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我们还有多少路要走 | 写在2018年5月12日
一晃,十年过去了,很多伤感,很多感慨,很多怀念,很多遗憾。
本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想写点东西的,但是今天突然觉得不知从何写起。
十年,五次参与应急救灾,回来后感慨,不深入基层,不知道民生之艰难。每次去地震现场,都刷新了我的认识:
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灾时候,我们感慨,百姓穷啊,造房子都舍不得放圈梁构造柱;
等到2010年玉树地震的时候,我们在灾区发现,能住上红砖房子的就已经是当地的有钱人了,大部分建筑还是空心砌块造的。(说明,空心砌块比红砖抗震性能更差)
2010玉树,红砖建筑幸存 (陆新征摄)
2010玉树,空心砌块建筑倒塌 (陆新征摄)
而到了2014年鲁甸地震的时候,我们在灾区又发现,当地能住上空心砌块的房子的就已经是当地的有钱人了,很多老百姓还住在土坯房子里面。(说明,土坯比空心砌块抗震性能更差)
2014鲁甸,空心砌块建筑幸存,土坯房子倒塌 (陆新征摄)
再到2015年尼泊尔地震的时候,我们在西藏灾区又发现,当地能住上泥巴房子的,就已经很不错了。很多老百姓的房子就是石头加牛粪堆起来的。(说明:这个倒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西藏有的地区自然条件太恶劣,连泥土都没有。)
2015西藏,土坯房屋幸存 (陆新征摄)
2015西藏,石块+牛粪建筑倒塌 (陆新征摄)
贫困边远地区是这样一个情况,那富裕发达地区又怎么样了?
清华大学?
(参阅:如果花莲地震发生在清华园?)
北京CBD?
(参阅:陈肇元院士8年前提出的问题:如果重遇1679年康熙年间8级三河-平谷特大地震会成为什么样子?)
唐山?
(参阅:如果40年前的那次地震再次发生,今天的唐山将会怎样?)
前些日子去看电影《钢锯岭》,回来和朋友感慨,30年代美国人都普及家庭轿车了,我们中国人还在为国家生死存亡奋战。中国人能吃饱饭也不过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我们是从贫穷落后阶段走过来了,历史的欠账太多太多。中国未来城市的地震损失,很大程度上将由这些历史欠账来决定。
某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建筑物建筑年代分布(参阅:建设地震韧性城市所面临的挑战 | 《城市与减灾》韧性城市专刊约稿)
最后,看到了一封2008年6月9日写给课题组同学的邮件,非常感谢那段日子里面和我一起努力工作的同学们,汶川地震后不到一个月拿出6篇震害分析论文出来,你们太棒了!
1.《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2.《建筑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教训》
3.《砌体结构的地震倒塌模拟与分析》
4.《现浇楼板对框架结构柱梁强度比的影响研究》
5.《填充墙震害数值模拟与对策讨论》
6.《出屋面结构震害分析与设计建议》
十年过去了,还是当年那句话:抗震还未结束,同志仍需拼命!
注:本文封面是2008年我在绵阳九洲体育馆里面拍摄到的一个和父母失散了的北川女孩。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