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的中医病理分析及防治(下)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上篇我们介绍了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从整体上立体去看,气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正常人体的气是协调平衡的运动状态。

这种整体上的规律有序性,是生命活动的正常保证。对于气滞类疾病,传统中医多用中药调理等手段予以行气、理气的疗法,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中成药。

传统中医讲究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谓治未病,首先是未病先防。

《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正气不足是疾病产生的内在根本原因,正气充沛,则内臟功能正常,气血充盈,能够卫外固内,病邪就难以侵入,疾病也就无从发生。如何提高人体的正气呢?这里简单介绍一些方法:

通过修身养生可以主动改造个人体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和适当的体力劳动,饮食上注意素食和蔬食,可以使人体的气血畅通、体质增强,从而使臟腑功能旺盛,人体精、气、血、津液充足,正气充沛。

从饮食上来说,素食、蔬食对身体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我们常吃的萝卜、白菜就是很好的顺气食物,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莲藕能通气,还能健脾和胃,养心安神,属顺气佳品;山楂可以顺气止痛、化食消积。

《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体内环境的气,整体上统称为真气,是人体内各类型气的集约性名称。

疾病的生成,其内在原因主要是智识主事导致的贪欲私心躁动不安,执着妄想纷扰外耗,因而内部气机紊乱,病由此生。人的精气神状态会受到后天心智活动、情志因素的直接影响。

情志舒畅,心无贪欲妄想,精神放松愉快,就会气机畅通,气血调和,臟腑功能协调,正气旺盛。所以,平时要注意修心修身的精神调摄,修心定意,制约心的妄动,保持思想上的安定清静。少私而寡欲,去执着、断妄想,保持恬淡虚无,就能使真气和顺,精神内守。

调摄精神,修心养性,除妄安内,就可以增强正气,从而减少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修身者则应当通过实践德慧智经典诵读,主动改造自身品格品质,顺应四时的规律进行养生,配合太极修身、人法地等方法,认同和运用德一的能量质元之炁,进行性命再造,整体把握生命之太极,阴阳不离德一。

“中炁(气)以为和”实现得一者,常能实现身国内的“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德道经·无名》)。

对于修身初学者,推荐尽早进行太极修身的实践锻炼,动静结合,可以迅速开通身体经络,打通身体的各种气机阻滞。

在当今充满压力和焦虑的社会环境下,通过诵读《德道经》《黄帝内经》《黄帝四经》《周易》《大学》等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经典,可以帮助人们静心养心,使大脑和身心都得到放松和调整,使身体的气机更容易畅通。

当身体出现气机不畅、气滞等症状的时候,不妨放松下来,闭目养神,诵读10-15分钟《德道经》,若能长期坚持诵读实践,对于身心的调整效果会非常明显。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熊春锦先生《道医学》中的《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疾病的内因机理》等篇章。

     本期话题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欢迎在留言评论与分享

 编辑:艾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