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性Only”的游戏社区丨触乐

小组创始人说,她希望女性玩家拥有更好的交流空间,也希望女性玩家的声音能有更大的影响。

一直以来,女性玩家似乎都处在尴尬和矛盾之中:表明身份之前,她们总被有意无意地漠视,“女性不玩游戏”的刻板印象影响深远;表明身份之后,她们又被有意无意地打压,“轻度玩家”“只喜欢换装”“菜”“打拳”是最常见的标签。

有标签,就有人想要撕掉标签。90后女孩坨坨开始了她的尝试——建立一个仅接纳女性成员的游戏社区。在这里,发言的都是姐妹,即使观点激烈碰撞,也不会有人戴着有色眼镜和刻板印象鉴定他人。

在豆瓣“女性玩家联合会”小组里,她希望姐妹们收获自在、快乐与信任。

女性玩家联合会

打开女性玩家联合会小组,大部分帖子与普通游戏论坛里没有什么差别:新闻搬运、安利、讨论、求助、问卷、抽奖、二手交易、联机、灌水……《最后生还者:第二部》《赛博朋克2077》人气高、话题多,一时之间成为讨论的焦点;“魂”系列、“空洞骑士”“我的世界”“星露谷”等游戏则是新人入门、分享心得、攻略求助的常客。

《最后生还者:第二部》等游戏在小组内引发了广泛讨论,女性形象的塑造是许多人关注的话题

只有在谈论“女性”话题时,小组才展现出它特殊的一面:某游戏里的女性角色形象是否令女玩家感到不适;游戏行业中女性制作人、女编辑、女玩家面临的状况;女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因为性别受到过怎样的偏见与骚扰;一些以男性为主的论坛、社交平台是如何强化性别偏见与歧视的。

讨论这些话题不会被简单粗暴地鉴定为“打拳”。不少人用自己玩过的游戏举例,讨论女性角色身上的男性凝视。女编辑给热门游戏打了低分,组内讨论大多集中在评测具体内容上,很少有人跟风玩梗。有女玩家受了委屈,在组里发个吐槽帖,回复里都是安慰、出谋划策和“这就是为什么我只在这个组里玩”。

给女性玩家一个讨论的空间,是组长坨坨创立女性玩家联合会的初衷。从去年5月建组到现在,她和管理员们一直在努力,确保小组成员全是女性。

坨坨是90后,谈起自己时,她只简略地说是“数码爱好者”。出于工作需要,她常去数码产品相关的微博和贴吧收集信息,这些地方大多以男性用户为主,许多发言让她觉得不舒服。

“你是因为这个才决定建立女玩家小组的吗?”我问她。

“不止……我还有个业余爱好是足球,所以会逛虎扑,那也是个非常典型的男性主导的论坛。”坨坨说。她在虎扑的感受与贴吧几乎一模一样。

换到游戏这边,由于性别产生的不适感同样严重。坨坨说,她记不起最初创建女性玩家联合会的具体契机了——被冒犯的地方太多,让她很难确定是哪个词、哪种说法、哪件事情,让她有了强烈的抵触之心。

“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她发来一个贴吧链接。

我打开链接,主题内容是转载一名女玩家对《赛博朋克2077》女性角色的个人观点,但转载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讨论。跟帖中,反驳意见不多,“拳师”“幕刃”等词语频繁出现。

在一些男性占多数的社交平台上,女性玩家的发言往往会被简单粗暴地鉴定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可以说是很普遍。”坨坨说。这是她创立女玩家小组的重要原因之一:只看游戏的话,女玩家关注的东西和其他论坛没有太大差别,她们需要的只是更友好的讨论环境。

从“来了就是姐妹”到“只有姐妹能来”

想加入女性玩家联合会,唯一的条件是“生理性别为女”。小组组规明确写道:“不欢迎生理性别为男的玩家参与到讨论中,只有真姐妹才能进组。”下方配图是《巫师3》里的女术士合影,强调着“姐妹”的力量。

《巫师3》中的女术士组合颇有震撼力

创立8个月,小组已经有了2万多名成员。随着组员增加,组规也越来越严格。

坨坨回忆,组规的变化大概分成3个阶段。最早,组里并没有限制性别,入组不需要审核,男组员还可以发帖申明自己是男性。当时她觉得,由于组里成员女性居多,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女性主导的氛围,以女性的视角展开讨论,也就是“来了就是姐妹”。

这样的状态没有持续太久。很快,组员们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反感男玩家发言中的“爹味”,讨厌他们的征友帖,另一部分人坚持组里可以接受男成员。

“来了就是姐妹”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修改过的组规里,男组员不可以公开强调自己的性别,一旦加入小组,就默认被当成女性看待。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坨坨开始思考“女玩家社区”的意义——什么才是真正的女玩家社区?为了这样的社区,应该做些什么?

