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陷阱:毁掉一个人的往往是他最擅长的事情。

你好,我是小云。
你有没有这种体验,当你一边看电视,一边嗑瓜子的时候,很快一包瓜子就不翼而飞了,只剩下了一堆落寞的瓜子皮。
我们为什么会在嗑瓜子的时候停不下来?
因为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越是擅长的事情呢,我们做的越是停不下来。
就像我们在工作中,一直做着自己擅长的事情那样。
你是不是已经在同一个职位上工作了六七年了,还没有任何变化?
你是不是已经毕业十年了,还在重复做着相同的工作?
经验认知告诉我们,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就会创造价值。
这就像毒品一样,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因为我们的快乐和自信都源自于它。
但实际上呢?擅长的事情确实让我们看起来是一个高效高质的人,我们也从中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就感。
然而,在老板的眼里,我们只是既快又好的完成了一项工作任务而已。
我们误以为过去让我们获得成功的东西,会在将来也会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
当我们继续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擅长的事情上时,就只能花更少的时间在其他事情上。
但是能把我们从A带到B的,未必能把我们从B带到C。
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不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忽略了什么?即没有学到什么?这才是我们从B到C的关键所在。
要找到正确路径,我们就不能继续把精力投入到错误的事情上。
那到底什么是对的事情呢?
埃米妮亚·伊贝拉是一个商业管理思想家,他在《能力陷阱》里,基于大量对领导力的研究和对管理人士的调查,发现曾经在职场出类拔萃的人,在继续上升的路上,或者职业转型时,遇到了三个陷阱:
能力陷阱、关系陷阱、真实陷阱。

而那些处于困境中,仍然升职无望的人,面临职业转型的人,往往就是陷入了这几种陷阱,而不自知。

1

能力陷阱
能力是优势,也是陷阱
苏菲是公司采购部门最能扛业绩的骨干员工,她组建了一支高效忠诚的团队,论业绩无人是她的对手,可老板提拔部门主管的时候,却没有选择她。
她非常不服气,认为用业绩说话,她就应该成为部门主管。她很失望,觉得原因出在公司的政治性太强,真正办事的人得不到重用。她想辞职去一个“政治性较少”的公司。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老板不选她是因为市场中竞争者在发生变化,公司原本采用的采购和入库方法变得昂贵且低效,而且由于这种变化,公司内部资源重组,高层领导变动,她的上司现在正面临着成本增加的压力。
老板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能觉知市场和公司内部变化、改革采购策略,拿出适应新变化的采购方案的人,可是她却只是想着把分派给她的任务完成好。
能让苏菲成为业务骨干的突出能力,并不能将她送到主管的位置。
能力是优势,但能力带来的安全感却是陷阱。
让我们陷入能力陷阱的两个信号:
一是你喜欢你的工作,因此就会做很多这样的工作,从而越做越擅长这份工作。
二是当你把时间分配在你所擅长的事情上时,你就会花费较少的时间,去做其他重要的事情。
我们是时候,在一些领导真正关心的事情上,花费点心思了。如果我们还想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的话。
比如,像桥梁一样连接不同的人或组织。
与外部组织建立连接,从外部活动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和资源,为团队提供战略性的意见。
与内部组织建立连接,与平行机构、上层领导建立连接,当产生争议,确保团队能够获得政策与资源支持。
而不是像传统管理者那样,陷入日常管理的内部事物中,被消耗掉时间和精力。
比如,展望新未来,做一些有“远见”的事。
与外部建立连接后,在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基础上,要有远见的想象并创造一个战略性意见,把这个想法转化成团队和组织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很多人的工作就是因为缺少一个“远见”,不停的做着上级下达的命令,因此而停滞不前。就像苏菲一样。
比如,让人们跟随你的想法成功实现转变。
光有想法是不够的,如何让你的想法,获得组织和团队的认可,进而落实、落地呢?
有一个公式可以解决:想法+过程+你本人=领导公司成功转变。
过程:说明你的想法,以及它可能最令人满意的结果是什么。
不如从这些方面开始:我的信息从何而来?我和哪些人进行了交流,交流的情况怎么样?我如何能把我的想法推销出去?我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我们应该以多快的速度实施改变?
你本人:把想法与你个人经历进行结合,因为这样人们容易评判并过滤出你的个人信念、热情、以及做事的一致性,是为公还是为私,更容易打动人。
以上都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在你手头工作之外寻找机会,去做一些重要的事情,从而做出贡献。
而这一切都要从重新定义你的工作开始。
以下五件事情,都可以开始让你的工作变成一个能增强你领导力的平台。
一是增强你对形势的定位感。不妨问问自己有哪些机遇和威胁?有哪些事物可以融合?突发事件发生,有应急预案吗?
二是接触你专业领域之外的项目。《科学》杂志曾刊登一篇论文,通过研究50年来的2000万篇学术论文,发现真正令人惊艳的新想法更多来自于跨领域的合作,而不是在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研究中心。
三是参与外部活动。参加外部活动或者培训,不仅可以改变我们以经验取胜的狭隘思想,拓展我们的认知,提供富有创造力的新思路,还可以提升我们受关注的程度。
四是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为什么”。结合个人经历讲故事会让更多的人听懂、记住、相信我们所讲的事,只有当他们相信,才会按照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去做。
五是放松你的日程安排。不要总是被日常工作塞满一天仅有的十几个小时,无论多忙,给自己一些空白时间。
去做那些你没做过的事情,做更高管理者会做的事情,开始扮演新的角色,等待新角色发挥效果。
不是因为你会做的事情而成功,而是你做着做着,很多机会就来了。
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一个人孤独地出发了,他并不知道在路上会遇到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
就像我一个创业的朋友,刚开始她写文章,分享育儿经验,写着写着文章在网络爆了。于是有平台开始找她合作,随后她积累了自己的客户资源,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有了团队,开发了课程。但一开始,她并不知道后面发生的这一系列事情。
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了瓶颈和天花板,有五年以上没有被提拔,是时候先做加法了。
从现在开始,尝试去做以前没做过的事情,做更高级管理者会做的事情,然后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

