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调是什么?
1. 古诗词中 长调是什么意思
古诗词按字数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明课本《类编草堂诗余》中以91字以上者为长调,似无根据,但因已通行,所以一般皆沿用之.唐代也有人认为“长调即七言诗,短调乃五言诗”.例如:“满江红”、“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等.长调最长的在二百字以上.例如《啼莺序》有二百四十字,可以称做已知的最长的长调. 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曲式结构以上、下句构成的乐段较为常见,也有复乐段乃至多乐段构成的联句体,以非方整性结构居多.歌词多以两行为一段,在不同的韵步上反复叠唱.词曲结合则“腔多字少”,常用甩腔和华彩性拖腔,以各种装饰音(诺古拉)点缀旋律.除独唱外,还有齐唱、对唱、伴唱,乃至“潮尔”合唱等演唱形式
2. 诗词中的词调是指什么
词调本来指的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世以前人作品为基础,对句法和平仄加以概括和总结,得出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词 调。词调主要分为令、引、近、慢四种。令、引、近、慢之间的区别主要是音乐节奏不同,以及曲调来源不同。词调的创制主要是因旧曲造新声和自撰新腔两种方法。但词调的发展还运用了犯调、转调、摊破、减字、偷声、叠韵等多种辅助方法,或对原有词调增损变化、改组更张,或移宫换羽、转换律调。在宋代,词调是指词的腔调,也称为“腔子”,就是歌谱。写作一首词必须先选用或创制一个词调,然后按照这个词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来填词。这样填作的歌词协音合律才可以歌唱。词调的创制必须依据一定的宫调来定律。宫调由七音、十二律构成。七音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用来定声音的高低。十二律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用来定音阶的高下,十二律各有七音。以宫音乘十二律称为宫,以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六音乘十二律称为调。计有十二宫,七十二调,合为八十四宫调。但是隋唐燕乐是用琵琶定律,而琵琶只有四弦,每弦七调,所以在唐与北 宋时实际应用的只有二十八调而已。南宋时仅用七宫十二调。张炎在《词源》上录列当时所用七宫是黄钟宫、仙吕宫、正宫、高宫、南吕宫、中吕宫、道宫。十二调是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歇指调、越调、仙吕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双调、黄钟羽、商调。角七调在此时已完全不用。宋代的词集常是依照宫调来编排的,如柳永的《乐章集》每个宫调下编录属于这个宫调的词调。……在宋代称为“小曲”或 “小唱”,是与“大曲”相对而言的。令词的名称来源于唐代的酒令。因在唐 代文人喜欢在宴会时即席填词,利用时调小曲当做酒令,所以这类词被称为 “令曲”,又被称为“小令”。唐五代的文人词大多是令曲。由于近体诗在唐代比较发达,作近体诗讲 究声律对仗,所以民间小令到了文人的手中也逐渐变成格律词。又由于小令和近体诗形式相近,唐代文人的近体诗技巧早已熟练,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创作小令。……令词一般字少调短,因此唐诗鉴赏知识实用百科《甘草子》等六调,《张子野词》则录有《醉垂鞭》一调。通常一个词调只属于一个宫调,但有的词调也同时分属几个官调。宫调可以限定腔调用音的高低。同一词调入不同的宫调,在腔调上一定会有所改变。
以上供参考。
3. 诗词中的孤调是什么样的
孤调是指到宋朝末年为止,某一词调除了 一个词人写过一首之外,再没有第二人创作第 二首,这样的词调就是孤调。
如寇准的《江南春》、黄庭坚的《望江东》等都 是孤调。 黄庭坚《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 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 分付,又还是、秋将暮。”这首词是黄庭坚因党祸牵连迁徙到西南时创作的一 首抒情寄慨之作。
语言平实而充满悲怨深沉之感,空灵浑成,是一首较为典型 的北宋词。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东望思归的心情。
短短五十二个字,分成四个层 次,形成四个转折,由“望”字一气贯下,似有万般不可“望”尽之处,这种 陷人绝境的情形,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是不能言说的。 黄庭坚的这首词写得明白 流畅,内容单纯,音律和谐,层次分明,一气呵成,极富民歌风味。
寇准《江南春》 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的《江南春》是孤调:“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远,苹满汀洲人未归。”以“江 南春”作为词牌的词现存只有寇准这一首。
此词牌名可能取自南朝梁柳恽 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诗句。这酋词以柔美多情、清丽婉转的 笔触,描写了女子怀人伤春的情怀。
“波渺渺”,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 情。“柳依依”,使人触目伤怀,想起当年长亭惜别之时。
“孤村”句说 明主人公心情的孤寂,“斜日”句则包含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和 感伤。 。