考虑再三,坨坨把重点放在了“公平”上:“如今绝大多数游戏社区都是不限性别的,男性用户在那些地方已经可以感到非常自在。如果我们这里也不限性别,对于那些不想和男性一起玩的女孩,就显得不太公平了。”她强调,纯女性社区能给女孩们带来安全感,在这里,不管说些什么,都不必担心其他人用审视猎物的心态看待自己。

最终,组规变成了“只有姐妹能来”,具体说来,只有生理性别为女的成员才能加入。确定这条组规时,坨坨她们还讨论过“跨性别者到底该怎么算”。为此,她跑去其他纯女性小组发帖提问,假如一个人说自己是男跨女,能不能进组。或许是因为这个问题涉及的内容太复杂,她没有得到太多回应。于是她只能搁置下来,等到组员们愿意考虑这方面的内容,再行讨论。

标准严格了,入组自然需要审核。组里目前有6个管理员,她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鉴定”新申请加入的人是男是女。

最新版本的组规中,已明确表示不欢迎男性进组

收到一份申请后,管理员会先去看这个人的主页。一般情况下,判断性别并不难。“尤其是男的,只要他讲话,就很好判断。”坨坨说。有些人没在动态里发过文字,管理员就去翻豆列,看对方的关注、喜好,总能分析出来。

实在拿不准主意的,管理员也会主动发消息,请对方验证。验证方法是坨坨从其他女性小组学过来的,就是在女性生理用品外包装上写ID和日期。绝大多数男申请者会在这一关被刷掉。

也有人不满意这样的做法。修改组规、加入审核后,一部分认为不该“仇男”的人另外成立了新的小组。新小组同样以女玩家为名,但不拒绝男性玩家申请加入。

坨坨认为这很正常。“每个组都会发生这种事情,比如那些八卦组,后来都分成了很多小组……有些事情大家都想讨论,也不一定要集中在同一个地方,她们有她们的想法。”唯一让她感到奇怪的是,尽管本组已经声明不欢迎男性,她还是会收到许多男性发来的申请。“我是男的,就想进来看看。”如此理直气壮的口吻让她哭笑不得。

实际上,即使用女性生理用品来筛选,也不是万无一失。有个男人一边在微博上辱骂小组和组员,一边让妻子进组“卧底”,参加抽奖薅羊毛。

不少组员都知道这件事。尽管如此,管理员们也没去筛查那位妻子的ID,只是提醒组员们拉黑这样的男人,抽奖多抽活跃用户。在坨坨心目中,这与小组的初衷有关:“比起防住一个猥琐男,我更不想拒绝一个女孩。”

“仇男”与“厌女”

女性玩家联合会小组里,有相当一部分帖子是组员吐槽自己的遭遇:在其他社交平台上被人身攻击;玩游戏时遇到男队友宣扬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男主播在直播间里用侮辱性词语开有色玩笑……很多时候,她们并没有公开自己的女性身份,但那些攻击、偏见和侮辱实在太常见了,一些人甚至把它们当成了口头禅,毫不考虑是否有人受到了冒犯。

在这些帖子的评论区里,一些回复也很不客气,吐槽、嘲讽、地图炮十分常见。

我问坨坨,由于小组成员都是女性,又明确拒绝男性加入,会不会被认为是抱团、小圈子、仇男?随着小组人数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高,她会不会担心自己或是其他组员因为这件事被攻击和骚扰?

