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冬歌文苑》鼓舞了我
《冬歌文苑》鼓舞了我
张达富||江苏
我开始给《冬歌文苑》投稿,每篇都能刊发出来,并且大多是作为头条推送,这让我很为感动,也让我深刻地反思,每期推送的八篇文章,我真的能成为头条?我情不自禁地浏览同期的其他几篇文章,感觉文友们的真挚情感,流于笔端,我深感自己的功力不够,有时写下自己的感触,惶恐得不敢贸然投稿,生怕辜负了编辑和众多文友的厚爱。每一篇文章刊出,最让我感动的是,文友们的热情赞扬,对我是最大的鞭策和鼓励,让我越发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在文苑中,我有点偏爱黄玉东的散文,这不仅因为他是我的老乡,还因为他的语言表达和行文结构,深深地折服了我。某一天,清晨醒来,听听黄玉东的《抹不去的乡愁》,朗读者声情并茂地朗诵,准确生动地传达出了作者的乡思乡愁,再看看文字,组织得那样严密,真正做到了“文质兼美”,我把这篇文章保存到电脑里,放大了阅读,越发读出了这篇文章的奥妙,禁不住要把我的读后感写出来,于是便开始了一系列文学评论的写作,在文苑推出以后,得到文友们的肯定。有两篇还作为“五天一评”的作品,这更激发了我尝试写作文学评论的欲望。在这之前,我从未涉足文学评论写作,不曾想在文苑中,我写的评论,赢得了众多文友的称赞。这以后,我把多年来对文学特别是散文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文苑中一些文友的作品发表我的见解,与文友们交流,总是得到大家的热情鼓励,在我写作的道路上,是难得的机遇,助推我努力思考,勤于笔耕。
后来,黄玉东还与我通话,听其音,乡音无改,那种亲切自不必说。虽未谋面,但如见其人。后来我遇到家乡的熟人或会写文章的朋友,总会问,你知道黄玉东吗?如果那人表示不清楚时,我会滔滔不绝给他介绍黄玉东的散文;对方如果说知道一些,我就少说为佳。
因为我对军人天生有一种崇拜之情,所以文苑中许多有军队经历,又曾经是军队中的笔杆子,他们的丰富阅历让我羡慕,特别是他们融入作品中的人情练达,让我感奋不已。不久前读到白锦刚老师的《歉疚》一文,深受感动,人间至情诠释得酣畅淋漓,说出了无数人的共同情感,读完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有人形容读胡适的文章,面对他的明净,立刻有要洗澡的冲动,觉得自己相比于胡适是多么地污浊!
蔡泗明的《小区的夜》,父母的絮语,女儿的灯下夜读,那温暖的灯光至今仍在我心中摇曳,的确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远不止这这些,众多文友倾情奉献的作品犹如精品佳酿,读之如饮醇酒,久而弥坚。在盛行网络阅读的时代,我能够徜徉冬歌文苑,阅读如此精美的文章,实乃一大幸事。
回顾我的写作历程,每次构思以后下笔成文,投到报刊,发表后总有一种喜从天降的感觉,一遍又一遍地回看自己的文字,犹如抚摸刚出生的婴儿。不知谁说的,文章是自己的好。但钱钟书先生却说,文章是老婆的好。天下之大,能有几人欤?我们当然不能与名人相提并论,但人同此心,心同其理。经过自己反复推敲,再三斟酌的文字,再经过编辑的排版、刊出,即使显得稚拙,也还是舐犊情深一样,爱不释手。当然,我清醒地认识到,文章要真正成为大家公认的“好”,除了要继承优秀的传统之外,还要有自己的独创性,否则很难成为优秀作品。凡是优秀的作家或优秀作品一定是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家之言,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所以继承传统,向同行学习,汲取写作营养,丰富自己的创作,是写作者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冬歌文苑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写作是需要外在条件与内在需求相结合的,否则很难坚持。
我写作散文的历史不算短,在还没有电脑写作的时候,用笔抄写,很是辛苦,一年能够发表三五篇。到了电脑写作的年代,写作便捷多了,有了感想或者亲见某种景致,便在电脑键盘上敲打自己的认知和情感,每每遇到自以为妥帖的词句,喜不自禁,真切体会到古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辛苦与喜悦。我的写作纯属业余,并无建树,大多时候是自娱自乐,在周围的人之间传播,没有多少影响,书写亲情和人生体验也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还没有上升到理性层面,更别说上升到哲学层面了。自己觉得能写出真情实感,赢得同龄人或者同行的情感共鸣已经很满足了,写作真是既辛苦又快乐的事。
如果说没有遇见《冬歌文苑》之前,写作还是率性而为的话,那么在遇见《冬歌文苑》之后,在众多文友的鼓励影响下,我不得不思考写作的质量问题,思考不成熟的时候,绝不拿出示人,免得出乖露丑。有时候思考不够成熟,写了一半停笔,看着自己思考的文字,不能成篇,犹如胎死腹中,总是于心不忍,于是翻资料,找灵感,再续写下去,最后完篇,不管美丑,总是自己斟酌的文字,仍然怜爱之至。
世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现在我写的文章只投冬歌文苑,习惯了写好文章后,稍作斟酌,校对一下文字,觉得没有不妥之后,立刻投到冬歌文苑,常常得到编辑的及时反馈。截止目前,我在冬歌文苑发表散文及评论已经超过50篇, 受到一些熟人朋友的称赞,见面时,定会唠叨几句我写的文章,悬揣人间仍有一两个读者,私心引以自豪。这都得感谢冬歌文苑这个平台,让我有发表的园地,有跟亲朋交流的机会。
结识冬歌文苑让我的写作积极性更加高涨,积多年写作经验,深深体会到,文章是越写越好。只有勤练笔,才有可能出彩。有位作家说,写作就是书写自己的历史,我将在众文友的激励下,借助冬歌文苑这个平台,用心书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力争活得精彩,写作更精彩!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