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的精髓 !

潍坊形意拳之家:(您最忠实的朋友)

由于这是一个年轻人痛恨“套路”的时代,曾经安置了许多青少年荷尔蒙的“武术”,在主流观念里成为了“笑谈”。

那些漂亮的武术表演,因为是套路,成为花瓶。越来越多的现代格斗比赛,让大家对“系统、科学训练”后的格斗术感到信服。在网上随意搜某个中国拳种,都可以找到不同拳种的使用者被泰拳、拳击、综合格斗使用者暴揍的场面。

尽管《叶问》《一代宗师》等武术电影的中兴,增加了许多练习咏春、八卦、太极等拳术的青少年,更多的城市家长,会把跆拳道、空手道、散打当成孩子锻炼的首选。当然啦,无论是哪一种练习,业余练习到“有些意思”就算了。很少有家长让孩子练一辈子的,孩子本身酷爱某一种格斗技,练成高手、专业选手的更是寥寥。

传统武术的一个独到之处:领悟到拳术真谛的练习者,拳不离手,终身练习,心灵充盈自在。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哪一种拳厉害,都难免自卖自夸。可是,有一点是显然的,拳击、泰拳、散打、自由格斗等竞技格斗术,在增强肌肉训练同时,因为强烈的对抗,造成身体损害,多数练习者青年之后,即使还愿意练习,也没有了那种掌握技巧后的快乐。打不出鞭腿、重拳、肘击、飞膝等激烈技巧,这些技击就没了乐趣。

练习武术,哪怕一个基本套路,因为掌握了要领,慢慢打,越老滋味越妙。

由于中国传统的师徒教育体系,以及多个朝代严格禁武,所谓的套路,还真的是骗人的居多。大家引为笑谈的“秘籍、心法”,确实是各门派的核心。不是每个人在公园里跟着打套路,都能够享受“越练越妙”的心境的。

武术的杀伤力源自它充满智慧的思路。这是千百年来那些瞒骗了大多门徒,在攸关性命的搏杀中淬炼了实战经验的宗师总结下来的思路。

如果你看过叶问宗师本人的照片和视频,会对这个1.67米身高的小老头的实战能力充满疑问。但是和叶问对练过的徒弟,没有一个不被师父的杀伤力所折服的。叶问从来不提倡门徒进行肌肉训练,他强调在对练中掌握力学的一些原理。当然不必是列出公式,而是让手脚灵敏地感受到对手之力的每一个动向,然后做出反应。

很多人以为,反复练习是要唤醒人类动物性的本能,变得极速、强大。不然,勤练武术,就是为了“克服本能”,乐趣就在这里。

著名作家、导演徐皓峰在《坐看重围》中写过这样的话,让我大开眼界:“人释放的往往是自毁的本能。动物全是本能,为何机敏灵动?因为它们是动物,你是人身,人是违反自然的物种,追求自然,必被自然所毁。要知道‘人为’的可贵,前人经验构成人类。”

武术是人类通过智慧克服自身进化后的生理退化,让精准出手弥补爆发力不足。四两拨千斤,怎么拨?克服本能,用最小的力,寻找最好的角度,顺着对手的力荡开对手的攻击,然后不要去追打对手被荡开的武器或手,以最短的距离、最犀利的击打,击中对手最薄弱的位置。一击制胜。

当看到对手有兵器,或对手的拳脚所在,忍不住要去和对方的武器、拳脚拼,这就是动物本能。你知道那是最危险的。练习武术,就是让你放弃这种本能,不浪费力气,集中注意力,看破对手的虚招,直击对手的破绽。

徐皓峰同时解了我另一个疑惑,这个疑惑同样存在诸如皇都南拳、形意拳等诸多台州拳种之中。为什么宗师以瘦小居多,看似不堪一击,而他们却能一击制胜?

咏春最早就是暗杀用的拳法,需要使用者毫无武人之相,方能达到暗杀的目的。而诸多民间拳种,一来长期禁武的时代背景,让练习者有自我隐蔽之需,二来南方地形多为山地,空间狭小,相对于北方,人种普遍矮小,都是让练武者看起来不起眼的原因。

在营养更全面的年代,这些都不再是普遍现象。无论身高体重如何,高级的武术都有符合练习者自身特质的练习方式。同样的一个直拳、踢腿,不可能都有一个标准。

武术套路,是最深的套路,这不是玩笑话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