2

社交陷阱
别让人际关系成为你发展的短板
我的一个朋友是部门副职,过去一年因为与部门正职理念不合,干的很辛苦,却也无法出成绩,在部门绩效考核的时候,他是倒数第一。
他想过要跳槽,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公司和职位,但就在去年年末,一个朋友抛来了橄榄枝,他一下子从年薪不到40万的部门副职,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年薪百万的企业高管。
我的另外一个朋友,也在今年进入到了公司班子成员的序列里,原因是他经常与公司高管建立连接,日常聊天,工作汇报。
高管抛出的重点问题即便不是他的业务领域,他也都稳稳的接住。虽然这曾经给他的本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却为他在公司树立起了过硬的个人品牌形象,从而在干部提拔的时候,被领导看到。
共享单车为什么选择了胡玮炜?不仅仅因为胡玮炜有着情怀和思想,也源于她利用记者的身份,结交了各路人脉,这其中就包括易车董事长李斌。
正是李斌拿着摩拜单车的创业计划书,找到了胡玮炜,让她尝试一下,于是成就了胡玮炜。
无论是我跳槽成功的朋友,还是在公司得以晋升的朋友,还是胡玮炜,他们都做对了一件事情,就是有着良好的社交关系。

然而,我们当中有很多人,对于社交关系常常有着自己的误解。
一谈人际,就认为是搞关系,刻意经营人脉,很虚伪。
在我国,带有目的性的社交,为自己晋升服务的社交,为获取资源的社交,统统被称为“功利社交”,带有贬义。
而在国外也不例外,三名商业学院的教授做了个调查,发现功利性社交,会让很多人觉得卑鄙、肮脏、不干净、虚伪、可耻、不舒服。
我们常常陷入人际关系的四种陷阱里,从而阻碍了自己向上发展的道路。
一是先天性格上,对建立人际网络有着排斥心理,认为为了实现自我利益,主动地、带有目的性地建立社交网络是虚伪、功力和卑鄙的。
二是认为经营人际关系不是一份具有实质性的工作,没有把人际关系的建立,看作工作和责任的一部分
三是认为经营人际关系网络要获得回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你还有更多紧急的事情要处理。
四是很多人对主动地、带有目的地建立人际网络感到厌恶,只接受自然而然建立起来的关系。
自然而然建立起来的联系,称为“个人人际网络”。
带着目的性建立起来的联系,称为“工具性人际网络。”
脸书和领英刚好代表了这两种人际交往的类型。
有个自媒体人称,刚开始他在网上分享自己职场经验时,强行在领英上添加了两千多个好友,后来被领英直接拉黑了,一段时间内他再也不能添加好友和进行网络活动。
但是后来改变他命运的恰恰是他的这一举动,那些被拉进来的好友,在看到他的文章之后,有的甚至主动跟他建立连接,咨询他是否可以进行线上的分享,也因为这个机缘,有主编邀请他在领英写专栏。借此。他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
有研究表明,职位越低、权利越小的人,越是对“工具性人际网络”感到反感,这些人在领英上建立联系会让自己不自在,而在脸书上则不会。
职位越高、权力越大的人,对于“工具性人际网络”的负面评价越少,对于他们来说,在领英上和脸书上建立关系,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无论你是什么样的类型,你对“工具性人际网络”持什么样的态度,要向上发展,仅仅依靠自然而然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自然而然建立起来的关系,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我们在社交时的偏好:“自恋”以及“懒惰”。
基于自恋原则,我们可以轻易的和我们很像的人建立关系,并获得他们的认同和肯定,比如同行、同乡、同校、同好。
基于懒惰原则,我们接触那些更容易接触到的人,比如同一个公司、同一个部门、相邻工位的同事,等等。
而我们自己亲手所建立起来的人际网络,也成为了我们自身的天花板和职业瓶颈。
斯坦福教授格兰诺维特,曾经做过很多人与人关系的研究,他发现穷人和富人在人际关系结构上呈现出了非常大的差异性。
穷人们,多数不擅长拓展人脉,交往的都是自己圈子里人,比如邻居、亲戚和同事;而富人们,人脉结果却多元而广博,各个阶层,三教九流。
如何建立更为有效的人际网络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有效的人际网络?
有效人际网络的三个特征:
一是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性。这些人包括,不同部门、不同公司、不同专业、更高级别的人。
二是具有可连接性,要具备作为桥梁连接在其他方面没有关联的人和团队的能力。
三是具有动态性,要随着发展而进步,不能滞后于你的发展。
如何跟建立有效的连接呢?
首先,走出去,主动和不同领域的人进行社交,有可能的话开展一些跨领域的合作,创造价值。
其次,把想法推荐给你想合作的人,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支持、见解、信息和其他资源。
再次,主动增加你们的交集,参加聚会,行业协会,或是外部组织的其他会议。
最后,更新你的资源库。
内部社交让我们能够获取核心资源,而外部社交让我们多了解决问题的通道。
像领导一样做事,不只是与你所做的事情有关,还与你所结交的人有关。

