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心事,大过整个宇宙

“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走出登月舱,迈开步伐,同时留下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至理名言。

作为人类登月的先行者,阿姆斯特朗这位名垂青史的英雄,被时代赋予了太多的象征意义,人们往往会对月球瞬间津津乐道,而忽略他在地球上的往事。

说是一小步,走起来却无比艰难。

在那著名的“一小步”宣言之前,阿姆斯特朗到底经历过什么?成为前无古人的人类第一人,对他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从“爱乐之人”到“爱乐之城”再到“爱月之人”,好莱坞青年才俊米恩·查泽雷,用一部传记片闯入颁奖季,他选择用更私人的方式,去描绘阿姆斯特朗的人生。

登月第一人

First Man

2018

导演: 达米恩·查泽雷

主演: 瑞恩·高斯林 / 克莱尔·芙伊 / 杰森·克拉克

豆瓣7.7

IMDb7.7

烂番茄88%

这种将英雄凡人化的思路,在片名First Man上就能一窥究竟。它并没有增添什么多余的限定词,仅仅聚集在这一个人身上,反倒是留给了观众想象空间。

世人只看见他成功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却忘了他活在旧时代的焦虑与恐惧

世人只记得他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幸运儿,却忘了他也是第一个免于失败厄运的幸存者

从地球到月球,阿姆斯特朗迈出的那一小步,其实也是他沉重的一大步。

人近中年,突遭不幸,面对重病的女儿,尼尔除了抱着她轻轻安抚,什么都做不了。这种深深的无力感,就好像他在迫降训练中,面对那些失控震颤的飞机。

作为父亲的他,在葬礼上泣不成声,心里想的只有用工作去逃避痛苦。于是,当民航飞行员生涯受阻,他毅然加入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行动小组。

当时的NASA,远没有今天那么风光。国际上美苏争霸,国内社会动荡,探索宇宙的工程,既与政治纠缠不清,又要被民众质疑,总是被当作浪费金钱的无用功。

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航天工作者不得不在休斯顿与华盛顿之间两头跑。就像出席酒会的尼尔,一边为探月合理性做技术背书,一边还得保持尴尬不失礼貌的微笑。

面对这些目光短浅的政客,尼尔常常会陷入迷惘,他们这些家伙,既想着在太空战上领先苏联,又对科研中的尝试指手画脚,仰望天空时彷佛从来没有过好奇心。

除了瞻前顾后的美国政府,NASA还得面对来自民间的质疑声浪。毕竟,登月工程所处的60年代,民权与反战运动蓬勃发展,正是美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

航天人在九死一生的探索之后,还得在记者会回答各种无聊问题,它们要不是在资金花费上来回打转,要么就想做你肚子里的蛔虫,每次都让内向的尼尔很无语。

更别提抗议的群众了,宇航局的每次行动失败,都是他们走上街头的理由。“我连工资都没发,为啥想上月球?”纳税人的呼喊,始终萦绕在尼尔与同事们的耳畔。

被历史选中的人,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即使卓越如阿姆斯特朗,也要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挣扎焦虑,也要在无垠的太空中,独自承受孤独与恐惧。

关于家庭,他要和妻子并肩作战,在丧恸里重建生活的希望。即使常年在外工作,尼尔也要抓住孩子的成长时光,忙里偷闲地牵起妻子的手,共跳一支轻盈的舞。

关于事业,“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定律屡试不爽,同事好友的以身殉职,拧紧了尼尔的心弦,让他在看见苏联人成功的行动时,更多了一份坚定的决心。

紧绷的人生,就像是不停旋转的实验舱,尼尔在晕眩里竭力保持清醒意志,以免被生活甩出了边界。他的心中,对于胜利的渴望、女儿的思念,始终默默起着作用。

电影《登月第一人》,别出心裁地将故事的重点,放在了阿姆斯特朗的地球往事上。对于人们所期待的登月时刻,它反倒做了淡化处理,没有一点想要表现奇观的意图。

当尼尔终于登上月球,纪录片中的万众欢腾并没有出现,他脑海中闪现的都是与家人在一起的画面。当他张开手掌,女儿飘走的手链,成为留在太空中的永恒思念。

在这个瞬间,代表着整个人类的尼尔,脱离了所有宏大叙事的框架,将私密的情感向宇宙表达。

终于,他将“第一人”所经历的所有不幸,都变成了一次幸运的探险。

由于太空戏的部分实在太少,“《2001太空漫游》之后最伟大的太空电影”无疑是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赞誉,对于本片而言,最重要的类型元素,其实是伦理灾难

关于伦理类型,《登月第一人》运用了手持摄影的技法,将日常生活的片段拍成了家庭录影带的风格,这种奇妙的处理虽然增强了生活感,却稍微显得有些刻意。

并且,相比于《星际穿越》中令人动容的父女亲情,本片的情感建立实在薄弱,观众在晃来晃去的镜头中,抓不住尼尔的情感准星,仅靠几滴眼泪并不能真正共情。

关于灾难类型,导演用大量的主观镜头与手持晃动,模拟尼尔在太空舱中的晕眩感受,这种笨拙的“身临其境感”,就像是一个演示视频,使观众在被动中感受震颤。

比起珠玉在前的《地心引力》,本片的一大遗憾,便是没能让观众的灾难体验与角色心理形成有效联结,观众像是走不进尼尔内心的旁观者,一切都只能靠脑补。

总的而言,《登月第一人》有着“英雄凡人化”这样不错的解题思路,却在执行上受制于各种套路与规范,没能展现应有的力量,甚至在结尾还落入了煽情的窠臼。

从平凡到平庸,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没能把握住这个度的导演,尽管避开了宏大奇观的展示,却没能拒绝手法创新的诱惑,无论摄影还是配乐本身都成了一种奇观。

这种喧宾夺主的存在,使出色的手持在视觉上显得笨拙,悦耳的配乐在听觉上显得聒噪,原本走淡化路线的电影,被炫技的外表绑架,反倒限制了观众的想象空间。

月球之上,艰难一步。成了便是英雄,败了则是炮灰。

作为第一人的阿姆斯特朗,承受着光环以外的不幸,他是众人梦想的代言,也是政客冷战的牺牲品。这份被历史裹挟的悲剧感,值得用更深沉的目光去展现。

↑上下滑动查看如何投稿↓

投稿通道

wangxiaowo929@163.com

1.不白拿,有稿费。对脾气我们就将约稿进行到底。

2.稿件要求:以你的聪明才智,看几篇我们的推送,心里指定有数。

实习通道

wangxiaowo929@163.com

1.会写,能写,热爱写写写。

2.满足第一点万事好商量。

凡是来稿来信,小十君都会第一时间回复哦!

后台发送“投稿”可查看投稿细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