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文史|西汉东汉时期篆书刻铭书法风格考略


Jul.

10

文/品录斋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篆书在西汉时期的铜器铭文、诏书、砖瓦、碑额以及印章中依然有使用的记录,并且产生了新的形式美及趣味。

一、西汉篆书

隶书随着体式的定型,随之而上升到正体的社会地位,不仅是用于典籍的抄录,而且在种种刻铸铭文书法中也与篆书并驾齐驱。由于隶书强而有力的影响,在汉代的篆书书迹中,一般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某些隶法、隶意,这一点也成了汉篆的基本特征,再往后发展,到了东汉之后就更为明显了。

从现有的西汉篆书主要实物资料来分析,大致可分为四类:

1.《上林铜鉴》

西汉阳朔四年(公元前24年)青铜器。铭文4行,共29字。这类风格的基本特点则表现在其体势平正,以横平竖直为主。也就是在小篆中的笔画圆转处也多以方折来处理;横画的两端,往往起端方切粗重,向末端渐渐变细,然后锐利出锋;直画则多为上端方切粗重,往下端渐渐变细出锋。

上林铜鉴

这种体貌的形成,一来是顺应在青铜器上镌刻的特定条件,因为青铜的硬度,为求镌刻便利,才造成书法在结体以及点画形态上的独特性;二来作者也有意追求方正挺劲意趣的表现(点画一头方切、一头尖锐出锋),这类作品在镌刻方面也十分精巧。此外,这样的笔势基本特点以及结体的方式对前代小篆结构进一步减括为横直线。这种新的组合方式,也刚好反映了汉代隶书的反作用。

2.《建昭三年行灯》

西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刻。铭文刻在灯的提手上。为缪篆,也有纯隶书掺杂其间。3行,每行字数都不等,共46字。

建昭三年行灯

这一类作品,镌刻不甚经意所以笔画不像第一类挺劲,同时也不着意追求一头方切、一头尖锐出锋的点画形态,只是随意的刻去,或挺劲,或带弯曲,不加修饰,所以有的笔画粗重,有的笔画比较细,笔画的转折接搭处也常常表现两个点画之间似接非接的虚实感。而结体方面大致为平方正直,随势态而变化,笔势转折处也十分贯气。由于介乎篆隶之间的笔势贯气,使得几个纯隶体的字掺杂其间也是十分协调,并丰富了书法风格的内涵。

3.《新莽铜嘉量铭》

此器正面有81字总铭,每一种量器又各有分铭(此形制如《汉书·律历志》所记,“上为解,下为斗,左耳为升,右为合、籥”)。铭文篆书平直挺劲,结体修长,聚其上端,疏松其下部,字的构造都为小篆,但其书法上却出新样。

新莽铜嘉量铭 局部

这种强调上聚下疏的体势,本从春秋战国时代的花体(鸟虫书)篆书变化而来,如《蔡候盘》、《中山王三器》等,加以比较便可一目了然。此外,同时钱币的铭文“货布”、“大黄布千”等也是类似的上聚下疏体势,只是有些笔画处理作圆转来书写。

4.手写体墨迹《武威张伯升柩铭》、《张掖都尉棨信》

这类作品是西汉篆书的真面目,它的结构均为小篆。上述两者有个别字的偏旁局部为体,并且它的笔画的盘曲形态也存有春秋战国鸟虫书的遗意,也有表现后来缪篆的意味,我们大可把它看作是缪篆的早期形态。

武威张伯升柩铭

张掖都尉棨信

这类作品,行笔落墨的轻重缓急、提按顿挫,可以在点画及其墨色的变化上清楚地反映出来。以此可以推想,秦小篆的用笔也大概如此,以圆笔中锋落笔,行至笔画尽头提起。不过这类作品因为是随意书写,表现得更为轻松自然,而小篆刻石因为其庄重功用的目的,所以书写需要极其工整严谨。这种着意地笔笔独立完成、起止都须回锋的用笔方法,也是后世书家从刻铸铭文的篆书系统中得到的认识,这与古人的真实情况可能有一定的差距。但后人的这种误解,从风格意义来说又有它的独特价值,因为这种由误解而产生的用笔方法,才造成了与古人不同的线质特点,这也是后来形成新的篆书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东汉篆书

