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湯原文解读及临床应用
【原文】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细辛各二两附子一枚炸右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解读】
患气分病,心下部位如覆盖杯盘一样隆起,呈中间高、周边低的状态。
此为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之证。
《诸病源候论》气分候云:夫气分者,由水饮搏于气,结聚所成。气之流行,常无壅滞,若有停积,水饮搏于气,则气分结而住,故云气分。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桂枝、生姜各4.0g甘草2.5g大枣4.0g麻黄、细辛各2.5g附子0.5g(炮)将上七味药物,以水1400mL,先煮麻黄,去除漂浮的泡沫,再放入其余的药物,煎煮取400mL,分三次温服。服药后应当汗出,此时,皮肤中如有虫爬行状,为药物起效的征候。
此证推测为阴气所结之块,服药则阳气动,以消除结块该药方为桂枝去芍药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合方,据伤寒论》,桂枝去芍药汤用于胸膨满,另外,桂枝汤加芍药为桂枝加芍药汤,可去腹满。所以,桂枝去芍药汤中去芍药有重要意义。

【应用】
试引我以前的比喻说明之,冰为水之结块,阳气虚少则阴气结而成块,太阳之阳气照射则可融解。所以桂姜枣草黄辛附汤犹如对阴气之结块照射以阳气,以此而治愈疾病。该药方颇有深意江户时代医者记录下许多使用该方的经验。浅田宗伯的《勿误药室方函口诀》中记载有该方治愈肺结核、乳腺癌等重病的经验,另外还有对多方治疗无效的化脓性鼻窦炎用该方治愈的记载。并且说道,对多种疾病百治不验者,作为备用的一手,可使用该方促进阴阳之气循行进行治疗。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原文如下:此处有一奇说。仙台工藤球乡说过,大气一转,为治疗万病高妙之意,为治疗血症之专要。曾治疗一位患劳嗽的妇人,咯血气急,肌热如炙手,肌肤削脱,脉细数,余视为死症。
一医见之以为可治,用桂姜草枣黄辛附汤而得痊愈。余大敬服,仿之而明大气一转之理,治得乳岩、舌疸以及诸翻花疮等数十人。使用桂姜草枣黄辛附汤治疗翻花疮之意,乃因阴阳相隔,气无统制,血肉失其交合,渐渐顽固,以致形成出血,本于《金匮》所云之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而拟用此汤。一妇人,乳岩,结核,多处糜烂,有少许翻花的苗头,时时出血。至戊午初春,疼痛甚,结核增长,卧床不起。正月二十八日,给予黄辛附汤,四五日后,疼痛退,结核减,起而视事如平日。均为阴阳不能相得而生咯血、吐血、脱颜色,给予该汤而得起死回生。余谓不限于该汤,全部古方若能体认此意而加以运用,则可得变化无穷之妙。
相见三郎先生报道多例该方治疗顽固性腰痛的病案,认为气分的场合,即阴气不得循行,无论如何不得释然的状态。对腰痛病患者,询问其是否有心境不满、很在意、放不下的情况,此时使用桂姜枣草黄辛附汤可获良效。

藤平健先生以腹诊确认心下坚,如旋盘为指征,使用桂姜枣草黄辛附汤治疗多例腰痛、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获得良效。并认为该方使用面广,在多方治疗不见好转时却能奏效。
服用此药会出现瘙痒的感觉,这应该是起效的表现吧。我曾模仿浅田宗伯用该方治疗乳癌,但并未见到效果。但有多例对顽固性化脓性鼻窦炎有效的病案。有一例班替病(原发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因腹水而不能翻身,用该方去除了腹水,患者也可以自主翻身了对于老人总是感觉感冒未彻底治愈,恶风寒、后背哆嗦、咳嗽,该方治疗可好转,所以也宜于少阴病感冒。
老人及体弱者缠绵不愈的感冒已成为少阴病,该方用起来很方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也不一定必须见到心下部位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