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8岁女童偷看妈妈手机余额,妈妈安慰她不差钱,转身却抹泪

“自从孩子生病之后,我们的生活被打乱了。经历了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提心吊胆、艰难抉择。但我觉得面对生死,怎么慎重都不为过。这几个月来,我看到8岁的女儿和6岁的儿子,不断地进步和成长,尤其是孩子自学考了90多分,我备受感动。我也希望,在移植这条路上,我们都可以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我想赢,我想给孩子赢得活下去的机会。”在福州的一家医院里,妈妈连慧萍信心满满地说。图为连慧萍和女儿。

连慧萍是福建省大田县万湖村人。8岁的詹子萱是她的女儿,她还有一个6岁的儿子。2021年2月,女儿子萱发烧,连慧萍夫妇带她去大田县医院检查。“一开始我们都以为是普通的发烧,医生也按照常规治疗,给孩子退了烧。回到家后,又反复发烧,我们就在村子里的小诊所治疗。”连慧萍说,在反反复复几次之后,子萱精神萎靡,脸色也越来越差,她和老公商量着,带孩子去其他医院瞧瞧。图为生病前,子萱和妈妈。

大年初三,连慧萍带着子萱在县医院抽血化验,医生建议他们带孩子去市里的医院看看,怀疑孩子患有血液病,连慧萍二话没说就带着孩子转院。图为生病前的子萱。

“到了医院孩子就进了急诊,我担心了一晚上,心里七上八下的。孩子输血结束后,重症病房的医生说要做骨穿,建议我们转院。”连慧萍小心翼翼地揣摩着医生的话,隐约感觉孩子病情严重。她也不敢多问,生怕得出了自己害怕的答案。当天下午办完出院,她和孩子连夜转院。

在福州的医院,子萱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当医生说排除白血病的时候,我心里那个高兴啊,整个人立刻松懈了下来。”然而让连慧萍没有想到的是,医生告诉她,子萱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就是说,她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想要根治需要进行骨髓移植。图为病床上的子萱。

连慧萍说她的心情就像过山车,忽上忽下,一堆不熟悉的医学名词堆在眼前,完全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图为出租房里的母女俩。

“移植、配型,那段时间脑子里就这几个字,翻来覆去地想。我们都不懂,但是也想尽力搞明白,怎么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方案。”连慧萍知道移植的风险,但是保守治疗,同样面临很多的后果,艰难的抉择,痛苦的煎熬。

在和医生以及病友们的不断沟通中,连慧萍夫妇决定尝试配型,让女儿做移植的准备。同胞之间的匹配度很高,连慧萍把自己6岁的儿子带到了医院。“配型检查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还有基因检测各项内容,这一个月,对我来说,那真是太难了。”图为出租房里,连慧萍在给女儿测量血压。

在进行配型的期间,子萱同时在服药治疗,大把大把的药吃进去,身体指标并没有好转。原本对保守治疗还有一点期待的连慧萍也开始有些失望。“就在这关口,配型结果出来了,医生说百分百全相合。这一结果给我们了希望,当时我们就想必须移植。”图为子萱和弟弟。

移植是根治的唯一可能,连慧萍终于痛下决心,走这条路。然而,新的困难摆在了面前,医生说,移植至少先准备几十万,如果出现排异,花费会更多。

“借吧!我硬着头皮去开口,大家也都可怜孩子,纷纷解囊相助,但亲朋好友都借遍了,还是不够。报销的比例也低,好多自费的药物都不在报销范围。感觉真是山穷水尽了。”连慧萍一边操心治疗费的事情一边还要照顾像玻璃人一样的女儿,怕她摔着磕着,担心她大出血控制不住。图为病床上的子萱,患病后的小子萱变得像一个男孩一般。

子萱每天都过得很痛苦,吃饭也吃不下去,整个人瘦得不成人形。看着曾经活蹦乱跳的孩子,躺在床上奄奄一息,连慧萍的心如刀绞般难受。

今年5月22日,子萱进入移植仓,连慧萍也陪着孩子进仓。子萱的血管很难扎,PICC置管感染,不得已必须每天扎针,她的血越来越难抽,每次都需要护士长亲自扎针。图为子萱在吃药。

让连慧萍心疼的不仅是子萱胳膊上密密麻麻的针眼,还有她用药后的各种反应,发烧、抽搐,一点饭都不能吃,吃了就吐。体温退下来又烧上去,各种反复。“三天没吃饭,肚子里面没东西吐,一喝水都会吐,吐出来都是绿绿的胆汁,吐完了整个人都是软的。她在仓里又哭又吐,一直闹着要回家。”图为看着窗外发呆的子萱。

苦难帮助孩子们成长,也帮助连慧萍学习坚强面对。在这几个月的治疗中,她感受到了很多。连慧萍说6岁的儿子,从开始抽血检查哭哭闹闹,到现在的安静勇敢,变化之大出乎意料。图为子萱每天要面对大量的药物。

每次连慧萍去医院交钱的时候,女儿都偷眼看一下她的手机,看看余额够不够付费,常常对妈妈说:“妈妈,没钱就不治了。”每次连慧萍都安慰孩子说:“咱家不差钱。”一转身就暗自抹泪。

最让连慧萍欣慰的是,女儿在医院治病期间,努力自学,用手机听课,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老师给了一张考卷,她成绩还不错,考了90多分。”90多分的答卷,鼓励了连慧萍,她也想努力给孩子,一份90分以上的答卷,在治疗的路上,她想赢,然而前面的路还有多难,她不知道。图为连慧萍母女。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