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遗憾,也是种动力

遗憾,也是种动力

                       ——老梅

上周因忙于公开课,《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的分享准备只压缩在了一个白天里。又因没有纸质书,也无电子书,全凭耳朵来学习。那个白天里的我火急火燎,潦潦草草的记下十七页的分享草稿。而那十七页的分享草稿最终没能抽出点时间来整理结构。分享时不免结构散乱,胡言乱语。分享结束生出了份担心。所以想就这本书写个态度端正的系列书评。一则再学习,二则弥补分享的仓促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遇见这本书,是在喜马拉雅。当时的感觉是巅覆而兴奋,心灵得到了大解放,大自由。

 01

先说书名

《被讨厌的勇气》很特别,很抓心,也很振奋人心,挣脱了“讨好”的蕃篱。什么是讨好——牺牲、委屈自己、讨别人欢心。那是一种从他人那儿获得价值感的病态模式。人之间的关系是纵向的,被讨好的人在讨好的人之上。一高一低

不惧被讨厌”是有个必要前提——全然的接纳自己。只有全然的接纳自己才会心生出勇气,不惧被讨厌。而什么是自我接纳,它不同于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明明知道自己做不到还暗示自己说行,是对自己的欺骗。而自我接纳则是做不到就接受自己现在还做不到,然后向能做到的地方发展。一直自我肯定的人,我想会不会对自己生出焦虑的狂燥,对自己越来越不耐烦,最终失去信心。而自我接纳则自已一直处在想要改变,想要进步的良好的状态之中,而对自己更生满意之情。有了被讨厌的勇气,这勇气将像把斩乱麻的快刀,让人际关系简单清爽。你讨厌我是你的事,关我毛事。

 02

说说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

全书分享的内容是阿德勒的心理学。阿德勒这个名字有点儿印象,全是因为前一段随手翻开的那本《自卑与超越》与《正面管教》。之前一无所知。不想,原来他大有来头,是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的“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阿德勒其貌不扬,个矮,只有一米五五,还是个学渣。偏偏有个高富帅的哥哥,父母长辈还总有意无意的拿他与哥哥比较。其实这还不能怪父母长辈。兄弟俩的反差也太大点。他的成长过程也悲催。三岁弟弟死在他的怀里,两次被车撞,五岁那年又差点死于肺炎。纵观阿德勒,他真的有一万个理由去自卑去抱怨自己的命运多舛。而他却成功逆袭,超越自卑,成了世人的典范。开创了“个体心理学”。他的思想很超前孕育了很多的现代心理咨询流派的思想种子,例如认知流派、人本主义学派、自我决定理论。

阿德勒原是弗洛伊德主持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核心成员,后因观点对立而关系破坏。阿德勒的心理学是从深入学习研究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后产生的。阿德勒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弗洛伊德学说的。这种反对是一个创新,是对心理学的一大推动与发展。没有被“权威”阴影化。这便是勇气。当然后来小一辈的荣格也是反对弗洛伊德开创自己的心理学流派。

 03

说说作者

此书的作者日本作家的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

岸见一郎是哲学家,善辩论。1989年致力于研究专业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据说他在一次讲座上听到主讲人说:只要今天听了我的讲座的都可以获得幸福。产生了反思与好奇,从此接触到了阿德勒心理学,从而着了迷。而这书的副标题——“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就不难理解为啥是哲学课,而不是心理课了。他是用了哲学的滤镜看待阿德勒的心理学的。

古贺史健,自由作家。擅于对话体写作。

这本书他就以希腊哲学的古典手法“对话篇”进行观点呈现的。非常的迷人。这让我想起《娱乐至死》里的所说的“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我也对《娱乐至死》书中所描绘的《林肯—道格拉斯1858年的辩论》的着迷。对话体的阅读,如师在侧,如友在临,置身其中,有参与的亲切感。再加上书上所举得例子不高深也不可怖,也添了份亲切。

写着写着就写多了。另起一篇吧!明天见!

关注

扫描二维码

若你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