙于心的阿尔玛,换来了姐姐西里尔的相视一笑。
多少个“红衣女郎”跨不过的坎,阿尔玛为了爱情而“克己”,由此奠定了她女主人的地位,也铺垫了影片结局。
再到后来的一次滑稽婚礼,某女富婆对雷诺兹设计的婚服极其不尊重,惹得阿尔玛甚至比雷诺兹更“义愤填膺”。
她终于忍不住“怂恿”雷诺兹要回心爱的礼服。
由此开始,他们的关系和各自的状态,有了微妙的变化:
从亦步亦趋的个体,到完全同步的灵魂共同体,显然,阿尔玛更主动、也更有掌控力了。
但是,从酒馆相遇、共进晚餐,到海边散步,直到他们像恩爱多年的老夫老妻一样相互依偎,他们看对方的温柔眼神,从未变过。
所以,我说《魅影缝匠》不是一部虐恋电影,而是纯粹的浪漫爱情喜剧。
一如导演PTA在获得奥斯卡提名后接受采访时所言:
《魅影缝匠》就是一部喜剧,我赋予了很多幽默在里面,展示给观众的,越认真严肃,就越荒谬滑稽。
听导演的意思,貌似是很不经意的作品,其实本片有着PTA一贯的认真考究。
对上世纪50年代伦敦上流社会生活的完美还原;
时尚复古风的衣着服饰和场景设计;
以及节奏舒缓的优雅配乐,和柔和却层次分明的调光布景……电影的所有软硬件,都让PTA以大师该有的手笔系统地调度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状态。
因此,《魅影缝匠》给人的感觉其实超过了PTA的心理预期。它不仅“看上去很美”,品起来更有味道。
它从各个方面都显露出一种匠气,但又与那部匠气十足的《至暗时刻》不太一样,不会让人觉得有不适感。(BTW,恭喜狗爹加里·奥德曼封帝)
《至暗时刻》过于精致了,反而显得刻意,给人的感觉不止是匠气十足,而是这个“气”满满当当,都快“溢”出来了。
相比而言,《魅影缝匠》的含蓄克制,且不带太多立场与评判的表达,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更大。
这就像“犹抱琵琶半遮面”才是最有魅力、最让人想要“千呼万唤”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