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不分别——《论语》悟读【407】

有教无类无分别,众生皆佛皆平等。

《论语》第十五篇第三十八章:

【原文】

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

孔子说:"不管什么人,皆可受到教育,不因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排除在外"。

【悟读】

有教无类,万世师表;

取义成仁,一派儒宗。

“有教无类”,是夫子教育思想的一个概括,简单四字,涵盖了夫子一生的教育理念和追求。夫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把贵族文化普及到了平民,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夫子之前,“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夫子始办私学,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作为私立学校校长的夫子,把“有教无类”当作了自己的招生口号,开创了史上讲学之先河。

深度悟读夫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有三点需要明白:

其一,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皆可入学受教。

夫子的弟子三千,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之分,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夫子周游列国抵达卫国,时灵公年迈,太子蒯聩与卫夫人南子的斗争激烈,夫子不愿介入卫国政坛,驻扎在子路妻兄颜浊邹家,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收下颜浊邹这个粗俗的弟子。

其二,教育理念上,提醒每位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可凭自己的好恶、孩子的个性以及家庭背景等给孩子们贴上标签,要以教师的大爱,平等的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

其三,“有教无类”背后的深层逻辑是夫子的“仁大爱”思想,类同于佛家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众生平等”,“佛是开悟人,人是未来佛”,众生皆能成佛,须以一颗平等心,善待天下众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