3

真实陷阱
重新定义自己,别轻易给自己定型
你身边有没有非常“直率”和“坦诚”的人?
他们说话直来直去,口无遮拦,而且说完这些之后,还会加上一句:“你知道的,我这人就这样,性格比较直,没什么坏心眼,你千万别见怪。”
就像参加综艺的袁姗姗,在节目里说大学宿舍里的张小斐爱打呼噜一样。
而这成为了他们的救生衣,也成为了伤害别人的借口,他们不顾场合的给别人造成困扰,还一味甩锅给自己直率的个性。
而我们在职场里,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想要得到那个东西,就不能为自己添上固有的标签,排斥其他的可能性。
然而,真正阻碍我们的是,是我们在“真实的自己”和“虚伪的自己”之间的落差。
就像我们如果改变自己直来直去的说话方式,会觉得违背自己的个性,这或许就是袁姗姗招黑体的真实原因吧。
但是,我们想要实现升职加薪,想要走上人生巅峰,必然伴随着那个“未来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的某种冲突。
因为那个升职和巅峰要求我们到达一个全新的自我,但是很遗憾的是,当我们从一个熟悉的领域到了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必然要求我们做出改变。
就拿我自己来说,当我要再往上走的时候,其实我发现我不仅仅应该只是在做自己专业领域的事情,对于公司其他业务的重难点我都应该积极回应,应该主动跟高层处好关系。但这对我来说,是对自我的打破,我也会产生这不是我,有种自我欺骗的感觉。
我也不止一遍的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样可以让我走的更远。但我内心的真实发声是,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够了,我只想默默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到最优,多像那个做着采购工作的苏菲。
也很像我写文章时的心态,我只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也不去融入任何圈子。但实际上如果能真正以目标客户为切入点,得到圈子的推荐和引流,或许我会更快地成长。
有些刚刚升任的领导,希望继续保持好人缘好形象老好人的角色,不好意思开口批评别人,游戏人在做群众性演讲的时候觉得太过煽情和虚假。
真实陷阱里,把人分为两类:一类是随机应变者,一类是坚持真实者。
随机应变者,会把自己的变化当成极好的适应能力,不会产生自己很虚假的内疚感,他们可以轻易的从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身上学到东西。
坚持真实者,自我定义中包含了太多东西,对他们来说,改变就意味着失去真实性,而偏离真实的自己,会让他们感到沮丧,所以他们一直遵循着过去自己的方式和风格。
可是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
到底是什么限制了我们向上发展呢?
自我定义的四个陷阱:
一是接任领导职位时,把握不好和下属的关系,觉得指示别人做事,是利用权利操纵他人,无法在亲和和权威之间找到平衡。
二是无法自在地推销想法,推销自己,觉得可以靠业绩和数据为自己说话。
三是无法消化负面的反馈,觉得自己致命的弱点是很有必要和可以接受的。
四是因为锋芒太露,感到不自在。
如何改变呢?拓展自我概念。
试着把自己的身份认知当作游戏一样去玩,做一些“身份认知游戏”而不是“身份认知工作”,这样我们就不用只是成为一种人。
玩过游戏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我们在游戏中的状态是寻找新鲜、有趣、刺激和享乐,要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沉迷于游戏而无法自拔呢?
