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古今医鉴

麻疹证治例

按麻疹出自六腑,先动阳分,而后归于阴经,故标属阴,而本属阳。其发热必大,与血分煎熬,故血多虚耗,首尾当滋阴补血为主,不可一毫动气,当从缓治,所以人参、白术、半夏燥悍之剂,升阳升动,阳气上冲,皆不可用也。又必内多实热,故四物汤加黄连、防风、连翘以凉其中,而退其阳也。

一、发热憎寒壮热,鼻流清涕,身体疼痛,呕吐泄泻,证候未明是否,便服苏葛汤去砂仁、陈皮,腹痛亦用浓盖表之汗,自头至足,方散渐减,去衣被,则皮肤通畅,腠理开豁,而麻疹出矣;纵不出,亦不可再汗,恐致亡阳之变,只宜常以葱白汤饮之,其麻自出,服此自无发搐之证。

一、发热之时,既表之后,切戒风寒、冷水、瓜桃生果之类,如一犯之,则皮毛闭塞,毒瓦斯难泄,遂变紫黑而死矣。如极渴饮水,只宜少许,葱白汤以滋其渴耳。必须使毛窍中常微汗,润泽可也,又忌梅、李、鱼、酒、蜂蜜香鲜之类,恐惹疳虫上行。

一、麻疹既出之时,如色红紫,干燥暗晦,乃火盛毒炽,急用六一散解之,或四物汤去地黄,加红花、炒黄芩进之。

一、麻疹既出,已过三日,不能没者,乃内有实热,宜用四物汤进之。如失血之证,加犀角汁解之。

一、麻疹前后,有烧热不退等证,并属血虚、血热,只宜四物汤按证照常法加减,渴加麦门冬、犀角汁,嗽加栝蒌霜,有痰加贝母、去白陈皮。切忌人参、白术,半夏之类,如倘误用,为害不小,戒之戒之,盖麻疹属阳,血多虚耗,今滋阴补血,其热自除,所谓养阴退阳之义。

一、麻疹退后,若牙龈腐烂,鼻血横行,并为失血之证,急宜服四物汤加茵陈、木通、生犀角之类,以利小便,使热下行。如疳疮色白者,为胃烂,此不治之证也。

一、麻疹泄泻,须分新久,寒热。新泻、热泻者,宜服四苓散加木通服;寒泻者,十中无一,如有伤食寒冷不得已,以理中汤一服而止;久泻者,只宜豆蔻丸,或五倍子、粟壳烧灰调下涩之。

一、麻退之后,须避风寒,戒水湿,如或不谨,遂致终身咳嗽患疮,无有愈日。

一、麻疹前后,大忌猪肉、鱼、酒、鸡子之类,恐惹终身之咳,只宜用老鸡精、火肉煮食,少助滋味可也。

一、麻疹正出之时,虽不进饮食者,但得麻疹淡红润泽,真正不为害也,盖热毒未解,内蕴实热,自不必食也。退后若不食,当随用四物汤加神曲、砂仁一二帖,决能食矣。如胃气弱者,忌少下地黄。

一、麻疹既出一日,而有没者,乃为风寒所冲,麻毒内攻,若不治,胃烂而死,可用消毒饮一帖,热服遂安;如麻见三日退,若有被风之证,亦用消毒饮,妙。

愚验麻疹始出,类伤风寒头痛,咳嗽热盛,目赤颊红,一二日内,即出者轻,必须解表,忌见风寒、腥晕浓味,如犯之,恐生痰嗽,变成惊搐,不可治矣。初起吐泻交作者,顺;干霍乱者,逆;欲出不出,危亡立待。

麻疹方药例

苏葛汤 初热未见点,发表之药,暂用分两,量儿大小服之。

紫苏(二钱) 葛根(二钱) 甘草(二钱) 白芍药(一钱半) 陈皮(五分) 砂仁(五分)

