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耳聪目明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耳聪目明法)


  1.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 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覆。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3. 面常洗
    (a)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扫面。
    (b)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4. 目常运
    (a)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3次。
    (b)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5. 耳常鼓
    (a)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覆做10下。
    (b)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卜卜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槽骨退化。

  7. 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
    (a)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像将口水带到下丹。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8.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9.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覆。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10. 摄谷道
    即提肛。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1. 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12. 脚常搓
    (a)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
    (b)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

  13. 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孙思邈介绍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

他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背一千多字,有「圣童」之称。到了二十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既「善谈庄、老」,又「兼好释典」,学问非常渊博。隋唐两代帝王屡次请他做官,他都「固辞不受」,而立志学医,他的这种认识,是从切身体验中得来的。他小时候,体弱多病,要经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周围贫苦百姓,也跟他一样,因为患病弄得穷困不堪,有的竟得不到治疗而悲惨死去这些事,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金要方》自序)。因此,他十八岁开始,就「志于学医」,并下了很大的苦功,所谓「青衿(古学子所穿的衣,后称入学的生员)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千金要方》自序)。经过这样长期刻苦的钻研,他的医学造诣很深,成为隋唐时期医药界的佼佼者。宋代林亿称道:「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

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内容极为丰富。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痈疽、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平脉、针灸等,共计二百三十二门,收方五千三百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首创「复方」。《伤寒论》的体例是一病一方,而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发展为一病多方,还灵活变通了张仲景的「经方」。有时两三个经方合成一个「复方」,以增强治疗效果;有时一个经方分成几个单方,以分别治疗某种疾病。这是孙思邈对医学的重大建树,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千金翼方》是对《千金要方》的补编。书名含有和《千金要方》相辅相济,羽翼双飞的意思。此书共三十卷,其中收录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所未有的药物,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首载药物八百余种。这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收集了大量的医药资料,是唐代以前医药成就的系统总结,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对学习、研究我国传统医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宋代郭思高度评价《千金方》,说:「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千金宝要》)。清代医学家徐大椿也认为该书「用意之奇,用药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医学源流论》)。这书不仅在国内受欢迎,而且还影响到国外,如朝鲜、日本。公元六O八年,日本来中国学医的医生,就把《千金方》等方带回日本,对日本的汉医影响深远。

由于孙思邈结合实践,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各家之长,所以医学水平很高,有许多独特的贡献。其中,对脚气病的治疗最为擅长。脚气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这种病多少年来折磨着江南一带群众。孙思邈在学习前人和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提出一个有奇效而又简便的防治方案,那就是用防己、细辛、犀角、蓖麻叶、蜀椒、防风、吴茱萸等含有维生素B1的药物来治疗,用含有维生素B1的谷皮(楮树皮)煮汤调粥常服来预防,这在世界医学史也是非常先进的。欧洲于公元一千六百四十二年,开始作脚气病的研究,而孙思邈早在公元六百年左右,已经详加论述,并掌握了正确的防治方法,比欧洲早了整整一千年。

孙思邈特别重视妇幼保健,是创建妇科的先驱。他在《千金要方》中首例妇科三卷,儿科一卷,把妇儿科放在突出的地位。他还打破当时医学界「各承一业」的陋习,主张用综合疗法治病。他说:「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他本人用药、用针、用灸都很精熟,对病人,不问「贵贱贫富」,不分「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赶救」。一次,他在路上看到几个人抬着棺材在前面走,从棺材里滴出几点鲜血,后边跟着一个老婆婆,伤心大哭。这种情况引起他的注意。一问,才知道棺材里的「死人」是老婆婆难产刚死的独生女儿。他告诉老婆婆,产妇并没有死。于是开棺抢救。一看,产妇脸色蜡黄,一丝血色也没有,同死人无异,但一摸脉搏还在微微的跳动。孙思邈选定穴位,只扎了一针,不一会,产妇就苏醒过来,胎儿也顺利下产。眼看母子得救,大家十分感激,齐声称赞他的医术高明。《历代名医图赞》称道:「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本草蒙筌》)。

孙思邈在生之年为医药事业作了那么多重大的贡献,临终时,却遗嘱「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敬仰。他的家乡人民给他修庙立碑,把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山上至今保留有许多有关孙思邈的古迹,如「药王庙」、「拜真台」、「太玄洞」、「千金宝要碑」、「洗药池」等。这也说明历代人民对他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列仙全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孙思邈是华原人。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就能够日诵千文。当时独孤信感叹说:「这是一个圣童啊,可惜天分过高,恐怕难于在这个尘世间有所为。」