而工作时的我们就没有那么好玩了,我们关注的是目标、规则、时限和结果,这导致我们更期待自己的稳定性,不让自己偏离既定的轨道。
因为我们害怕失败,害怕我们的表现遭到质疑,害怕暴露我们的缺点,进而维持在别人眼中那个最好的自己的名声。
但这对于拓展自我并没有多大用处,反而会让我们止步不前。
身份认知游戏,对于我们认知自己的三个改变:
一是当我们把自己的身份认知当做游戏一样时,就会觉得直接从别人那里借鉴是可以的。
二是我们的心态会从注重表现转移到注重学到的东西上。我们将不再试图保护过去自己的身份,让其免受改变的威胁,只会更多的注重探索。
三是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目标,会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甚至进你的故事,你并不是在做一些虚伪的事情,只是在确定新目标之前尝试不同的可能性。
赫顿·帕塔尔,一个表演艺术家,他在TED的演讲课题是《重新定义我是谁》,讲述了自己是如何通过模仿自己的偶像——他的父亲、蜘蛛侠、李小龙以及他的中国老师,来认识自己的。
他非常喜欢李小龙,因为李小龙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不断地尝试用新方法与自己的想法融合来创造新的艺术。
他说“模仿他人可以揭示某种特殊的东西,所以每一次未能成功模仿我的父亲,我就会越发得像我自己;每一次未能成功地模仿李小龙,我就会成为更真实的自己。”
克里昂也说过类似的话:“人类所具有的一项很神奇的缺点就是,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模仿别人。在我们未能成功模仿我们的偶像时,便会发现真实的自己。这就是进步过程。”
避免真实陷阱的唯一办法就是,尝试一些新的事,尝试朝不同的方向发展自己。
一开始那些新的事情可能让你觉得不自然,但是不用你刻意去做,它们就能让真实的你自然地流露出来。
以下是三种可以让你试着朝不同方向发展自己的方法:
像艺术家一样偷师学艺:观察你偶像的言行举止,记录下你要从他们那里学习到的东西,不断地改变自己直到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就像表演艺术家赫顿·帕塔尔那样。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一个领导者,不妨先给自己找一个榜样,比如你崇拜的公司高层,观察他的言行举止,了解他对工作有哪些看法,如何确定团队目标。你可以有意识的模仿他的工作方法,一段时间后,你可以分辨出哪些方法对你有帮助,哪些不合适,从而总结出更适合自己的做法。
改变你的目标:设定“学习目标”,而不仅仅是“表现目标”。
表现目标会让自己感觉与真实的自己脱节,从而产生欺骗感。而学习目标聚焦在如何提升团队凝聚力,如何提升团队绩效,如果这样考虑问题,一切就变得迎刃而解,像当众演讲、批评他人,就会是学习目标得以实现的必由之路一样。
学会灵活讲述自己的故事:用不同的方式去讲述;根据情况讲述不同的故事;不断地修改,就像不断修改自己的个人简历一样。就像奥巴马一样。
要成为一个不断进阶的人,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尽管我们的期望是在一瞬间注入某种东西,在那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但现实是这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任何改变,都有三个要素,A、B、以及AB之间的过程。
那些优秀的领导者,可以避免掉入能力陷阱、关系陷阱、真实陷阱,进而找到从A出发到达B的路径。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0)