“该发生的总会发生。”坨坨平静地说。

事实上,从小组建立以来,不断有人用转发、豆列收藏、豆邮等手段追骂组内成员。这是豆瓣所有小组共同面临的问题,可能在女性小组里尤为突出。小组内部的抱团和地图炮,更像是对外界攻击的反抗与发泄。“很多男性在公共领域,也会肆无忌惮地使用‘幕刃’这类词,而且没有其他男性去阻止,那么女性群体对男性不友好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说女玩家小组是豆瓣女性小组的缩影,那么豆瓣女性小组就是社会的缩影。坨坨关注过不少女性小组,有讨论女权的,有讨论婚育的,有讨论隐私生活的。她看得出,这些小组成立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骂什么人,但在讨论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提及女性遭受的歧视。这个时候,小组就注定承担起了一些“对抗不公平”的功能。

此前,《英雄联盟》中一些英雄的绰号引发了争议,在部分玩家的抗议之下,如今这些绰号的使用频率已大幅下降

“就像咱们小组,虽然大部分帖子说的都是游戏,但游戏里也有女性话题。”坨坨说,“女玩家在游戏里遇到的情况,也和社会环境有关。”

小组里有一个帖子:“姐妹们是什么时候意识到或者被灌输‘游戏是男性爱好’的?”许多人谈到了自己的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几乎每个阶段都有人对她们的女玩家身份感到惊讶——亲切一点儿的,会说:“女孩也玩游戏?”不那么亲切的,就直接“女孩不该玩游戏”了。这些评价来自她们的家长、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同事,也来自“游戏是洪水猛兽”的电视节目和炮制“女朋友不理解男人为什么爱玩游戏”段子的自媒体。

坨坨对这个帖子印象深刻。她觉得,游戏是一个切入角度,背后是社会对人的规训。

创立女玩家小组之后,坨坨重拾起求知的心态。她开始看一些女性相关的书、论文、纪录片。最近,她读到上野千鹤子的《厌女》,对厌女现象背后的一些逻辑很感兴趣,“以前看到的是现象,现在能够很清晰地理解了”。

上野千鹤子的《厌女》,2019年出版了中译本

建组8个月后,女性玩家联合会登上了豆瓣App开屏首页。这个小小的成绩让组员们非常开心:女性玩家的喜好和诉求,更多地被人看见了。

坨坨对小组有着更高的期待。“假如我们的影响力可以更大一点儿,我希望这种影响力是面向游戏厂商的。让游戏厂商听到女玩家的声音,他们可能就会考虑作出一些改变。”

未来

“你觉得小组最吸引你的地方,或者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我问。

坨坨想了想,回答:“大概是信任吧。”

组里常搞抽奖活动,几乎所有抽奖都由组员友情赞助,没有厂商参与“恰饭”。“就像好朋友之间互送礼物那样。”坨坨形容。这偶尔会给她带来一些小麻烦:抽奖多了,参与者却不算积极,尤其是那些比较大众化的游戏(根据抽奖规则,一旦你已经有了某个游戏,原则上就不能再参加这个游戏的抽奖,把机会留给那些没玩过的人)。还有些抽奖干脆就是为了推荐自己喜欢的冷门游戏。

坨坨介绍,组内抽奖相当频繁,绝大多数是组员自掏腰包为大家活跃气氛

除了抽奖,还有不少机会让组员们表达自己的信任。小组在Steam、Discord、PS4平台都有联机社区,不定期举办比赛和直播。去年9月,第一届《胡闹厨房2》“厨王争霸赛”共有48支队伍参赛,从组织到开赛花了3个月时间,人员都是义务劳动,奖池全靠组员赞助。

第二届比赛的游戏暂定为《守望先锋》,在时间没定、人数没招满的时候,就有组员找到坨坨:“我要赞助一份《守望先锋》豪华版。”

小组成立至今,坨坨对它的内容已经相当满意:新闻搬运、安利、讨论、求助、问卷、抽奖、二手交易、联机、灌水……当然还有女性话题。“我想看到的,已经全都有了。”

关于未来,坨坨还没有想太多,她的期望非常朴素,“小组越来越好”——不论是作为游戏论坛,还是女玩家交流的空间,都是如此。


编辑陈静

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决斗者

(0)

相关推荐

  • 偶像们个性十足的演唱会——《偶像梦幻祭2》

    49位风格各异的美少年组成14个组合满足不同女性玩家需求,全方位展示"偶像们的一切". 偶像.梦想与美男子 正所谓生活就像击剑,如果你当不了剑的话,倒还不如享受当剑鞘的快感.于是当 ...

  • 蒲公英 · 九期品宣组破冰 | 美好与美好相遇

    一只盛满水的杯子,还能放下多少枚回形针? 4月15日,北京市畜牧总站会议室,窗外春光明媚,窗内笑语欢声,蒲公英女性领导力提升共建公益计划(下称蒲公英计划)九期品宣组的10名"种子" ...

