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治疗荨麻疹、无名瘙痒的主打方】

荨麻疹是西医病名。中医叫风疹、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本病以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临床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老幼都可罹患。

一般遇到瘙痒,像荨麻疹等皮肤病,首先会想到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消风散

石膏、知母、苍术、当归、生地黄、荆芥、防风、苦参、蝉衣、胡麻、牛蒡子各一钱,甘草、木通各五分。水煎,食远服。

《外科正宗》卷4:“治风湿浸淫血脉,致生疥疮,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遍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并效。”

这个方子用药分量轻,有轻可去实之意。很多大夫都喜欢用,尽管将原方的分量进行了加大,有部分患者用了仍然无效。

临证中荨麻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丘疹是白色的,一类是红色的。共同的症状就是瘙痒难耐,一挠就拿不下手,甚至挠出血来也不能止痒。

在治疗荨麻疹等瘙痒性疾病时,也是会用到消风散,但不经常用。

只要病人有搔痒症状,就说明有表证,需要解表。如果伴有大便不通,首选药就是防风通圣散(丸),药店有中成药。

使用防风通圣丸,只须记住一句话:有表症又有里实证,里实就是便秘,就可以用。同样,如果各种皮肤病伴有便秘一定要考虑这个药。有病没病,防风通圣”。这个药是一个“万能药”,集解表通里于一体。不只限于皮肤病,只要具备了“表里”俱实证,就有运用的机会。

治皮肤病不能忘了通肠。大肠里有热,比如便秘就会影响肺,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积热从大肠排不出去,就要从皮肤,因为肺主皮毛。皮肤毛窍不顺畅,湿热就会瘀滞在皮肤,形成皮肤病,最常见的就是座疮或者湿疹、荨麻疹。所以,不管什么病,只要大便干就要重视。大便干解决了,病情马上就会减轻或治愈。

防风通圣更适合春天服用,因为冬天大鱼大肉吃得过多会暗生内热,适当吃点防风通圣丸,有助于将体内的郁热通过肠道排出。

对于形体肥胖,肌肉结实,肤色暗红的人来说,防风通圣也是一味良药。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还有肥胖患者的福音。

笔者治疗瘙痒的用药方法是,先外用,后内服。或者外用和内服同时进行。

外用方剂,首先选用一位民间中医治各种皮肤瘙痒的药醋秘方。

苦参、百部各200克,老陈醋一升,泡一周即可擦涂。先用温水洗干净患处,反复搓磨发热,也可以拍打发红,使血液循环加快,然后再用棉球沾药液擦涂。一般寻常瘙痒,早中晚各擦一次,数日即愈。

苦参和百部都是治疗瘙痒的要药。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苦参能通九窍,是治疗皮肤病瘙痒的良药。《药性解》:“苦参,味苦,性寒,无毒,主结气积聚、肠风燥渴,逐水消痈,去湿杀虫,疗大风及一切风热细疹。”

用于治疗湿热、血虚风燥引发的青春痘、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毛囊炎等各种皮肤病的当归苦参丸,其中苦参就是一味主药。

《奇效良方》中有一首诗,说的是“瘙痒六药”:“威灵甘草石菖蒲,苦参胡麻何首乌。药末二钱酒一碗,浑身瘙痒一时无。”六味药中也有苦参。威灵仙与菖蒲,不单能疏通十二经脉中的郁滞之气,更能为人体打通每个管道的窍孔。

有的老中医将“瘙痒六药”缩减为“瘙痒三药”:丹参、石菖蒲、威灵仙“诸痛疮疡皆属于心”,丹参入心凉血活血,石菖蒲通心窍,威灵仙通行十二经,“主诸风,久积症瘕,痃癖气块”,祛风通络,无孔不入。

有个说法,扫遍周身湿疹癣痒,用苦参少加点麻黄。

各种皮肤病,只要疹子是鲜红色,用艾叶、苦参煎水外洗。天气一热就痒得厉害,抓手手痒,抓脸脸痒,抓背背痒;天气一转凉又消失了取苦参、艾叶各30克,熬水外洗。这是用《金匮要略》一味苦参汤改良出来的。

之所以将苦参的用法说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当一味药出现在很多类似方剂中的时候,这味药一定有独特疗效,或者是专治此类疾病的“专药”。