秦代小篆在书法风格上大致分为三大类型:庄重至极,如《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阳陵虎符》等;随意天然,如大量的权量上所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铭》;还有就是介于上述两种极端的类型之间,用笔结体既比庄重一类的轻松灵活,又较随意一类的工整,如《十二字瓦当》、《海内皆臣砖》等。到了汉代,篆书的书法风格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笔法、结体章法诸多方面都有所变化。

随着隶书使用普及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隶书也对作为古体在某些庄重用途上继续使用的篆书产生了积极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首先表现在某些篆书偏旁构造中的隶化现象上,还有表现在与前者相应的屈曲盘回、随着外形而增减笔画的结体方式上,第三点表现在某些篆书点画用笔的隶法上。上述三点,尤其是前两个因素,造就了汉代新生篆体——缪篆,并且这种体势及其笔法特点也成了汉代篆书的主要风格特征。

汉代也有遵循小篆法度的篆书作品,但已成为时代的支流。在篆书领域中,汉代是缪篆的天下。此外,还出现了少数结构处理上纯为小篆,而点画形态上夸张地表现手写体特征,似鸟虫书(科斗文)的作品。

由此可知,汉代篆书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缪篆为主,小篆次之,鸟虫篆再次之。就现有的资料考察,东汉篆书主要表现在碑刻、铜器杂件、砖瓦上面。下面分别来论述:

1.碑铭

主要有《袁安碑》、《袁敞碑》、《祀王公山碑》、《少室石阙铭并额》等。

《袁安碑》,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立。存10行,每行15字。1929年发现于河南堰师。《袁敞碑》,汉安帝元初四年(公元110年)立。碑上下均有断缺,存十行,每行五至九字不等。1922年出土于河南偃师。

袁安碑 局部

袁敞碑

两者书法如出一人之手。结体匀称宽博,笔势婉和而内刚,笔画圆匀劲韧,有的偏旁笔画写法打破了小篆的常规,原应两笔接搭为圆匀整体之处,这里明确的分笔书写,这也是受隶书影响的结果。如“二”、“五”、“三”等字下部横画收笔一端向下还要伸展一段,此为汉篆中的新法,秦篆中未曾见。这两件作品丰满流美,实为汉代小篆中的精品。

《祀三公山碑》,汉安帝元初四年(公元110年)立。铭文十行,每行4至23字不等。在河北省元氏县。

祀三公山碑 局部

此书法在石刻汉篆书法中最为奇特。书中篆、隶相杂,以篆法为基调,有庄重之象,并以隶书笔法解散某些篆体结构,又增加随意性的笔趣。这件书法作品横平竖直,体势开张又兼以圆转,并强调运用一定的隶书笔法,气魄雄大且有野逸之趣,艺术境界极高。晚清以后书家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人都从中获取某些成分,从而拓展了自己的艺术境界。尤其是齐白石获益最多,此碑书法风格与他的性格、气质正相吻合,他便以此为基础进而再融合秦汉六朝各种碑版,创立自己沉雄博大的书法风格。

2.碑额

汉代一般是以工整的隶体书写碑文,以篆体书写碑额。碑额以篆书,这在以后历朝历代都较普遍,即使碑文已改用真书甚至行、草书,碑额也仍以篆体的居多。汉代碑额中著名的如《少室石阙铭额》、《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额》、《泰山都尉孔宙碑额》、《西岳华山庙碑额》、《鲜于璜碑额》、《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额》、《闻熹长韩仁铭额》、《尹宙碑额》、《三老赵宽碑额》、《白石神君碑额》、《张迁碑额》、《尚府君残碑额》等。

