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型痢疾及腹泻同其他疾病一样,均可在胸椎及其两侧出现一处或多处压痛反应,尤以第6、7胸椎处为常见。即或无反应穴出现,直接取用大椎或6、7胸椎也有良效。其感传途径多是沿脊柱垂直下行而后折入腹腔,或是横抵前胸而后再下达腹腔。也可在脊柱深处向腹腔行进。例1:叶×华,男,成年。赤痢两天,腹痛,里急后重,肠鸣亢进,至阳压痛(++),熏灸,灸感约有3~4指宽窄,沿脊柱下行。约当第14椎处进入腹中,集中于脐周围,腹痛肠鸣大减。同日又复灸一次,泻痢末再见。隔日大便成形而愈。
例2:谢×生,男,成年,赤白痢,日10余行。至阳压痛(++),熏灸,灸感横向前胸行进,再折而向下,止于脐下方。热感约有手掌大小,腹痛随止。自灸后泻痢即未再见,一次而愈。
例3:马×民,男,成年。水泻,日夜十余次,灵台压痛(++)。熏灸,灸感自脊柱深处向下传至脐周围,逐步扩展至全腹,腹响,1次减,2次愈。
例4:钱×弼,男,成年。自午夜至中午,泻痢10余次,厌食,不发热,有轻度失水貌。灵台压痛(++),熏灸,灸感约有3指宽,自灸处斜向脐周行走,脐周为热感所充满,腹中作响,连声说:肚子松快了,想吃东西。灸感消失后停灸,1次而愈。例5:庄×清,男,成年,夏令饮食不节,腹痛暴泻10余次。背部未出现反应穴,吹灸大椎,灸感在14椎附近入腹,全腹皆热,1次而止。周老指出:泻痢除在第6、7胸椎常可出现压痛反应外,而在腰椎及其两侧的反应穴亦不可忽视。其中特以命门穴虽无压痛出现,亦值得推荐。同时,腹部特以脐周诸穴亦应重视。也就是,除了大椎、至阳、灵台,命门和肚脐也是常用穴,若有灸感,常能灸一穴见效!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伏后加强:8月20日-8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