上锉,葱白、生姜煎服。

加味升麻汤 治小儿麻疹表药,或邻家已有疹证,预服。

升麻(五钱) 玄参(五钱) 柴胡(五钱) 黄芩(五钱) 干葛(四钱) 赤芍(四钱)独活(一钱) 甘草(二钱)

每锉三四钱,水煎服。

治疹后咳嗽喘急,烦躁腹胀,泄泻声哑,唇口青黑。

黄连 黄芩 连翘 玄参 知母 桔梗 白芍 杏仁麻黄干葛 陈皮 浓朴 甘草 牛蒡子(各等分,水煎服)

小儿疹后赤白痢疾。

黄连 甘草 杏仁 桔梗 木通 浓朴 泽泻(各等分)

上锉,灯草水煎服。如下坠,加枳壳。

(0)

相关推荐

  • ​葛根:解表通经活血降压降糖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葛根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块根.性凉,味甘.辛,归太阳.阳明.太阴经,具有解肌退热.透发麻疹.升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 葛根的药用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中药现代研 ...

  • 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发而不出,身热头痛,口渴,舌红,脉数

    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发而不出,身热头痛,口渴,舌红,脉数

  • 《证治准绳·幼科》麻疹

    麻疹浮小而有头粒,随出即收,不结脓 ,北人谓之糠疮,南人谓之麸疮,吴人谓之痧,越人谓之喑,古所谓麻,闻人氏所谓肤疹是也.与前所谓脾为疹者不同.小儿有出一二次者,出轻而日数少者名奶疹子,出稍重而日数稍多 ...

  • 阴虚泄泻,法当补阴,且看升阴汤

    阴虚脾泄,岁久不止,或食而不能化,或化而溏泄是也. 方用[升阴汤] 熟地五钱,山茱萸五钱,北五味一钱,白术一两,山药三钱,车前子一钱,肉桂一钱,茯苓三钱,升麻三分,水煎服. 此方之妙,纯是补阴之药,惟 ...

  • 《古今医鉴》麻疹

    麻疹证治例 按麻疹出自六腑,先动阳分,而后归于阴经,故标属阴,而本属阳.其发热必大,与血分煎熬,故血多虚耗,首尾当滋阴补血为主,不可一毫动气,当从缓治,所以人参.白术.半夏燥悍之剂,升阳升动,阳气上冲 ...

  • 《古今医鉴》

    痔漏 脉 沉小实者易治,浮洪而软弱者难治. 病 夫痔漏者,肛门边内外有疮也.若成 不破者,曰痔:破溃而出脓血.黄水,浸淫淋沥久不止者,曰漏也.由乎风.热.湿.燥合而致之.其状有五∶曰牡,曰牝,曰脉,曰 ...

  • 王宇泰先生订补古今医鉴

    王宇泰先生订补古今医鉴

  • 新刊古今医鉴

    新刊古今医鉴

  • 【《药性\药性赋/古今医鉴》】三

    业医之道,药性为元.品味虽多,主治当审. 人参补元气,泻虚热而止渴,色苍肺实休凭. 黄芪补三焦,敛盗汗而抵疮,肥白卫虚宜准. 白术健脾强胃,主湿痞虚痰. 苍术发汗宽中,导窠囊积饮. 茯苓安惊利窍,益气 ...

  • 王宇泰先生订补古今医鉴 16卷

    王宇泰先生订补古今医鉴 16卷

  • 新刊古今医鉴 八卷

    新刊古今医鉴 八卷

  •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化湿利水方剂类 11. 胃苓汤《古今医鉴》

    11. 胃苓汤<古今医鉴> 组方:苍术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猪苓15克 泽泻15克 陈皮15克 厚朴15克 芍药15克 桂枝10克 干姜10克 甘草10克 大枣5枚 适应症:用于 ...

  • 痘疹.古今医鉴

    夫痘疹之原,乃胎毒所致.婴儿在胎之时,必资胎养以长其形焉,缘母失于节慎,纵欲恣食,感其秽毒之气,藏于肺腑之中,近自孩提,远走童年,若值寒暄不常之候,痘疹由是而发,因其所受浅深,而为稀稠焉.大抵初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