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梧桐已成待凤栖
重庆高新区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Rickzhang
2020年10月25日,韩国三星集团教父、一手把三星带到全球芯片产业最核心地位的会长李健熙因病逝世。由于过去几十年李健熙和三星半导体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他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韩国国内。
对中国芯片行业从业者来说,李健熙的名字让人爱恨交加,心情复杂。
老吴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发了个朋友圈,表示不管生前如何,祝愿李会长一路走好。而且,老吴认为中国芯片人其实更应该感谢他,因为“没有这些强大的外力,就逼不出当前正在爬坡路上的中国芯片产业”。
老吴的公司是芯片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他拥有进口和国产的几台高分辨率蚀刻机,可以完成加工30纳米以下的芯片任务。
原本他只是承接从中芯国际发出来的部分小单子维持生计,没想到2019年AI芯片在国内的大热,一下子让他原本的车间从吃不饱的状态变成了接不过来的订单。
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成为2019年5月老吴最核心的任务。当然由于芯片概念在国内的火爆,他也接到了多地开出的各种优惠条件和橄榄枝,甚至有地方政府承诺,只要他前去建厂,配套的资金都由地方财政解决。
但权衡许久之后,最终在2020年的7月,他把新的厂房放到了重庆高新区。
老吴选择重庆高新区落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里的政策,虽然不像有些地方那么夸张,但都能让落户重庆高新区的企业感受到高效和及时的反馈。
毕竟,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早一天可以落户开工,就早一天能接到业务。
在朋友的介绍中,老吴对重庆高新区的“快”有了心理准备,但在跑相关手续的过程中,他还是有点被吓到了。
在决定落户重庆高新区的第一时间,他就准备好了材料,跑到高新区管委会办理入驻的相关手续。在老吴看来,以他之前跟各地政府打交道的经验来看,所有的这些手续连带着政策的落地和资金的补贴,没有一个月不可能办下来。
然而,高新区管委会是两个小时就解决了所有的建厂审批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中午,老吴就已经拿着企业开办的全部手续准备找地方吃午饭了。
虽然企业入驻的资金补贴要慢一些,审批的时限也要拉长,但管委会也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为老吴办齐了所有的手续,第一笔补贴资金在老吴的厂房建立起来之后一周就到账了。
接下来老吴体验到了什么叫VIP的企业入驻服务。
因为他进行的是精密的芯片生产工序,所以高新区管委会特意安排专人引导他入驻,并开放所有块区的空闲厂房供他挑选。
而在选定厂房之后,管委会又根据老吴的要求对厂房的电力设备进行了冗余处理,保证随时随地不会断电。
因为对芯片生产来说一旦开工,整个生产线不能停下来,如果停电很可能就会造成不小的损失。
另外他的新设备全都是从海外进口,相关的通关、报检等手续,在管委会的协调下,机器到港后不到两周就全部办完了。
从2019年7月25日决定入驻重庆高新区到2019年的10月15日,不到三月的时间里,老吴几乎是梦幻般的完成了企业建立、厂房挑选、设备安装等一系列的工作。
而到了2019年的双十一,老吴的新工厂已经成功生产了第一批的测试芯片,并且合格率达到客户的要求。
这样的速度,彻底打消了老吴心中最后一丝对于落户重庆高新区是否合算的疑虑。
转眼间,老吴又遇到了新问题。
由于产能扩大和技术升级,老吴的企业迅速进入到国内头部几家AI芯片厂商的视野中。
2019年8月,作为国内领先的AI芯片厂商,地平线公司宣布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2正式量产。而作为合作过的产业链企业,在征程2芯片被大量车企所采用的情况下,老吴也接到了地平线公司的相关订单。
而由于基于16纳米的芯片生产技术,以及中间要内嵌很多的地平线专有技术架构,老吴原有的简单蚀刻工艺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生产难题。
毕竟,蚀刻只是芯片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如果出现重大的失误而造成损失,老吴自己无法承担。
这次的芯片加工难度是老吴从未碰到过的,他也想通过此次与地平线公司的合作,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幸好的是,很早以前老吴就特别重视基础研发,组建了有两名博士带队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这次相关芯片的技术实现难度较高,但老吴他们在实验室中成功完成了。
然而,现实给老吴泼了一盆冷水。实验室中的环境跟厂房不同,在实验室中能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法,却无法拓展到生产线上。接连三天,看着生产线不断产生的废品,老吴心急如焚。
他突然想起了高新区管委会建立的外脑咨询机制和博士后流动站等服务体系,于是向管委会求救。