相关推荐

  • 周运来啦!6月初的夏天,本周12星座惊喜惊吓全面指南

    夏天的味道越来越浓,6月的开局本来就是积极美好,最近星象也不太复杂,有些小打小闹也有小安慰,关键看你用什么心态和角度来对待生活.本周太阳水星合相,分别跟海王星.冥王星发生相位,一方面很适合学习.考试, ...

  • 被封神的“社交牛逼症”毕竟是少数,“社恐”才是职场人的常态

    晓芳说职场44分钟前 身在职场,人际社交能力一定是你逃避不开的话题. 社交牛逼症"这个话题,前段时间被炒得特别火! 抖音近 20 亿人围观,微博超 1 亿阅读,B 站最高有 578 万播放- ...

  • 【情绪管理】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升你的社交智力

    你已经知道,情商包含五项能力: 了解自身情绪 管理情绪 自我激励 识别他人情绪 处理人际关系 今天来聊情商的第5项能力:处理人际关系. 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逐渐学会的.在两岁左右,幼儿的自控力必须达 ...

  • 盛夏随心笔记:长处比短板更容易困住你,读《能力陷阱》有感

    最近降温有点冷,而且每天都多云,春天的气息, 最适合的就是喝着茶,读读书, 很多人总说,能力好,人生总会出彩的, 但是读完这本书,有点吓到了我,似乎跟我以往想的都不太一样, 它告诉我,有时候限制自己发 ...

  • 能力陷阱

    你所擅长的,往往是限制你的. 一个人目前所能做出的对未来的目标.愿景的预设是他现阶段能力极限所能达到的上限,所以他现在要求自己做到的恰恰并非他未来能否做到的.这就是能力陷阱,思维决定行动,你的思维没有 ...

  • 齐帆齐||能力陷阱

    能力陷阱,这本书的作者是: 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之一,哈佛商学院巡视委员会成员,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成员,职业与领导力发展方面的权威专家, ...

  • 《能力陷阱》谭成·读后启发

     领导力的发展应该是由外到内的.当你发现差距,有了改变的紧迫感,你应该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创造新的外在表现,然后再根据外在表现进行反思,内化领导者的角色认知.外在表现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重新定义你的工 ...

  • 原来,这就是“能力陷阱”

    和一位姐姐聊天,自从暑假开始,她就在和女儿的手机作斗争. 女儿一天到晚捧着手机打游戏,一会儿是团战,一会儿是演奏大师. 她说,最抓狂的就是看她手指飞快地在飞机上跳动,好像永远都停不下来似的. 就算成年 ...

  • 如何突破个人价值,避免落入能力陷阱?

    编辑导语:数据岗位是研发团队的重要岗位之一,结合数据分析,研发团队可以更好地开发产品.找准产品定位.推动产品迭代.那么,数据岗人员应该如何发挥自我价值.甚至突破自我?本篇文章里,作者结合自身经验,总结 ...

  • 《能力陷阱》:先行动后思考

    前言 当领导给你部署一个新的任务时,你有没有过这种想法:这个事情不是我擅长的,我不想做. 近些年来非常流行一句话叫: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和"舒适圈"相关的书--< ...

  • 领阅圈 | 不要让自己在低效的努力中坠入“能力陷阱”

    这是"慕蓉"公众号第288篇原创文章 专栏 | 领阅圈 人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我们就会只擅长做那些事. 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也就越愿意去做.这 ...

  • 一起来扒一扒你的能力陷阱——君说乎生涯读书会《能力陷阱》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我们的能力陷阱." 我在白板上画了一个表格,最左边一列是角色,角色边上一列是目前占比,包括时间精力资源分配综合考量.例如总舵主的工作角色有:运营50%,销售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