尹宙碑额 局部

尹宙碑额 局部

碑额篆书的风格多种多样,也有的结构严谨,有的变化多姿。

3.铜镜铭文

铜镜,在青铜器中是独成体系的,它萌芽于红铜时代,兴于战国,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最初没有图案装饰,后来加饰简单的图案。随着社会发展,图案日渐精美,花样构成也变的繁多。到了西汉,篆书又融入进去,既可作为图案装饰构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有它存在独立的意义。内容大多为吉祥祝福语句,以寄托人们的美好祝愿。

铜镜铭文

尤其要注意的是,将书法与图案装饰相结合,文字组成铭文带,首先是出现在汉代,并较早地出现在铜镜的装饰构成中,它既是文字,又有书法艺术情趣,还是图案,有装饰的艺术情趣。这种现象,不同于过去文字及书法在器物上出现只是记事用的,并不具有明显的装饰意图,审美欣赏也只限于书法本身。而汉铜镜中将书法作为装饰图案总体设计中的一部分;这种变化,标志书法审美观念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又标志着书法向着多样化的形式方向在发展,在装饰图案形式美法则的作用下,使得书法美的形式构成及其点画表现形态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产生了各种新的艺术情趣,这才使汉代铜镜铭文书法成为汉代书法中不应被忽视的卓有成就的方面。

汉代铜镜铭文书体,在西汉早期多以小篆为主,后流行缪篆,中期则多以变形篆体或隶体,新莽、东汉之后就转为流行简化隶体,并出现装饰性极强的变形篆隶体。具体则表现在结体和点画形态的姿态万千上。尽管如此,从大的方面观察,两汉铜镜铭文书法风格大致概括为两大类:一是自然书写型,二是着意刻画型。前者多笔墨书写趣味,而后者多刻画装饰趣味。

4.砖铭

汉代盛行一种在建筑用砖上烧制铭文,或记地名,或记年月及制作者名姓,或祝辞等等,现如今所见多为墓砖。这些铭文一般出现在砖四侧,如陆心源所辑《千甓亭古砖图释》所刊写的都为此类砖文。也有一些方砖在正面制铭文,如汉代《富贵昌方砖》和《单于和亲方砖》,都为阳文。这些砖上铭文都须先在范上刻成阴文,再翻成砖坯(阳文)烧固。此外,也有阴文砖刻,如《刑徒墓砖铭》和《公羊传砖》等。

富贵砖 局部

汉代的砖铭也是一大批丰富而宝贵的书法遗产,它不仅量大,而且囊括了小篆、鸟虫篆、缪篆、隶书和草隶等多种书体,风格各异,绚丽多彩。

5.瓦当文

瓦当也就是瓦头,“当”即“挡”的初文,瓦当在宫室建筑上的作用是用来蔽护檐头,挡住上面的瓦不致于滑下,同时也遮盖着两行瓦之间的缝隙,既起到固定作用,又为建筑增添了一种装饰的构件。遗存至今的古代瓦当中,有战国的画像瓦当,这也是现今所见以绘画手段装饰当面的瓦当。而更多的则是秦汉时期的文字瓦当。文字瓦当随着宫室建筑兴盛而大量出现。尤其是汉代瓦当,广泛的采用文字作为装饰,使瓦当书法艺术达到了鼎盛的程度。

瓦当文

文字瓦当的内容,有的记宫殿、官署名称,也有的记事,大多为吉语、祝辞。如“长生无极”、“延寿万年”、“永受嘉福”等等。

瓦当上的书体有小篆、缪篆,也有少数的为隶书。它的书法基本艺术风格特征是因形(瓦当的圆形)而变的,作适合性的建构,主要形式有旋转型、平正型、向心型。瓦当书法适应性意趣千变万化,但大多数都可归入这三种基本类型。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子《劝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