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余随笔·俞长荣临证治验谈
导读:一味以宣肺而为世人所知的紫菀,却在北宋年间就被用于通大便,小编回头查阅本草著作,发现其确实有止尿血等功效,这都完美展现了腑病治脏、下病治上的精髓,也提示我们用药不局限于传统主治,见其理,也可移花接木。
诊余随笔·俞长荣临证治验谈
撰文/俞宜年
紫菀是止咳常用中药之一。它辛而不燥,润而不滞,降而不损,所以李中梓称它是“金玉君子”。
紫菀还有通大小便作用。据《千金方》记载,“治妇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华水服三指撮。”《本草通玄》记载“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药品化义》更明确地指出:“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宜通壅滞,大有神功。”
医史也有记述,史载之未成名时,曾用紫菀一味治愈宋朝权臣蔡京的便秘宿疾,因此声名鹊起。我们治疗大小便不通,也喜用紫菀,取其宣肺气以通便,寓“提壶揭盖”之义。
1979年暮春,一老妇以便秘(已一周)求治。细询后,知她宿有咳喘、痰多旧疾此次因感冒而复发。考虑患者素体虚衰且年越七十,精气早亏,不任攻下。况病由感冒而起,邪束于肺,肃降无权,故见上症。治之之法,当宣肃肺气,开上焦以泄下焦。
处方:紫菀15克,枇叶、前胡、杏仁、桑皮、香豉、郁金各10克,甘草3克,服一剂,次日大便通畅。
临床体会,外感肺失通调而致便秘者或老人、气血衰弱不宜攻下患者,用紫菀、杏仁、枇杷叶为主,常可达到通便而不伤正的理想效果。
今春诊姓唐老妇,小便不利(尿量<1000毫升/日),伴头晕、心悸、短气、言语无力、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拟为气血不足,斡旋无力,方取补中益气汤健脾益血升提中气,加紫菀润肺而通调膀胱。服两剂,小便显著增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