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一段记载,内容颠覆历史,学者感慨:难怪商朝会灭亡!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纣王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最终,周武王和八百诸侯举兵,替天行道,推翻了商朝统治,这是典型的“正义战胜邪恶”。

然而,随着甲骨文的不断出土,纣王亡国之谜慢慢被解开,也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纣王形象,甚至有些内容还颠覆了历史。一些学者研究之后感慨,不是纣王太残暴,而是纣王改革太激进,触犯了大多数诸侯的利益,所以商朝灭亡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纣王究竟有哪一些罪状?在《尚书》和《史记》中,都有触目惊心的记载。

牧野之战前,周武王和姜子牙发出檄文,列数了纣王四大罪状,每一条都是滔天大罪。

今殷王纣唯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昏弃其家国;遗其王父兄弟不用,乃唯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

这一段话翻译白话文,就是纣王听信妇人之言,不使用传统方式祭祀(改革),不用兄弟亲戚治国,却用犯罪或奴隶,对百姓残暴等等。

900年后,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对纣王的讨伐就更多了,有“好酒淫乐,嬖於妇人”,“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淫乱不止”等的描述。总之,在司马迁的笔下,纣王是千古一暴君。

正因如此残暴,所以百姓诸侯离心离德,《史记》中说“西伯归(周文王被纣王囚禁之后放了回去),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最终举国推翻了残暴的纣王。

然而,在殷墟甲骨文的记载中,却有不一样的记载,纣王亡国不是因为残暴,不是周文王周武王的仁义,而是因为改革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

上文提及的“西伯”(周部落首领),被纣王囚禁时,周部落就扫荡了西方的芮国、莘国、奚国,然后把战俘570人、奚族美女160人、莘族美女24人献给纣王。于是,纣王一高兴,就放了西伯。

这是《小臣墙刻辞》中的一段记载,但这里有一点很关键,就是按照商朝的祭祀制度,一旦在宗庙里举行祭祀仪式,那么必然要杀人,有时是丧心病狂的杀人。

甲骨文中另有记载,“癸酉卜,贞,多妣献小臣卅、小妾卅于帚。”

总之,商纣王把这一些俘虏,组织起来表演西方胡人的歌舞(包括男女罗胜奔逐),代替原先的祭祀仪式。在《史记·殷本纪》中,列了这么一条罪状,“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纣王用歌舞代替原先的杀人祭祀,是不是有根据呢?考古专家研究认为,西方这种裸体祭祀盛行于上古中亚地区,中土文献记载为“株离之舞”,汉朝学者郑玄说“西方之舞曰株离”。

有人认为,这只是纣王“淫乱不止”的证据,不能说明他想改革祭祀制度。其实,只要再翻看纣王的经历,基本就能说明,纣王是真的在改革!

纣王一生征战,甚至有些“穷兵黩武”,将商朝疆域从黄河扩张至长江。在和夷方、人方、东夷作战中,俘虏了大量敌人。按照惯例,这些俘虏中,有很大一部分将成为祭祀的“牺牲品”。然而,纣王却饶了他们一命,只是将他们作为奴隶。

专家翻遍甲骨文,统计了一遍之后,惊讶的发现,被儒者推崇为“仁君”的武丁,用了9200多个活人祭祀,是最多的一个。但暴君纣王,却不过数十人,甚至比一些小诸侯国都少。

因此,纣王有改革祭祀仪式的决心和行动。客观的说,纣王这一改革有进步性,至少相比用活人祭祀,纣王可谓是“以人为本”了。

然而,在商场诸侯和权贵眼里,纣王这一举动却是离经叛道,认为不用人牲祭祀,会激怒天神和祖先。需要说明的是,古人看来,“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如何祭祀是国本。纣王动摇了国本,诸侯和贵族自然与他离心离德了。

否则,即便周文王、周武王再处心积虑的拉拢,也不可能有八百诸侯背叛纣王。在负责祭祀的太师和少师帮助下,将纣王精锐大军在南方和东方作战,内部空虚的消息,通报给周武王之后,才有后来的牧野之战。纣王仓促之间,组织起10多万俘虏,没想到俘虏临阵倒戈,纣王无奈自焚摘星楼。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纣王的改革太过于激进,如果慢慢推进,或许结果大不同。毕竟,史书上也能看到,纣王是一代雄主,如果不是触犯了太多诸侯的利益,导致八百诸侯群起而攻之,仅凭周部落的实力,还真很难推翻商朝。当天下诸侯起兵,还在商朝内部空虚时攻之,商朝又如何能不灭亡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小臣某某”,多数出身卑微,可能是奴隶或战俘。但反对纣王之人,多是纣王的亲戚,例如微子、箕子、比干等人。客观的说,纣王不拘一格的用人观很先进,但也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自然会遭到反对。说到底,还是纣王改革太激烈,让别人“无路可走”了。

其实,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任何激进的改革,都没有好下场,秦朝和隋朝都是激进改革的典型,最终的下场都是二世而亡,就是因为损害太多人的利益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