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的双十一,不买难,买更难

摘要:列清单、刷直播、算价格,但最终还是落入到了冲动消费的圈套中,这不仅是在交智商税,甚至是花钱买了多重危险。

前段时间,我以省钱为初心,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列购物清单、刷直播、算价格,但最终还是落入到了冲动消费的圈套中,这不仅是在交智商税,甚至是花钱买了多重危险。

经历过这场双十一消费狂欢,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一向反对冲动消费的我会突然如此疯狂?

宝妈初体验:买买买!!!

今年初升级为宝妈后,我才发现除了奶粉、尿不湿等必需品之外,还得购置以下商品:

黑白功能卡片能促进宝宝视力发育,要买!

手抓球玩具能促进宝宝手眼协调,要买!

儿童益智音乐台能促进宝宝肢体力量发育,要买!

还有一次在商场溜娃,看到一家婴儿游泳馆,游泳馆内张贴着婴儿游泳的十大好处海报,商家大力宣传着双十一促销:“1000元10+2次机会,首次体验免费,机不可失!”于是,我让宝宝免费体验了一次。

看着宝宝在水里的“乖巧模样”,我毫不犹豫地给宝宝办了一张游泳卡。然而在带娃游了第5次后,我在网上看到了有宝宝带脖圈游泳窒息死亡的新闻,当下就查遍了宝宝游泳的科普文章,发现医学专家们普遍建议1岁以内的宝宝不要学习游泳,同时1岁以上宝宝学游泳最好由会游泳的家长托举练习。

看到这些,我顿时感觉就像吃苹果吃出半条虫子一样恶心。

婴儿游泳馆海报(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广告说“我觉得你需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各大平台插入广告成为常态。

自从怀孕后,我的朋友圈、微博以及各大视频APP的平台都能看到母婴产品的广告,更别提某宝、某东、某汇等网购平台,只要你一打开首页,全部都在推荐母婴产品。

不禁感叹,这个世界上最清楚我怀孕生娃这件事的人,除了我的亲朋好友,应该就是各大平台的广告投放了。

各类APP投放的母婴广告

在无处不在的广告轰炸下,我的双手不受控制地点击查看,不看还好,但一看就觉得我家宝宝都需要——这个得买,那个也得买。

于是我的购物清单从尿不湿、纸巾、宝宝润肤乳拓展到儿童视觉玩具、手抓玩具、啃咬玩具……越来越长的购物清单意味着越来越薄的荷包,我便越发重视今年的双十一,磨刀霍霍,就待剁手。

主播说“上链接……好,没有了”

如果说以前双十一拼的是网速和手速,今年的双十一还得拼听力。

因为今年双十一的很多优惠需要从直播间里购买,而直播间的预售从10月21日就开始了,于是我一个很少看直播的人,疯狂地从这个直播间跳到那个直播间,而每个直播间的主播都扯着嗓子在喊:“三二一上链接,还有3000份,好,没有了……”

听着听着突然觉得这一场景如此熟悉,这不就是我们曾经鄙夷的电视购物吗?

电视购广告

但最终我在各大电商主播和带货明星的“鼓舞”下,下单了很多并不那么需要的东西,而想买的东西都没抢到。接着到11月1日才发现,预付定金一时爽,付尾款时火葬场。

网红主播/明星直播卖货

宝妈的道德压力

其实,消费主义的恶魔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在我心里埋下剁手的种子。

无处不在的广告、看似可以省钱的购物狂欢节,这两关我自己能扛过去,但给宝宝买东西的话省不了,因为既要大品牌质量有保障,还得以最高性价比买到你想要的东西,这也正是为什么每年双十一母婴用品销量排行前列的原因。

2019年双十一部分母婴产品销售情况

“要给宝宝提供最好保障,不能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的道德压力成为压死宝妈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宝妈如果想做到不入坑,至少具备以下技能:在大量广告中脱身、识破促销的圈套、明确知晓什么才是对宝宝好的、还有不受周围人的影响等等。

宝宝的吃喝拉撒玩已占据宝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不断持续地学习,真的太难了。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但即使这样,当购买回来的东西不合适,宝妈便是第一个被问责的人。所以,这个双十一,对我来说不仅丝毫没有感受到购物的狂欢,反而更像是在渡劫啊。

◇   ◇   ◇

*如果投票不足以表达你对双十一的看法

本文为尖椒部落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并保留以下作者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