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麻杏甘石汤非为热盛津伤而设
学习此方,应当澄清两个疑点:
一、此方所治,属热盛津伤还是津停为饮?津液盈虚是决定立法组方的依据。此方属于饮邪为患,不是热盛津伤。得出上述的结论根据有四:
1、本方所治,无论原著还是后世应用,都以津壅为其主症。所治喘证,每兼咳吐稀涎,舌苔每呈黄腻或津液饱满;借此治疗鼻塞流涕或小便频数,更是水液壅阻所致。
2、麻黄发汗利水之功早为仲景所习用,《金匮要略》以麻黄甘草汤治疗水肿即是。此证若系热盛津伤,养阴犹恐不及,仍用麻黄发汗利水,有是理吗?
3、越婢汤治疗风水水肿,与本方比较,仅少杏仁而多姜、枣;越婢加术汤治疗里水水肿,仅少杏仁而多姜、枣、白术,越婢加半汤治疗外邪内饮的咳而上气,仅少杏仁而多姜、枣、半夏。同类方均治水邪为患,本方独治热盛津伤,有是理吗?
4、吴鞠通《温病条辨》说:“饮病当温者十之八九,然当清者亦有一二”;“喘咳息促,吐稀涎,脉洪数,右大于左,喉哑;是为热饮,麻杏石甘汤主之。”吴氏是一代温病学家,津液盈虚自能辨识,若将津伤辨为热饮,岂非徒有虚名。
二、本方原治“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从此条方证和所用药物观之,需要弄清另一疑点,即麻黄为发汗药物,石膏为清热之品,何以汗出仍用麻黄?无大热仍用石膏?麻黄与石膏同用的意义何在?考仲景诸方,麻黄与石膏通用者,除本方外,尚有越婢汤、越婢加术汤、越婢加半夏汤、厚朴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方。这些方剂,或用麻黄发汗解表作用以宣发表邪;或用麻黄宣肺降逆之功以平喘咳;或用麻黄宣肺行水之效以治饮邪、水肿。麻黄、石膏通用见于两种情况:
一是既要充分发挥麻黄宣肺降逆或宣肺行水作用,而又无需发汗者,则配石膏以抑制麻黄的发汗作用。如本方和越婢汤都有出汗症状,热势又不盛,两药同用,说明本方麻黄的主要作用不是发汗,而是宣肺降逆,行水涤饮;石膏则发挥了清热和制约麻黄发汗的双重作用。
二是既要用麻黄发表,又要用石膏清热者,则减少石膏用量,或再配伍桂枝增强发汗力量,使其不受石膏制约。如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方即是此意。由此可知,麻黄与石膏同用,不能看作仅适用于肺热气逆之证,还应从两者间的关系认识,才更全面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