  • 蒲公英 · 十期招生组破冰 | 遇见自己 传承美好

    9月20日,在初秋夜的丝丝凉风中,满怀期待和激情的蒲公英第十期招生组种子们,克服工作困难和育儿负担,相聚于北京邮电大学教一楼116会议室,迎来了小组破冰活动.由于距十期开营时间紧迫,在班主任袁建英老师 ...

  • 破茧营会1期 | 幸运的是,遇见了你们只是一切美好的开始

    还记得之前很多人问班长 破茧营会是做什么的? 于是 班长在9月发出了一篇介绍破茧营会的文章 不过只言片语的介绍终究不够直观 果然还是要来到现场 才知道破茧营会的魅力 转眼一个月过去 2018第一期破茧 ...

  • 蒲公英五期 · 启动 | 春风十里不如你

    继3月11日蒲公英女性领导力共建计划五期班委会后,上周,五个"行动小分队"也分别召集各自的组员完成了完美的初见.五期的59位成员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的优秀女性,她们怀着美好的愿景,从线 ...

  • 蒲公英十五期 | 招生组破冰:小伞飞开去,绽放田野际

    蒲导读 公英领导力研究院创建于2014年,致力于为成长期的优秀女性提供学习成长.互助交流和展示才华的平台. 本文长度约1657字,阅读全文大概需要4分钟. 八月初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20 ...

  • 27万人在线劝你分手,你分不分?

    七夕刚过,豆瓣劝分小组也评选出了当日的冠军: 评论区则洋溢着快活的气氛: 这也是豆瓣劝分组的又一次出圈.这个组现有组员接近27万人,说是豆瓣的顶流小组也不为过. 顾名思义,劝分小组的存在是为了劝人分手 ...

  • CFHD想要展现一个什么样的FPS游戏世界丨触乐

    承载回忆,然后开拓向前. "在通往科学的道路上有两种人.一种为我们拓宽知识的边界,另一种则去开创全新的领域.我们感谢前者的努力,但更希望看到后者出现." --人类对艾萨克·牛顿爵士 ...

  • 我终于去了北京最老的游戏店丨触乐夜话

    图/小罗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触乐从前有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卡姆乐屋:北京第一家游戏店的29年>.我接触主机的时候已经很流行线上购物,再加上觉得碟片和卡带占 ...

  • 和两位制作人谈谈:如何做一款好的国产游戏?丨触乐

    一款优秀的游戏的其他环节也同样重要,不断探索.反复打磨.不害怕重来.以及,为自己找到好的助推者. 4月23日,WeGame举行了一场"游戏之夜"线上发布会.发布会上总共推出了30余 ...

  • 一方巨头亚马逊,为什么做不出好游戏?丨触乐

    没有任何资本和人力能确保成功. 有时候,游戏业界的生态看起来很神奇.几人组成的小型工作室也许能做出非常惊艳的作品,而砸钱砸人经营数载的大厂却不一定能收获与之相称的成果.2012年正式成立的亚马逊游戏工 ...

  • 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找游戏玩丨触乐夜话

    图/小罗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临近五一假期,想必不少朋友都要趁这个时间回家见见亲友吧.我这个五一也要回趟老家,顺便见见自己的几个侄子侄女.只是这次要给他们送点什么东西, ...

  • 当孩子们试图解除游戏“防沉迷”丨触乐

    孩子们在网上寻找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防沉迷系统的人,一步一步踏进为他们设下的陷阱里. 1 我经常想,对于孩子而言,一个游戏账号究竟意味着什么? 根据腾讯2020年间的数据统计,在成长守护平台小助手全年接通 ...

  • 国际象棋是不是单人游戏?丨触乐夜话

    图/小罗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小游和小戏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玩游戏.有时候,他们也会相互分享一些关于游戏的思考. 小游:小戏,我最近总是在想,我们在和电脑进行游戏 ...

  • “不可思议迷宫”系列:能玩1000次的RPG与日本游戏婆罗门丨触乐

    是时候把那个有5代的系列拿出来讲一讲了. 2020年下半年,日本游戏公司Spike Chunsoft突然宣布要把2010年发行的RPG游戏<不可思议迷宫风来的西林5:命运之塔与命运之骰>( ...

  • 国外开发者怎样利用短视频来推广游戏?丨触乐

    它可能带来一夜成名的机遇,也要求创作者.游戏和品牌足够个性化和接地气. 如今推出一款游戏已经变得比以前更容易,平台多了很多,个人开发者也可以自己上线游戏,但让游戏成功吸引玩家的注意力却变得更加困难.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