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仿汝釉瓷器
汝窑瓷器独特的釉色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清至今,一直被视作楷模而进行仿烧。
明、清两代专门负责御用瓷器烧造的御器(窑)厂设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明代还包括今浙江省龙泉市)。从传世和考古发掘获得的实物看,景德镇御窑厂仿烧汝窑(釉)瓷器始于明代宣德年间,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达到兴盛,不但产量大,而且质量精,其中以雍正时期产品尤为精美。但明、清景德镇御窑厂仿汝窑(釉)瓷器往往只注重仿其釉色,造型几乎皆为明、清时期流行的器形。
景德镇御窑厂仿汝窑(釉)瓷器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仿汝窑(釉)瓷器只见于宣德时期,清人蓝浦《景德镇陶录》称:“(宣德仿汝)又有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传世宣德仿汝窑(釉)瓷器造型见有蟋蟀罐、葵花式洗、鸡心碗、盘等。仿品釉色较宋代汝窑瓷釉透亮,开片则更细密、规整,且釉面泛有宣德御窑瓷器上常见的橘皮纹。一般都署有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圈。
明宣德 仿汝釉盘
口径17.6cm 底径11cm 高4.2cm
明宣德 仿汝釉蛐蛐罐
口径13.6cm 底径13cm 高11.2cm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仿汝窑(釉)瓷器始于雍正朝,乾隆、嘉庆、道光朝亦有仿造,但以雍正、乾隆时期仿品最为多见,质量也最好。其修胎规整。釉色匀净、开片细密。由于烧成温度较高,致使釉面透亮、莹澈,与宋代汝窑半透明的乳浊釉质感不同。清代雍正至道光朝仿汝窑(釉)瓷器一般在外底署当朝青花篆体六字三行款。
与雍正朝仿汝窑(釉)瓷器更注重突出当时高超的成型和烧成技艺。尽管如此,对御用瓷器烧造要求颇为严格的乾隆皇帝对当时的仿汝窑(釉)瓷器也流露出不满意,其在御制《咏汝窑盘子》诗中曾发出“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的慨叹。
清雍正 仿汝釉长方形花盆
高6cm 长30cm宽14.5cm
清乾隆 仿汝釉委角方瓶
清雍正 仿汝釉花觚
口径19.5cm 底径9.4cm 高25.2cm
清雍正 仿汝釉双耳扁瓶
口径16.8cm 底径17.2cm 高35.5cm
清乾隆 仿汝釉贯耳方瓶
口径4.9cm 底径5.3cm 高13.5cm
瓶方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微撇。口足直径相若,颈部置双贯耳并凸起弦纹三道。通体及足内均施仿汝窑天青色釉,西碎片纹布满器身。足内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此瓶造型、釉色均刻意模仿宋汝窑器,是乾隆朝同类仿汝器物中的上乘之作。
清乾隆 仿汝釉三羊梅瓶
口径5.9cm 底径8.7cm 高23.5cm
瓶小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圈足。肩部凸饰三只羊头。通体施仿汝釉。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瓶以三羊装饰,因“羊”与“阳”谐音,寓意“三阳开泰”,以示吉祥。
清乾隆 仿汝釉双系鱼篓尊
口径11cm 底径7cm 高11cm
此器为插花器物,因形似鱼篓,故名,又称花囊。盘口、束颈、扁鼓腹,平底,底下承以三乳状足。肩部对称置双系,腹下凸起一周十二个钉。通体施仿汝釉,釉面有细密开片纹。底心内凹,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篓尊(花囊)造型始于雍正朝,此器是典型的仿汝窑釉色而造型为本朝样式。
清乾隆 仿汝窑圆洗
口径16.7cm 底径13cm 高5cm
洗圆形,敞口、直壁,口沿下及近足处各有一周凸棱、圈足。通体施天青色仿宋代汝窑釉。底有九个支钉痕,中心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器造型端庄古朴,胎质细腻,釉色匀净素雅,釉面细密的开片纹纵横交错,形、釉模仿俱佳。
清乾隆 仿汝釉桃式洗
口径16x12.2cm 底径12.5x11cm 高5.1cm
洗造型似半剖开的桃形,敛口,圆腹,平底。口沿处连以一小桃实,几片桃叶附于其上。通体施青灰色仿汝釉,釉面布细碎纹片。底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清乾隆 仿汝釉出戟花觚
觚撇口,长颈,圆腹,撇足,腹、足处出戟。通体施仿汝釉色。觚为商周时期流行的酒器,宋代以后各瓷窑按其形进行烧制,为传统的仿青铜器品种。但各朝结合瓷器的特点有所变化,乾隆朝器型显得规整雅丽。
清乾隆 仿汝釉莲子水丞
清乾隆 仿汝釉弦纹贯耳瓶
口径20cm 底径23cm 高53cm
本文摘自《紫禁城》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号
古代艺术品收藏专业委员会隶属于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于2016年7月1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宗旨】保护民间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古代艺术品收藏知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收藏领域健康发展。
【目标】汇聚精英,探究珍宝,共建藏界新生态。
【理念】以学术引领收藏,以专业助推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