还有一个外洗方,治遍身风痒方,极其灵验。茵陈煎浓汁,擦洗患处。效不效,一试便知。

再说一个外用大方,使用指征是:见到搔痒就用,用了就有效。而且,不必考虑西医什么病。

柴胡10g、黄芩10g、生甘草10g、生地10g、荆芥10g、防风10g、滑石30g、丹皮10g、栀子10g、黄柏10g。泡半小时,煮半小时。趁热外用。

这是从黄煌经方沙龙第一期里学来的。方子看起来不起眼,临床疗效却很神奇。治了二三十例从未失败。

关于内服方,有很多。经方有,时方也不少。然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常用方。笔者比较认可张教授的方子:防风10g、芥穗10g、蝉衣10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白蒺藜15g。

丘疹呈粉红色、红色的为阳,要清热凉血:加生地18g、知母10g、生石膏30g;

丘疹呈苍白色的为阴,要温阳散寒:加肉桂3g、制附子6g(先煎40分钟);

这个方子主要是祛风止痒。因寒因热要随症加减。

方中的地肤子和白鲜皮是一对止痒妙药有个止痒三药(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蛇床子15克)广为人知。

不管是在表的瘙痒风痒,还是在里的脏腑湿毒,白鲜皮都能够去除,乃皮肤科专药,也是诸黄风痹要药。

白鲜皮既能清热燥湿,又能祛风止痒解毒。《本草原始》中说,白鲜皮入肺经,能去风,又能入小肠经,能祛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也。

《药性论》:“一切热毒风,以及风疮疥癣赤烂。”《本草正义》说,白鲜皮乃苦寒胜湿之药,又能通行经隧脉络。白鲜皮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

湖南老中医陈厚忠先生治疗瘙痒病用地肤子、蛇床子、苍耳子三味药。声称这三味药是治疗瘙痒的秘方。苍耳子有微毒,一般用几剂后,可改为葶苈子。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蛇床子:“味苦平。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皆下体湿毒之病。除痹气,利关节,除湿痰在筋骨之证。癫痫,除湿痰在心之证。恶疮。亦湿毒所生。久服轻身。湿去则身轻。”

另外,地骨皮无论内服还是外用,重用能止痒。

《药鉴》:“气寒,味苦,无毒,纯阴。凉血之妙剂也。去皮肤上风邪,除骨节间劳热。”

《本草备要》:“李东垣曰:地骨皮泻肾火,牡丹皮泻包络火,总治热在外,无汗而骨蒸;知母泻肾火,治热在内有汗而骨蒸。四物汤加二皮,治妇人骨蒸。朱二允曰: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病或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

凡瘙痒者,没有不心烦者,心烦皆是因为内有郁热,地骨皮内热外热都能清。丹参、徐长卿也是一个药对,去心经风热极效,有类似西药扑尔敏的功效,

是各种过敏瘙痒的专病专方。

治疗皮肤病也不能忘了麻黄,凡瘙痒严重不用麻黄是不会见效的,其他皮肤病也是如此。

还有几个药对可以根据需要加入主方中,能显著提高疗效。如痛痒三药:丹参、菖蒲、威灵仙;血热三药:生地黄,丹皮,赤芍。

以上介绍的药对或者专药,都可以随证加入主方中,可大大提高疗效。

江西已故地方名医汪承恩在《杏林医选》一书中记载,用《千金》刘寄奴汤治疗瘾疹瘙痒,很有效。从药证分析看,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子,对于难治性瘾疹,当有效。

刘寄奴9克,土茯苓12克,大青叶12克,生地9克,蝉衣6克,玄参6克,甘草3克,红花6克,板蓝根9克,地丁9克,水煎服。所剩药渣可以擦洗病处。

方中刘寄奴各家本草均未明言治疗瘙痒。《本草撮要》:”味甘温。入足厥阴经。功专活血通经。除症下胀,金疮要药。”用它命名不知用意何在。=,难道是活血通经?

大青叶、板蓝根、地丁清热解毒;生地、元参滋阴清热凉血;红花活血;蝉衣疏散风热;土茯苓祛风除湿,为去湿化毒之要药。

经临床试用,对风热型荨麻疹以及血热引起的皮肤瘙痒却有良效。如果湿热较重者,可以加大土茯苓的用量30-50克。皮疹色红,舌红,脉数,加大大青叶、板蓝根、生地、元参的用量。

治疗皮肤病之前先一定要告诉患者,不管是皮肤病、哮喘,还是感冒,都要忌喝牛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