2019年高新区管委会就建立了重庆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园,结合重庆高新区内获批建设的1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市内外高校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深度整合资源,以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为支撑,构建“产业创新+产业孵化+产业加速”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
这一次,老吴就切身体会到了高等级科研人才的聚集威力。让他没想到的是,依托管委会建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和外延的智库以及合作研究中心的能力,仅用一个月的时间,老吴就得到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反馈。
而利用这一整套可行的技术方案,老吴的企业圆满完成了地平线公司最新芯片的订单。
这让老吴尝到了高级人才聚集的甜头,他开始考虑为自己的实验室再添加新的科研人才。为了将来能更好地维护公司的技术水平,最终他引进了一名博士。出乎老吴和这名博士意料的是,相关的手续和工作调动,管委会居然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都完成了。
而且这名博士落户的补贴和住房安排也在同一个时间完成,彻底解决了高级人才的后顾之忧。
这让老吴欣喜不已,认为自己来重庆建厂是来对地方了。
2020年春节后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老吴遇到了空前的困难。
由于上游企业生产停滞以及客户订单的巨量缩减,使得老吴在3月份几乎陷入了无单可做的境地。
在他彷徨的时候,管委会组织这些高新企业开了一次线上座谈会。这次座谈会除了稳定企业经营者的情绪之外,还给所有人提出了一个思索的空间。
在大量的案例和事实影响下,老吴树立了利用这段时间练好内功,突破相关技术难点的决心。
他想攻克芯片研发的技术,把自己的企业从一家只有简单蚀刻能力的芯片产业链企业,上升成一家有完整芯片设计制造能力的产业集团。
然后他就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毕竟做研发一定要有投入,尤其是芯片的研发,一次流片的投入就在几百万元上下。
虽然老吴搞的是AI的芯片,而且限定在车载应用领域,但标准化的所谓公版芯片设计和制造,一次印证设计图纸是否正确的流片生产没有五六十万人民币下不来。
但老吴前期的资金全部都压在了上游供应链产品采购上,而几个大客户的产品回款需要6月份才能到账。
这样的现实确确实实难住了老吴,有一段时间他的腮帮子因为上火肿得很高。
而就在老吴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听到此事的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找到了他。他们不光在线上向老吴了解了情况,还为其准备了三套解决方案。
尤其是知识价值的信用贷款,得到了管委会人员的大力推荐。这个信用贷款是2017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重庆高新区积极推进相关试点工作,以人才、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建立轻资产债权融资模式。
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主要包括7个环节,最终由银行放款并联合风险管理机构、高新区对企业开展贷后管理。
而为了解决老吴在申请贷款之前的研发难题,高新区的工作人员还为他对接了创业种子基金。
一系列操作下来,老吴终于通过技术和专利的抵押,获取了总共150万的研发资金,顺利度过了在疫情初期整个企业的困难阶段,并成功拿出市场一流技术水平的芯片,拓展了企业的产品线。
正因为下半年拥有了自己设计和制造AI车载芯片的能力,老吴的企业截至2020年11月份就已经获得了超过2019年全年的订单。
这让老吴心生感慨:技术就是金钱。以往做简单的芯片产业加工所获取的收入,与拥有核心设计和生产能力之后完全不同。
不知不觉之间,企业落户高新区已经一年的时间。
老吴认为高新区在帮助企业经营树立良好营商环境之外,其实还有更多的软性服务让他体验到了高新区的管理价值。
“高新区专门有部门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这一点我觉得对于企业家来说非常重要。”老吴觉得,与很多地方高新区把企业当管理对象不同,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是把自己当做服务者的角色。
“2020年高新区陆续为企业组织开展的业务和技术培训,我知道的就超过20次。”在老吴眼中,这些培训是增强员工眼光,提升企业用工素质的重要保证。
而且高新区定期不定期的还会组织用工企业和有意向来高新区上班的员工参与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据我所知,2020年9月,高新区就联合华为搞了一次技术培训,据说100多人参加,而且培训完的这些职工在各家高新技术企业都得到了疯抢。关键,这样培训是免费的。”
老吴认为,这能通过多种方式保证高新区企业用工的质量。
在此之外管委会的一些软性操作,也让老吴打开眼界。“比如说文化建设,比如说关心员工,比如说组织活动等等,很多企业都没有想到的事情,高新区管委会都帮我们做了。”而这些事情在他眼中,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的有力手段。
“你能想象吗,每周高新区管委会会出人出力组织单身员工聚会。”
在他看来,这些软性的东西反而体现出一个高新区管委会的真正内涵,把企业当朋友和伙伴而不是当管理的对象,是一个高新区应该具备的核心特性。
从这点来看,重庆高新区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老吴认为,自己的选择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