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罕见老照片曝光:欧洲度蜜月带6岁女儿骑驴,美得不可方物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不久前,一张罕见的老照片在网上流传开来。照片中是一个女子抱着自己的孩子在骑驴。也正是因为照片内容显得比较土气,才衬托了这位女子高贵的气质。

只见照片上的女子亭亭玉立,明艳动人。虽然久经年代的洗礼,但是不难看出她的气质,果然美得不可方物。

照片中的那位女子正是林徽因,看着照片中的她,不禁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个浪漫的民国时期。

凄惨的童年

1904年,在杭州的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中,诞生了一位才女,此女便是林徽因。

由于那个时期封建思想还残存,以及社会时局的动荡,所以其父母的婚姻不是自由恋爱,是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庭包办的婚姻。

很多人都知道林徽因出身书香门门第,才华出众,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林徽因的母亲,出身卑微,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中。她的母亲,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也不会做女红,是一个典型的旧社会妇女代表。

她的母亲大概是把自己的火爆脾气也遗传给了林徽因,因为父亲对自己母亲的不满意,所以又娶了一个二房。面对父亲对自己母亲的冷落,她非常伤心,天天和母亲去和父亲的二房争吵。

因为从小天天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矛盾之中,所以使得她的性格也开始变得也同等年纪下的女子不同。所以,她才表现出了对知识的热爱,以及敢于对不公事物的反抗。

远渡重洋,见闻定人生

1920年,她的父亲林长民由于在官场中不如意,遭受排挤,不得已被北洋政府派去欧洲访问。那年的林徽因十六岁,被安排作为助手一同前往。

此行,林长民一是希望通过参观浏览外界各国的事物能让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二是希望让林徽因远离家庭的吵吵闹闹,琐碎生活,希望在新的环境里面她可以学习西方不同的文化知识,来养成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

这次去欧洲访问也确实使他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为她以后的道路打下了基础。

在游历欧洲的过程中,当时欧洲的建筑风格比当时的我们优秀太多,深深的吸引了林徽因的目光,林徽因也因此对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后便考入了一个欧洲的学校进行学习。

在欧洲游玩的时候,也认识了当时的大才子——徐志摩。当即,徐志摩便被她的美丽和才华所吸引,深深的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尽管当时徐志摩已经成家了,但还是向林徽因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但林徽因很理智的拒绝了他。

留学圆梦,得人生伴侣

早在1918年,在梁启超和林长民的引见下,林徽因与梁思成就相识了。

那时候林徽因年仅14岁,梁思成17岁,是清华学堂的学生。二人第一次见面,非常的紧张但也格外的重视。虽然当时林徽因稚气未脱,但梁思成还是被她的神采和气质所深深的吸引。

初次见面,二人都对彼此非常满意。

而在两位父亲看来,也都认为这门亲事再合适不过了。所以,这个亲事算是约定下来了。

通过欧洲的游历,扩宽了视野,林徽因也被欧洲的建筑风格所吸引,林徽因也因此把建筑学作为终身志向。在这方面,与梁思成可以说是有着相同的兴趣与方向。

1924年,与梁思成赴美在美国的宾尼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时,梁思成的那个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由于当时那个环境,二人只能呆在一起学习,不能分开。于是林徽因进入了那个大学的美术系学习,除此之外,她选修了所有建筑系的课程。

也就是在留学期间,林徽因的父亲不幸去世,因为国内形势所迫,林徽因无法回国尽孝,所以非常痛苦,时常以泪洗面,这使林徽因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好在梁启超在国内将此事给操办好了,也让林徽因心安了一些。

在留学期间二人经历了很多,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二人都一起克服了。患难见真情,梁思成用自己真心赢得了林徽因的一生。

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完婚,婚后梁思成与林徽因从美国乘船去欧洲,说是去欧洲度蜜月,实则是研究欧洲的各种建筑。

家国情怀,显书生意气

1937年7月7日,日本开始大肆全面侵华,但是由于当时交通的不畅,导致信息的传达非常缓慢,梁思成林徽因当时正在考察寺庙建筑,等回到信息相对通畅的地区,才了解了一些战事信息。

七七事变爆发后,她们不得不暂停手头上的考察工作。日军攻占北平后,林徽因全家一路逃难至昆明。这一年开始,林徽因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之前的衣食无忧变成现在的颠沛流离。

逃难是只能带着全家逃难,你不可能带着你的保姆、佣人吧。林徽因也开始尝试学习旧社会的妇女那样做饭,洗衣服,照顾孩子。从一个衣食无忧家境富裕的知识分子变成一个负责家务琐事操心孩子和一日三餐的家庭妇女。

战争让物价猛涨,百姓居无定所,林徽因夫妇当时也被迫多次搬家。林徽因也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候也经常随便找个破瓦房就简简单单住下了,只能靠着朋友的救济勉强活下去。但是,这些困难是打不倒林徽因的。

林徽因先生在面对民族危亡时大义凛然的气节,一直贯穿于流亡之路。她的儿子曾问过她,如果日本人打进四川,你们怎么办?她若有所思地说:“如果日本人真的打进来,我们不还是有一条路吗,门口的那到江就是我们的最后一条路”。

本来在学术上,她获得如此高的成就可以借助自己的成就过上高枕无忧的生活。而她却甘愿受困苦,不屈服,不甘于现状,坚守国家的底线,时时刻刻念着这个国家。在家国大义面前她巾帼不让须眉,凛然一身傲骨,实属我辈楷模。

小结

现在提及林徽因,首先想到的是民国才女,想到的是她的吸引人的美貌、才华,而往往忽略了她其实也还是一个学者,以及她为中国做的贡献。

她是首位出国学习美术系、建筑系,并且获得双学位的学生,同时,他也是第一位在耶鲁大学学习舞台美术的中国女学生。

她一生故事和成就,甚至于她的丈夫梁思成还要高。

她也曾呕心沥血的考察中国的各种古建筑,也曾豁出性命的保护中国仅存的各种古寺,她还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所以,这是一位才女,一位学者,一位为国家不断贡献的才华出众的人。不因美貌忘记了她的才华,不因流言蜚语忘记了她的贡献。

参考:《林徽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