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口腔溃疡,手脚冰凉?是“上热下寒”!2个中医方帮你搞定

毋庸置疑,对所有人来说,睡眠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生理需求,我们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指出,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身体健康的前提。

而有数据表明,30%-5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都会出现急性或短暂的睡眠障碍症状,并且在5%-10%的人群中,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并会发展成为慢性疾病。

睡不好觉所带来的影响十分明显,易怒、记忆力变差、情绪低落、疲劳困顿等症状开始频繁出现。于是,很多人开始去寻求一些所谓的“睡眠神器”的帮助,希望这些东西能够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可是,事实证明,这些助眠产品对于改善失眠并无多大的帮助,临床调查发现,来就诊的失眠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失眠1年以上的患者,甚至失眠长达10年以上的患者也不在少数。

为什么不少人失眠反反复复难以治愈呢?

在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比较典型的失眠真实案例。

反复失眠2年,只因上热下寒!

这是一位反复失眠2年的女性患者,陈女士,55岁,职业教师,这2年来有口服阿普唑仑片、百乐眠胶囊助睡眠,但规律服药后仍时有失眠、多梦、易醒。就诊时可见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易醒,醒后难入睡,伴有醒后疲劳,时有头晕、头痛,心烦易怒,易口腔溃疡,伴畏寒,自觉腰膝酸软,腰背部冷,小便清长,夜尿频繁,大便时有稀烂;精神差;舌淡胖苔黄;肝、心脉偏亢,肾脉沉无力。

咋一看,这位病人症状繁多,且看似毫无关联,但却偏偏一起出现了,难以令人找到头绪,无从下手。就犹如土地上的杂草丛生,令人不安。

事实上,这些症状的出现都是由于患者的失眠日久,迟迟没有解决病根,病情演变而来。其根本病机在于阳虚日久,阴寒内盛,阴盛格阳,虚阳上浮所致。

中医认为,人体就像一个小天地,有阴阳之分,阴阳和调,保持动态平衡,互相制约,这个小天地就能保持平静状态,小天地内的一切生物才能各司其职。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如果阴阳失调,则往往会滋生百病。

在这一案例中的陈女士,由于虚阳外越,阴火夹肝阳上亢,则见头痛头晕;阴盛格阳,虚火上炎则易口腔溃疡。《黄帝内经》曰:“阳主动”,认为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肾阳又称“真阳”“元阳”,具有温煦、推动、气化、蒸腾等功能,为各脏腑阳气之根本。故肾阳虚衰,温煦功能失调,阴寒内盛,虚阳外越,不能潜藏于肾内,则畏寒,腰膝酸软,腰背部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四肢不温。脾肾阳虚,虚火上炎,则舌淡胖、苔黄,脉沉弱为阳气不足之证。因此,中医辨证为肝升太过,中焦不畅,上热下寒,心肾不交。

事实上,上热下寒所引起的失眠在临床上也较为多见,多项临床实践发现,在很多顽固性失眠的病人中,存在易口舌生疮、上火,心烦、易怒,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背部冷,腰膝酸痛,夜尿多等症状。

而由于病人体内既有寒,也有热,寒热集于一身分居上下,并非为单一证型,而是属复杂矛盾证候,所以通常安眠药或安神类中成药,又或者单一的中医经典助眠方剂,往往难以涵盖所有症状,也难以祛除病根,甚至用药不慎反而导致病情加重,比如若见“上热”而一味投以清热解毒之品则徒伤少火,令“下寒”更虚。

由此可见,若不辨证求因,抓住引起失眠的关键病机,只会“舍本求末”,难以有效摆脱失眠困扰。

治失眠,应抓关键病机,治病求本!

祖国医学对人体的洞察,对疾病的深层思考,由来已久,而且入木三分,关于上热下寒的记载同样如此。历代医家认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二气互相交感,则身体安康。正如阳代表太阳,阴代表水,大自然中的万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的温熙和水的滋养。如果阳气一直在上,阴气一直在下,机体就会出现寒热易位的变化,造成上热下寒的病证。

临床所见,导致上热下寒常见有2种原因:

(1)脾寒胃热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功能上脾气上升需要胃阳的协助,胃气下降需要脾阴的濡养才能受纳水谷,进而腐熟消化,胃气降则水谷下行,有助于脾气之升运。

这就好比在炎热的天气里,我们出汗多,那么就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只有有进有出,才能避免身体脱水。脾胃两者需要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整体的相对平衡。

如果脾阳不振,阳虚内寒,则会导致脘腹胀满、疼痛,腹泻,倦怠无力,消瘦,面色萎黄无华,嗜卧,头晕,目眩,耳鸣,喉咙有痰,畏寒,手脚冰凉,自汗,不耐寒热等症状。

而胃热则主要是胃气上逆有热,常见表现有嗳气,反酸,口臭,胃脘灼痛,消化不良,口燥唇干,渴喜热饮,便秘,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

通常来说,脾寒胃热多由脾气虚日久不愈或过食生冷、过用寒凉药食损伤脾阳,又因情志郁结或短期过食辛辣、温燥之品,或感受火热之邪所致。

在治疗上,可选用具有辛开苦降功效的代表方半夏泻心汤作为基础方加减调理,以分消寒热,顺畅气机。用黄芩、黄连寒凉清热,清泄入里郁热,作用部位主要在胃;半夏辛苦而温,干姜辛热,既能温散寒邪,作用部位偏于肠,同时半夏还可和胃降逆。因为方证的前提是有一定的脾胃虚弱,所以用人参、大枣、甘草来益气补中,一则恢复脾气之升清功能,二则增强正气鼓邪外出。另外,再根据失眠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安神助眠药,可有很好的效果。

(2)心热肾寒

心为阳脏,属火,肾为阴脏,属水。正常来说,在人体中居于上方的心火需要下降于肾,以助肾阳,这样才能使得肾水不寒。而居于下方的肾水需要上济于心,以滋心阴,使心火不亢。如此心肾协调,称之为“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如果水不能上,火不能下,就会出现心热肾寒的情况。

心热主要是热扰心神,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于上,故多见失眠多梦,心烦惊悸,口舌生疮,糜烂疼痛,面赤舌红,口干口渴,牙龈出血甚则吐血、衄血。

肾寒主要是肾阳虚,虚阳浮上,命门火衰不能温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导致机体阴寒偏盛,主要表现有形寒怯冷,四肢不温,或进食喜温,睡时脚难温暖,腰膝酸软,腹部冷痛,纳差腹胀,大便溏薄,甚至男性出现阳痿、早泄、不育,女性则宫寒,经期腹中冷痛或经闭、不孕等。

这一类情况往往是由于久病虚寒而重感热邪或者邪郁化热所致,而且往往比脾寒胃热病程更长,病情重,反复发作和治愈难度加大。

临床常用交泰丸为基础方加减调理。用肉桂温营血、助气化、通血脉、散寒凝;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肉桂温热,擅长和心血、补命火、引火归源;黄连苦寒,善于清心热、泻心火、苦降而引火下行。二药参合,寒热并用,相辅相成,达到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之妙用,可治失眠。

总而言之,失眠的病因病机纷繁复杂,病位涉及广泛,可兼内外邪气,治疗不可一概而论。中医调理,一方面需要针对表象治疗,另一方面也要整体把握,“追本溯源”,找到导致上热下寒的关键原因,审证求因,这样才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使得机体重返健康状态。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声明】: 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损失、风险及纠纷,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