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中的白人头骨,揭开了中国最危急一页:差点和古印度一样?
中国考古学之父和安阳殷墟主要发掘者李济,在《安阳》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殷墟中出土了一些黑人、白人头骨。
在殷墟出土了蒙古人、黑人还有高加索人(白人)的头骨,但是这些人的头骨都是在殉葬坑里出土的,头骨的主人都被残酷的处决了。
在李济看来,这些白人地位极其低下,属于“牺牲品”。那么,这些白人头骨究竟有何来历,背后隐藏了中华文明一段怎样的事迹?
关于白人头骨的来历,此前有不少猜测:一者夏商时期,中国是多人种国家,黄白黑都有,只是后来中国人融合或驱逐了其他;二者白人黑人入侵商朝,最终被商朝将士击败俘虏;三者商朝时期的国际奴隶贸易等。
现代科学研究,首先排除掉第一种可能,因为商朝的古人线粒体DNA,和现代东亚人种比较相似,这说明在殷商时期,中国不是多人种共存的国家。
既然如此,这些白人头骨从何而来?甲骨文或许解答了这一疑问,答案只有二个字:战俘!
1980年,在新疆罗布泊地区,考古专家穆舜英女士挖出一具女性干尸,距今有3800余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楼兰美女。尽管现代DNA研究发现,楼兰美女是中西混血儿,但从相貌、体型等方面上看,更偏向于白人。
后来,对新疆、宁夏多个古代遗址中遗骸的研究,也发现偏向于白人。其实直到汉朝,文献记载中的大月氏、楼兰、康居等国,相貌也和白人极为相似。
这一发现极为重要,因为中亚各国的考古发现证实了一点:早在公元前1600年前,白人(雅利安人)就沿着欧亚草原东迁。
因此,可以大致描述这么一副场景:早在夏商时期,白人一直强势东进,至少是来到了如今新疆、宁夏等地区。既然一直东进的白人,为何不再继续向东前进了呢?东方更为富饶,这一批强大的白人没有理由止步不前!
其实很简单,因为商朝可能打败了这一批东进的白人,并俘虏了一批白人!
在甲骨文中,有“己酉卜宾鬼方昜亡祸五月”、“贞王勿乎妇好往伐鬼方”等记载,就是商朝武丁(见下图,清人绘)妻子妇好征伐鬼方。问题在于,“鬼方”究竟是哪一个国家?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对于“方国”,学者有一个普遍的判断:就是夏商时期的部落国家,多数方国规模较小,属于原始部落,少数规模较大,能够与商朝抗衡,比如土方、羌方、周方等。其中,与商朝敌对的国家,就会使用贬义字眼,友好的国家,往往会使用中性词。
显然,“鬼方国”的“鬼”字,肯定是贬义词,属于和商朝敌对的国家。国学大师王国维对此解释是:“鬼”有“异种”之意,鬼方国可能是外族建立的。即便后世,我们还常说“洋鬼子”之类,与之一脉相承。对于商朝来说,白人属于外族,且又不时入侵商朝,将之定义为“鬼”,合情合理。
而且,现代考古已经基本证实,鬼方国就在西北,位于如今的新疆、宁夏、陕甘等地区。
关于妇好率领大军阻击白人东进,还有一个证据:在妇好墓里,出土了很多新疆玉石。
1976年,考古专家在殷墟附近,发现了妇好墓。在妇好随葬品中,出土了很多玉器。专家研究之后确认:妇好墓内所出以新疆玉为主,多为透闪石,也有阳起石!
新疆离河南相隔数千里,这些玉石如何来到河南?这一反常现象,反而说明妇好可能打到了新疆,击败了东进的白人,顺便在新疆采集了大量玉石。
妇好击败鬼方之后,将一批白人俘虏,作为战利品带回朝歌,最终这一批俘虏,或被用于祭祀的牺牲品,或被用于殉葬,或被用于奴隶劳工。或许,这就是后人在殷墟中发现白人头骨的原因所在。至于黑人头骨,可能是这一批白人征服非洲时的俘虏。
上文所述的李济先生,在研究了甲骨文和相关史料之后,认为妇好率领大军,艰难的打败了东进的白人,赢得了一场自卫反击战,奠定了殷商时代200年的文化生活,更保卫了华夏文明。
这些最为可靠的原始资料(甲骨文),透露了中华民族在形成时代艰苦奋斗的真相,尤其是在内蒙古、河套一带发生的争夺战,实为奠定中国文明的一连串决战的序幕,其重要性不亚于传说中史学家歌颂的黄帝的阪泉、涿鹿之战。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东进的白人,拥有先进的武器,先后灭掉了三个古文明,进入印度制定出种族隔离(种姓制度)或种族灭绝制度。所以也有学者认为,一旦商朝打败,中华文明就危险了,差点就可能沦为古印度一样。正因如此,妇好也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保卫者、拯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