孙思邈长大之后,喜欢读道家老子的书。周宣帝的时候,时局动荡,他隐居在太白山学道,炼气养神,洞晓天文推理,精通医药,暗中做了不少善事。

有一次他见到一条「小蛇」为牧童所伤,正在出血。他脱下自己的衣服赎出「小蛇」,在伤口处敷上药,将它放回草丛中。

过了十几天出门,碰到一个身穿白衣的英俊少年骑马经过。这个少年跳下马背拜谢孙思邈说:「谢谢您救了我的弟弟。」孙思邈很惊讶,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少年于是又盛情邀请孙思邈到家中做客。他将马让给孙思邈骑,自己牵着马几乎像足不沾地一样地飞。转眼就到了一处城郭,里面花木盛开,房舍金碧辉煌,一派王家气派。少年邀请孙思邈进门,一身着红衣、头戴小帽的人,身后跟着很多侍从,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他向孙思邈再三道谢说:「承蒙您的重恩,所以特意派儿子去请您。」他回过头指着一身穿青衣的小男孩说:「前几天他独自出门,被牧童所伤,幸亏您脱衣赎救才有今日。」于是让青衣男孩拜谢孙思邈。孙思邈这才想起前些日子脱衣救小蛇的事情。他偷偷地问旁边的人这里是哪里,那人告诉他:「这是泾阳水府。」原来他救的不是什么「小蛇」,而是龙王的儿子。

红衣龙王安排设宴款待孙思邈。这样过了三天,龙王又送他很多珠宝彩缎。孙思邈坚决不肯接受。龙王于是令自己的儿子取来龙宫奇方三十首送给孙思邈。临别时他对孙思邈说:「这些药方可以帮助您济世救人。」就这样龙王安排人马送孙思邈回家了。

孙思邈使用这些药方后,发现它们确实灵验。于是他将这些药方写入了《千金方》中。后人视《千金方》为一部奇书,原来这些药方来源于仙人,灵验也就不足为奇了。

隋文帝听说了孙思邈的名声后,征召他做官,他却推辞了。他曾经私下地对人说:「再过五十年,会有圣人出现,我到时候会帮助圣人救助百姓。」

后来唐太宗征召他,他于是到了京城。唐太宗看到他年轻的面容非常惊讶,说:「我听说有道之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原来修道的说法,真有其事呀。」

永徽三年,孙思邈已经有一百多岁了。有一天他沐浴之后,穿好衣冠,对自己的子孙说:「我今天要离开这里去云游了。」没有多久,孙思邈就死了。可是他的尸身过了一个多月还是面色红润。到放入棺材下葬的时候,却发现棺材中仅仅剩下衣服了。

唐玄宗避难蜀中的时候,有一天梦到孙思邈向他要武都雄黄,于是命人带着十斤雄黄送上峨眉山顶。使者上山上了一半的时候,看到一个人须发皆白,头戴方巾,身穿布衣,身后两个青衣童子。那人指着一块大磐石说:「你可以把药放在这里。石头上是写给皇上的谢表。」使者一看,上面果然有一百来个大字。使者于是逐字抄写下来,他一边抄,石头上的字随着他抄写一个字一个字地消失了。抄写完一看,石头上一个字都没有了。转眼间一股白气升起,连人带药都不见了。

(0)

相关推荐

  • 古人养生长寿的秘诀/熊爱姣/故事夜读49/20210131

    作者: 熊爱姣;   朗读:熊爱姣 古人养生长寿的秘诀 当形容一个人的病无可救治时,常会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病入 ...

  • 141岁孙思邈老人“养生十三法”!法法对...

    法法对五脏: 一法:发常梳-手梳头-防衰老.白发 二法:目常运-视野开阔-肝血充足.眼明亮 三法:齿常扣-牙齿互扣-强肠胃.醒大脑 四法:漱玉液-吞唾液-养肾精.延年益寿 五法:耳常鼓-手鼓耳-增强记 ...

  •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又名耳聪明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又名耳聪明法

  •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药王孙思邈141岁,他的养生十三法,只要你坚持,疾病就会有所好转! 微中医健康学苑 2021.05.13  土豆微信 大家对于药王孙思邈了解吗?据史料记载,孙思邈一直活到141岁,是历史上最长寿的医生 ...

  •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隋唐时期的著名道医孙思邈总结提炼出"养生十三法",值得借鉴.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孙天医.相传他从南北朝西魏时代活到唐高宗李治时代,141 岁才仙去.他给后世留下了两部医学巨著< ...

  • 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药王"孙思邈是一个长寿之人,据说他活了141岁.他是如何获得长寿的呢?原因之一可能要归功于他每天都做的"养生十三法".让我们学一学这十三招: 1.发常梳. 将双手掌互搓数 ...

  • 非常实用且贴近生活的,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第一法:发常梳 意思就是要经常梳头发,但这里的梳头发不是说要用梳子,而是把我们的双手搓热,然后在头上梳. 第二法:目常动 其实就是眼球运动.把眼睛先闭上一段时间,然后再睁开,要尽可能地睁大,睁大以后再 ...

  •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到底bb了啥(女生如何拿来保养皮囊)

    活到141才仙逝的药王孙思邈老前辈留下的智慧实在让我辈敬仰,其中养生十三法更是被广泛流传. (有好多人回复我说这老头能活141岁?作者你怕不是瞎bb吧!!真没有,请自行百度,空口就在这里嘲的真没时间搭 ...

  •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图解

    跟着古人学养生,孙思邈 的<养生十三法>,一起学起来

  • 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常做这些姿势,就会少生病!

    大家对于药王孙思邈了解吗?据史料记载,孙思邈一直活到141岁,是历史上最长寿的医生.它是怎样拥有长寿的呢?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每天都会会做的养生十三法,这套养生法不但能够延年益寿,而且对于很多慢性病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