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 | 做大众还是做博世?富士康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本文系《二师兄研究所》第40期

电动汽车的突飞猛进,是这几年全球汽车市场最大的变数。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2021年6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5.6万辆,同比增长1.4倍。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诱人的发展前景,吸引各路圈外资本持续跟进。

与几年前突然爆发的造车新势力不同,最近这一年多加入电动汽车战局的都是一些财大气粗的狠角色,例如百度和小米,以及技术大佬华为,另一巨头苹果也是绯闻不断。

当然,还包括全球最大的代工巨头富士康。

7月9日,富士康发布公告称,已和Fisker开始与威斯康星州经济发展公司进行洽谈,或将在该州设厂建造电动车,看上去,富士康的电动汽车项目要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了。

然而很多人都记得,这个工厂原本并不是造电动汽车的。

它曾经属于高端平板显示屏项目,项目规划总投资100亿美元,但很快就没了下文。

这次造电动汽车,等于说是“旧瓶换新酒”。那么,富士康到底是准备做一个博世那样的零部件供应商,还是做大众、丰田那样的整车制造商?

造车?的确有点底子

最近一年多的跨界造车者,相比当年一拥而上的造车新势力看上去要理性了许多,不但资金实力更雄厚,而且都有点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基础。

百度在智能驾驶领域布局多年,华为的车载5G通信技术、激光雷达技术等独步全球,就连小米,也因为“价格屠夫”的身份而赢得了不小的关注。富士康,也是有备而来。

富士康最早与汽车产生交集是在2005年,当时它为合作伙伴提供汽车电瓶线、影音传输线束、倒车雷达等零部件。

2010年富士康开始为特斯拉供应中控触摸屏。

2013年,富士康开始为奔驰、宝马供应车载娱乐设备。

真正让富士康有点“圈内人”样子的,是它在2020年10月与裕隆汽车联手推出的MIH电动汽车平台,该平台与比亚迪e平台一样执行开放战略,据称已经吸引了1700多位合作伙伴共同参与。

在富士康的规划中,它想打造一个与安卓类似的电动汽车生态系统。

除此之外,富士康还与菲亚特克莱斯勒、造车新势力之一的拜腾、吉利汽车、裕隆汽车等汽车厂商达成了各种合作协议。

甚至,它在2017年投资10亿元成为宁德时代的股东,2018年领投小鹏汽车22亿元B轮融资,2021年又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目前没有任何整车制造经验,但富士康的确是来势汹汹。目前宣称要造车的太多了,不过,富士康的造车“底子”,还是给了外界不小的想象空间。

造整车还是卖零部件?这是个问题

然而,这样就能造车了吗?

恐怕没这么简单!

富士康启动威斯康星州工厂,看上去是要造整车了,但同时它也宣称,公司计划在2025-2027年间为全球约10%的电动车供应零部件。

可以说,目前的富士康在造不造车的问题上,是有点举棋不定的。

就跟手机系统供应商跟手机厂商存在天然矛盾一样,无论是现在的代工厂身份,还是设想中的零部件供应商身份,都与整车制造存在冲突。

华为之所以在各种场合不断宣称自己不造车,就是不想给它在电控、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等领域的合作伙伴带来疑虑,富士康恐怕也很难调和好这两个角色。

早在2017年,比亚迪就宣布将旗下电动汽车制造平台e平台与全球同行进行技术共享,但至今成效不大,它的刀片电池和DM-i超级混动系统迄今为止也没有收到外部订单。

近日,上汽集团又公开表明了“不与华为合作的态度”。

这说明:在电动汽车时代,汽车厂商们有着很强的自主意识,一面造车一面卖零件的富士康,显然不是个容易合作的角色。

行业内可以存在大众,也可以存在博世,但“大众+博世”却很难让合作伙伴们认同。

客观来说,富士康入局算是比较晚的,各路造车大军的跑马圈地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作为后来者,它并没有太大回旋余地。

既然志在电动汽车行业,那是做大众还是做博世,真的值得富士康好好思考一番了。

结束语

即便是谷歌这样的强势公司,也不太愿意在自有品牌手机上投入过多资源,以免刺激其它手机厂商。富士康没有整车制造经验,在零部件领域的实力也比较弱,对汽车行业的掌控力几乎为零。面对激烈竞争,找好自己的身份定位最重要。那么对于富士康造车这件事,你又有何看法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