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帝死囚出身,不修皇陵,物价低于文景之治,为何加速汉朝灭亡?
汉宣帝刘询是历史上评价颇高的一位皇帝,他是汉武帝的曾孙,废太子刘据之孙,还在襁褓中便因巫蛊之祸而被打入死牢。幸亏狱监丙吉的暗中养育,才使刘询没有夭折。
成年后,又是丙吉向霍光推荐拥立刘询登基,最终完成了这段从死囚到皇帝的传奇经历。由于汉宣帝刘询从小生活在市井,熟知百姓生活,因而是一位亲民的好皇帝。
刘询厉行节约,大幅度减少宫廷开支,不给自己修皇陵,对外尽量不打仗,使天下人得以休养生息,粮食的价格比“文景之治”时还要低,史书将他为政的这段时期称为“宣帝中兴”。
但是,西汉王朝正是在汉宣帝时代开始转折,国势每况愈下,直至最后被王莽篡夺。那么,汉宣帝到底做了什么才导致这样的悲剧?其实,汉朝衰落是必然的,汉宣帝试图挽救衰落,但办法用错了,反而起到加速衰落的作用。
刚刚我们说汉宣帝时的粮价比“文景之治”还要低,一石只要五钱,并不是因为粮食太多卖不出价钱,而是因为铜钱太少,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
从平民中走来的刘询,发现对国家危害最大的问题是土地兼并,这是中国几千年治乱循环无法打破的关键。刘询想抑制土地兼并,但他想出的办法是不铸币,不让豪门贵族继续积累财富。
在刘询看来,豪门贵族是因为手里有太多的钱,所以才会大量购买平民的土地,那么如果不铸钱,豪门贵族无法得到更多的钱,自然也就无法去购买更多的土地。
可造成的结果恰恰是相反的,通货紧缩使物价下跌,铜钱的实际价值上升,豪门的财富得到增值,百姓却要付出得更多。有人会说不对啊,物价下跌,老百姓的钱也更值钱了,应该生活更好才对。
物价下跌,意味着百姓卖粮卖布卖劳动力的收入也降低了,商人和老板必然会下调收购价和工资,亏本生意他们肯定是不干的,老百姓实际上得不到好处。而粮价下跌,土地价格也会下跌,豪门贵族用来买地的铜钱同样减少,通货紧缩对抑制兼并没有真正的影响。
对百姓来说,通货紧缩带来的真正麻烦是赋税,汉朝是有人头税的,成年人文,儿童文,收入少了,人头税却没少,等于加税,大大提高了百姓的负担。
据专家统计,汉宣帝时期的实际赋税达到百姓收入的70%,多少人家因此而破产。励精图治的汉宣帝,个人再节俭也未能挽救天下苍生,流民四起,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西汉的灭亡已经是注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