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苑】拜都莲:三爸
三爸
文/拜都莲
(一)
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已经过世的三爸,为了摆脱生活困境,他们夫妻商量在家开了一个洗澡堂。梦中,我给三爸家澡堂子帮忙。因条件限制,三爸家开的澡堂子并不大,虽然可着后院盖房子,然而却只有五六个单间,每次能容纳的也就五六个客人,收入很不乐观。
这一天,我在澡堂帮忙,一中年男子洗毕,在雾气腾腾的大厅结账,我拿着钱去找三爸,三爸说他们是五个人,应该收五十,我拿起那人给我的纸币一看,天哪,那哪里是钱,明明就是一张画着五十元的冥币。三爸说人家已经走了,咱就自认倒霉吧!三爸叹了一口气,转身忙别的事去了。
我不服就这么被人戏耍,即刻追出去。出门向东,追了好一阵,终于看到五个并行的人,一副刚洗过澡的样子。我大喊站住!那五个人立马撒丫子跑起来。我的天,越追越远了。眼见得追不上了,我索性扯开嗓子大骂起来!然而那群人毫不理会,继续飞奔。
我想起周星驰电影中骂人的片段,对呀,你骂的不痛不痒,等于是给对方挠痒痒。骂就骂他个痛彻心扉,骂的他羞臊不已!不能再跑!我于是扯开嗓子,拣最难听的话去骂,结果。用力过大,把自己给惊醒了!
一旁睡觉的弟媳说,姐,你骂人了!
我好不尴尬!
早上跟同事说梦,同事说,得亏你没追上,那些可都是阴间人,追上就麻烦了。
(二)
现实中的三爸夫妻确也是拼了全力地去生活,他们学过食品制作,开过小作坊,办过养鸡场,管理过果园,种过特色农作物,务农的老本行也一直都没有丢。然而命运弄人,终究没有发家致富,只落得个勉强维持生计。有时候想想三爸这一生,会觉得人生无比苦涩。
我的爷爷奶奶生有八个孩子,早年听奶奶讲,那时日子太苦,夭折了两个,活下来六个,三男三女。三爸是男孩中最小的,他后面还有两个妹妹。爷爷奶奶虽然是老式农民,但对于读书却有自己的独到见识,除了大女儿外,其他五个子女都上过学,其中有四个通过读书走出农门,最小的后来又重返农门。而三爸则因上学不给力,最后辍学在家务了农。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仅仅是因为不爱说话,不善与人交流,即被视为老实。在农村人的概念里,老实可不仅仅是淳朴、厚道、实诚,它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含义,那就是傻,笨。因为这点错误的理解和认识,不知道有多少人打小就被贴上老实的标签,改变了一辈子的生存。从这点上来说,三爸是不幸的,然而他又是幸运的。三爸除了不爱说话,脑子其实是很灵活的,我的两个小姑姑都这么说。更何况他又娶了一个能说会道,脑子比他还灵光的媳妇。他们夫妻是我们村里少有的个体户,开过糕点作坊,办过养鸡唱,又有果园。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时代成就人,时代也毁灭人。三爸赶上的好政策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使得三爸的小作坊成为可能。我现在还记得三爸家糕点作坊的那浓浓的香甜味儿,酥脆的点心,白色的皮子上边那一点红,白的干净,红的透亮,看着就特别的诱人。更不用说掰开点心时,那满手掉渣儿的感觉,以及看见青红果丝时的满嘴的口水了。我甚至记得三爸让我学着他的样儿用模子倒八月十五的月饼的光景。小商贩们来提货时,三爸让我算账,虽然我只有小学低年段的学龄,但那份鼓励和信任,实在是太让人振奋了。那我那时隔三差五就跑到村东头的三爸家,听三爸差遣。然而我却不怎么记得我的那些小堂弟小堂妹们,大概,他们错过了那段美好时光?他们还在襁褓中?我还记得我人生的第一次夸赞来自三爸,他家要盖房,拉来了砖,刚上小学二三年级,才学习乘法的我,用乘法算出了那房一样高的砖的数量,被三爸捧上了天,逢人就夸自己的侄女聪明!那时的三爸家在我,曾是一个美好的所在。
然而,与美好记忆相比,我印象更深刻的,却是那些稿计划生育的,几次三番地扒锅、上房、揭瓦的镜头。三爸家四个孩子,有两个都是在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之后生养的,可想而知对抗国家政策的后果,那个时候的政策执行力度很大,基本上都是捆绑,扒锅,拆房,三爸夫妻一方面要应对政策的惩罚,一方面要养活孩子,光景一天天衰落。再后来,政策的执行手段和方式又温和了许多,钱与权也能软化政策执行者了。这一切,三爸夫妻都没有赶上。我清楚地记得村里那些搞计划生育的人上到三爸家的房顶,把瓦片往下溜,我记得那些瓦片在空中掉落的,我在地上摔得稀巴烂的情景,我记得自己急匆匆跑回家叫父亲,父亲和我一路狂奔的气喘吁吁。
日子在艰难中维持,三爸夫妻虽然忙的像马瞎子,但对个个孩子疼爱有加。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可以赚回来钱来补贴家了,三爸却已经不在了。
三爸不爱说话,说起话来瓮声瓮气,性格倔强,认定的事就一直做下去。三妈是个性格外向的人,补充了三爸的不足。三爸倔强起来三妈就不吭声,三爸做得不妥的,三妈就一直叨叨不停,日子也算和谐温暖。更何况勤劳是二人的共同特点。如今,三爸不在已经三年了,三妈也恢复了她的精干利索劲儿,为儿女们的生活去助力。我想,三爸泉下有知,也会高兴的。毕竟,天下父母艰难生存,无不是为儿女有个幸福的未来。
或许,人生就是一个道场,人在其间,无论是走秀还是修炼,都是有去无回的历程。来过了,便不枉此生。
作者简介:拜都莲,陕西省大荔县官池镇拜家村人,1974年生,中学语文教师。爱好剪纸、摄影,文字。在文字中回味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生命,将生命累积成文字,以文字承载生命,愿不负生活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