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 温李青观音庙

【观音庙】

温李青观音庙,也称观音堂,现为清徐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温李青村现存规模最大,建筑装饰艺术最精美的木结构古建筑。她位于温李青村南北向大街的南口,座南面北,形制为二进牌楼院,寺庙东西宽约20m,南北纵深约40m。现存建筑包括:山门及钟鼓楼、东西厢房、牌楼、东西配殿及明廊、正殿及左右跺殿等28间,这些建筑均为清代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重修所遗,始建年代未知。她与玉皇庙、舞楼沿村落中轴线一字排列,共同构成了一组颇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古建筑群。事实上,由于保存完好,观音堂已经对游人和信徒开放,寺院里常驻僧人,香客络绎不绝。


【观音庙山门】

【钟楼】

【钟楼基座细部】


【鼓楼】


【鼓楼基座细部】

温李青观音堂的突出特点是她的建筑装饰艺术,而非木构价值。如果你是参观晋商大院的话,也许这些木刻砖雕不会引起你太多的注意,但是你却是置身于一座佛教寺院当中。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她以一座精美的牌坊门划分内外院落,把一座庄严肃穆的使人沉闷的神圣梵宫,弄成了一座亲切的老宅子。

【鼓楼内观】


【钟楼歇山顶】

【西厢房】


【二进牌坊门】

【牌坊门檐下】


【牌坊门木构细部】


【坊楣木雕】

我国后期的宗教建筑极力地与世俗生活建筑混淆,而不像早期的宗教建筑那样刻意营造虚无飘渺,甚至是惊心摄魄的紧张氛围,用以加强信徒的心理恐惧和精神压抑,来达到“皈依教化”的目的。但是其所谓的“亲和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主要是通过使信徒心理轻松的、形象明快的雕刻装饰艺术,掩盖深刻的宗教本质来达到。而象温李青观音堂这样,干脆把宗教寺庙建成一座民居宅院,实在也算矫枉过正了吧。她精湛的装饰艺术和民居化院落布局,在众多的寺庙建筑中是很稀奇的,我甚至怀疑她是利用民居大院或祠堂改建而成的。


                              【牌坊门两侧影壁细部】

【正殿】

【正殿前檐下】

【正殿西侧墀头】

【左跺殿墀头】

观音堂建筑保存完好,看上去只有岁月流逝的风化,而少有人为破坏的痕迹。尽管她年龄不大,但是就宗教建筑来说,针对性极强的刻意破坏,历史上除了“三武一宗”以外,大概就算国朝的“破旧立新”了吧?而她能如此完好地幸存下来,除了锯掉几个下昂以外,看不到其他伤痕,甚至连鸱吻都是原装的,壁画也清新靓丽。原始风貌能依然古朴苍凉,这也是个很不错的壮举。


                              【跺殿壁画之一】

【跺殿壁画之二】

【正殿壁画之一】

【正殿壁画之二】

【右跺殿 --- 痘疹圣母殿】


                                【东配殿】

我去的时候,不巧正赶上温李青村的观音庙会,本来就狭窄的街道被参会的商贩和村民搞的拥挤不堪。只好把车停在村外,步行进村。好不容易挤到了庙里,香客和游人混杂,好在他们大都是“团体性”的三五成群,我只好尽量趁他们轮番进香的间隙来拍照。而袅袅升腾的香烟,久久缠绵不绝,影响了正殿和其中壁画的照片效果。

最糟糕的是:由于寺院里秩序混乱,寺僧把正殿前壁的隔扇门拆了下来当成供桌围堵了正殿的门,跺殿的门也用供桌堵上了,把香炉摆放在殿前,膜拜进香全都在殿外进行,并由几位“大妈级”的居士看守,不让游人和香客靠近。

我几次上前说明来意和居士协谈也无济于事,“大妈居士”说啥也不让我进去给壁画拍照,眼看着时间一点点消耗,游人却依然众多。无奈之下,我只好去找主持。主持大师非常客气,忙乱中依然对我合掌行礼。

我说明来意后,大师说:“阿弥陀佛!今天这样子你看看,实在没办法,一旦挪开供桌,大家会一拥而上......施主,改天吧!庙会过后任意哪天你来找我,我一定大开山门,许你任意拍摄。”我还能说啥?只好还礼而去。

【西侧明廊】

【厢房上残留的几幅“太祖语录”之一】

【正殿背后】

【观音堂右侧外观】

【舞楼上看观音庙会】
    温李青观音堂自清代后期重修至今,尚不足两百年。在山西境内堪称浩瀚的早期木结构古建筑海洋中,这么一点阅历实在是微不足道的,甚至连小弟弟都算不上,所以没有多少人关注过她。我听说她的时候是在大约八年前了,而直到今天才去看她,大概也因为这个原因。但是看见她的时候,我还是颇为之动容的:

她把浓厚的世俗生活的固态特征,大胆而泼辣地引入到宗教建筑当中,使得虚无缥缈的佛国仙境和我们是如此的接近,那些若隐若现的救世主仿佛与虔诚的信徒共同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走进庙堂的那一刻,我只当是回到了自家的老宅,顶礼膜拜的信徒自然也显得心情平和,而不是诚惶诚恐。是匠心独具、别出心裁的建筑艺术把遥不可及的梵宇神宫演化成了随和亲近的人间天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