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欣宾画语录摘抄(下)
董欣宾画语录摘抄(下)
线与点,中国绘画最特殊的语言。点有时用于象形,有时见于形意,有时偏于情感宣泄,有时全然是感觉需要。即有便完美,无便缺失,界于构成平衡与心理感觉。几乎一切块面结构都可以是点之扩大,从置陈布局意义上讲,一切有形形象中都含着点的质量涵义。这是点在平衡面中的内在意义。线的内象亦由点的内象派生。点线的自身美学价值,决定着点线的抽象、具象值。
线点与墨作用不同,点线展开的是画法系统为其主要审美价值;墨则不仅赋点线以可视性形象,并且包含着使这一黑色成为“墨”这一概念的根本原理。没有墨这个概念便没有水墨形态,所以它既是形而下之器,又是形而上之道。所以线点属于动态,属阳,属气;墨属静态,属阴,属理。
我提出现代中国水墨绘画点线内结构研究,美性思维是形成墨观念研究为中国绘画进入这个时代的学理之基础。
线的内结构,主要见于笔力学观,即笔的静态力:提与按形成点缀的内象分析,动态力则有速度、转折、组合、曲直弧的构成性格等等。其宜是墨色由以上动静关系产生的流水状及因此产生的微观浓淡关系在点线内部的识辨。
我有“脊剑圆柱古人留,留于后人写欢愁”的题跋。这便是因研究点线内水墨微量规律发出的感叹。所谓剑脊、圆柱是笔含水墨量不同产生的两极,我称中心黑,即中心区墨含量高的点,为“湿墨圆点”。反之则为空心点,空心点则是在笔的运动中笔尖首先失水墨而成。两点为笔内含水微量变化于点的两极表现,延伸则“剑脊与圆柱”。
剑脊线便近飞白,线中间见一白脊。圆柱则相反,透光可见一黑影。前者黄宾虹先生首论,后者吕凤子先生妙识。
在点线内结构研究中,我提出了笔力及笔感之对应概念。这是作点线的一个高度与境界。古之汪之瑞、吕半隐、八大山人为个中妙手。近代如四川陈子庄,浙江黄宾虹、潘天寿,湖南齐白石,江苏刘海粟及李可染先生,均有意无意达到这一境界。现世江苏画家因我口授身教及理论影响,有所发展,但大都俗化而不知其审美高度之价值。得之太易,失之于轻。
不讲笔感,笔力,不懂用笔的内部微量制控,谈不上懂得中国画用笔,便在根本上不可能深入中国画玄奥之区,说出中国画等于“0”,不足为奇谈。一个画家没有技术观,便是没有艺术感觉之表现。
笔之质性把握,墨之量性思辨,构成的均衡直觉(见拙著《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九宫数对》)理论,是近世中国绘画基础理论之发凡。没有技术,哪来绘思之艺术追赋。画家一生将是空忙。
由此可见到,中国绘画的传统倾向,是重质轻量,简笔为甚。齐白石先生笔墨同简,即虽进入质量制控高区,是中国传统型绘画进入高度,也进入极境。式微型绘画,基础理论研究之作用,在于认识这历史的必然王国,而主动地进入高质高量的自由王国。近世始作俑者为李可染、傅抱石,可惜均误入高量而未保持传统之高质,李先生量重而至“板、刻、结”(见《石壶先生话语录》)。傅抱石先生“有墨无笔,水色尚可”(秦古柳先生评语)。
出现种种因墨损质,即以墨掩笔或因质换量,即以笔损墨,都是技术观之落后阴障艺术感觉之发挥,于技术也入魔入偏。这也是历史之局限,这种局限今天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中缺乏本体理论的探索,即表现为思维科学的时代局限。
今天思维科学已得长足进展,实验心理学,分析心理学为核心的研究,给美学以极大促进。神经、脑生理及细胞膜电位学说已成普及。画面质量度关系的研究已可成为新理论的支撑。但是本体理论研究是促进艺术创造的基础,中国绘画学研究应当进入真正意义上教育学确立阶段,否则,这古典精耕型传统艺术便无法进入现代世界。这种研究是一切文化转型的基本。