4. 诗词中的小令、中调和长调是什么意思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此分法始见于明代嘉靖 年间顾从敬刻印的《类编草堂诗余》。这本书按调编排,将词重新分为小 令、中调、长调三类,即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 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清初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肯定了这种分类 法,于是,这种分法在清代甚为流行,直到今天依旧沿用这种分法。 小令词如《虡美人》,中调介于小令和长调之间,包括“引”和 “近”,指的是长短适中的词调。
如(临江仙〉、(一剪梅〉等。长调是 指词调中的长曲,如《满江红》、《水调歌头》、《念奴娇》等。
最长的 长调在二百字以上,如《莺啼序》有二百四十字,是最长的长调。
5. 词是诗歌的一种,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称为长短句
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词大致分为三类:
(1)小令(58字以内)
(2)中调(59字~90字)
(3)长调(91字以上)
备注:这种方法是明朝人强加上去的,并不科学。
扩展资料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于宋代达到顶峰后,在元明时代衰落了三百多年后,在清代重新进入发展状态。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李清照,纳兰性德,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陆游等。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词
6. 古诗中的孤平调具体什么意思 求解
我简单一点回答你的问题吧,看是否对你有用。
孤平调是指律诗,一般是指:五言格律诗(五言绝句和五言侓诗)中的“平平仄仄平”句的第一个字,应该用平声的用了仄声,七言格律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中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的第三个字,应该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叫犯孤平。因为在这两句中,除了韵脚的一个平声字(即句子的最后一个子)外,就只有一个平声字了,所以古代至今,习惯称之为“孤平”。格律诗最忌孤平。你说的古诗的概念不太准确,古代的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格律诗),古体诗要求不严,没有这些说法。
7. 调字的古诗有哪些
1、挚咎繇而能调;苟中情其好修兮
先秦 屈原 《离骚》
2、水调声长歌末了
宋 晏几道 《蝶恋花·碾玉钗头双凤小》
3、今年水调得人怜
宋 晏几道 《浣溪沙》
4、水调声长歌未了
宋 晏几道 《蝶恋花·碾玉钗头双凤小》
5、今年水调得人怜
宋 晏几道 《浣溪沙》
6、越调变新声
宋 苏轼 《菩萨蛮·碧纱微露纤纤玉》
7、水调歌归去
宋 苏轼 《菩萨蛮·买田阳羡吾将老》
8、饶君拨尽相思调
宋 苏轼 《鹧鸪天·罗带双垂画不成》
9、赓水调
宋 无名氏 《水调歌头·三楚诗书帅》
10、定报鼎羹调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簪履竟晴昼》
8. 词依据什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根据字数划分的,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属于中调的有“临江仙”、“一剪梅”、“蝶恋花”、“钗头凤”、“渔家傲”、“青玉案”、“江城子”、“破阵子”、“苏幕遮”等。
1、临江仙
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格律俱为平韵格,双调小令,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
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代表作有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2、一剪梅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3、蝶恋花
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
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殊词)为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变体二种。
代表作有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苏轼《蝶恋花·春景》等。
4、钗头凤
钗头凤,词牌名,原名“撷芳词”,又名“折红英”“摘红英”“惜分钗”等。以《古今词话》无名氏《撷芳词·风摇动》为正体。此词每段六仄韵,上三句一韵,下四句又换一韵,后段即同前段押法。代表词作有陆游《钗头凤·红酥手》等。
5、渔家傲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以晏殊词《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另有六十二字四仄韵一叠韵,六十二字两平韵三叶韵,六十六字五仄韵的变体。 代表作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调
9. 诗词里面的平仄是什么意思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