将笔与墨研究的深化,这一对古典艺术范畴才能进入更新型实研,才能在传统的三维理性进入四维理性之认识,才能产生今天艺术哲学之飞跃。今天的理论界争论不休的是功能论,形态论及社会学伦理理性,缺少基本的本体理论。本体理论是实用理性,没有实用理性的发展,一切理性便是无源之水。
没有美性思维,便没有水墨画。墨将永远只是一个黑色概念或材料学概念,墨成为中国水墨艺术之主概念。便是这中国思维于艺术世界的自然结晶。
墨,犹似天宇中的“黑洞”,他吸收一切,产生无限界之密度,使一切理性为之失恒。解剖这“墨概念”因之也成为美性思维的阐述。
今天的实验水墨,有墨层形的、墨型形的,有墨象形的,还有墨物形的,大多缺少走出墨的认识理念,所以,只能在必然王国里挣扎,而无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两极自由,更没有西方绘画传统的科学理性,也没有中国绘画传统的辨证理性。
实验水墨是东西方绘画传统的私生儿,但是没有在世界中报上合法户口,但应当给其“绿卡”。
所谓美性思维,它相对偶于理性抽象逻辑思维,它是人类意识发展史在农耕型文化区域的一个人特殊思维流派系统,我们亦称它为辩证象形理性思维。
人类意识发展史历时三百万年有余,并且还有相当于三十余万年的前发展史,而具有心映心理的动物世界又无比丰富。但是万源归类,引成今天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体系的文化,自然源于体系的思维。
美性思维保留视觉表象并将其造成形象进行思维。即用象形赋义、指示、形声的法则归综出一个平行于客体世界的思维领域。我们称此为象形文化。它将世界象化,分出乾坤,而定阳阴,乾坤是象的同义组合,所以乾天父,坤地母为纲的综合归类群,成系统,而后定阴阳,即有表象进入性质,所谓阳刚阴柔,而可得中医药理的轻清为气,生浊为味这种比较高级的抽象理性。
“书画同源”便是中国文字与绘画同一性的直觉理性即美性界定理论。这里的书便是成形文字,“六书”之谓,象形文字之关键便是象形。象,便是表象;形便是以象而揆度象外一切知感觉识。便是以象类物赋义,文字庶乎成也。象是因,形是果,象是诸客觉,形是由诸客入主觉感悟,所以这象形法便“舍表及理”“得鱼忘笙”之逻辑主动法,舍表及理,立象取形,以形赋声,以声传情寄义,思维成也。水墨则合大量象归类赋彩,诸彩者,墨也。所谓同源便是此思维对原象的和谐美感的保留性之格,所以文字与画都是象形文化,美性思维之因果规律。
美性思维工具是象形文字,理性思维是拼音文字,目今中西文化对峙,艺术哲学分歧,现代传统不相兑换,东西传统为根本的绘画平行发展,事出此因。
以墨理为核心的东方水墨艺术哲学,便是美性思维哲学象形文化哲学,以象形诸物理,由相似、相关、相类、对比、模拟,举一反三之抽样推理,集成认知,而以赋比兴、传移模等法则便是这美性思维所举用之形而上意识系统,是中国农耕生产视觉世界中天人合一,物我共化的必然产物。
不懂得美性思维便是本质上不懂水墨绘画及象形语言之非理性,非语法,非逻辑的语言性格,语感为契机引领下的语言文字法则。画与此同源合一即见于非造型性,非色彩性(墨性),非透视性。
美性思维以视觉统诸觉,以觉求悟,以悟统诸感性直求知认,根源于农耕生产对天文、地理、生长的俯仰观察,他是人生寄生于天地的统合心理意识的升华。它源于种植生活的实用理性,推动为感觉表象经验理性进入辩证逻辑理性,是人类文化中最独特的思维系统,所以它的思维工具文字也是最具有创造力的脑生理产物,表达出异于一切艺术的形而上特性。
中国水墨画是形而上艺术流派。到文人画的出现,水墨为上自然确立,便也表现出了这艺术的成熟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