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和维护大埔龙尾泳滩

香港讯     7月11日,香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在网志发表文章,对香港有关部门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和维护大埔龙尾泳滩做了介绍。

大美督向来是踏单车和玩水上活动的热门地点,大埔龙尾泳滩上月开放予公众使用,为附近居民和游客增添多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香港首个政府人造泳滩

大埔地区人士一直积极争取并多次提出早日在龙尾兴建公众泳滩,供居民和游人享用。负责工程整体规划和设计的土拓署,以先保育,后建造为原则,在龙尾建造香港首个由政府兴建的人造泳滩。土拓署高级工程师林志权介绍,工程包括长200米的泳滩、泳滩两端的护沙堤、两个瞭望塔、公众停车场及96个单车停泊位。

制订防止沙粒流失方案

在整体设计方面,土拓署工程师陈锦辉表示,泳滩的坐向考虑了沙粒受海浪牵引流动的因素。署方收集了不同的天气和海洋资料,例如风速、风向、潮汐、水流、海浪等,并利用电脑模型估算沙粒流动的情况,制订防止沙粒流失的方案。由于海浪主要来自东南方,所以把泳滩设计面向东南,让海浪正面冲向泳滩,加上两端各设一道护沙堤,避免沙粒从左右两侧流失。另外,泳滩以天然海沙铺设,经过筛选后的沙粒粗幼大小适中,让泳客踏上沙滩时亦觉得舒服。

确保水质免受污染

就发展龙尾泳滩的挑战,陈锦辉说,水质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泳滩的西面和东面分别有一条天然小溪蘆慈河和一条排水渠,为免两处的排水可能对泳滩造成污染,土拓署建造明渠和箱形暗渠,把它们的出口移离泳滩,伸延至护沙堤以外。根据环境保护署近期为泳滩进行的水质测试,水质维持在最高级别(即良好),适宜游泳活动。

人类与海洋生物和谐共存

另一项挑战是保育方面。为尽量减低对该区海洋生态带来的影响,土拓署委托鱼类专家就着海洋生态缓解措施作进一步研究及设计,例如详细的生态调查、寻找合适的接收地等。经细心评估,土拓署在工程展开前,把受影响的海洋生物,包括鰕虎鱼、海参、海星等迁往毗邻的汀角东。

工程完结后,土拓署的定期监察显示,现时龙尾泳滩附近的生物多样性与汀角东一带接近,海洋生态保持稳定,多种被搬迁的物种再在泳滩附近出现。透过工程,人类与海洋生物和谐共存,亦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泳滩服务大楼美观实用

现正值夏季,自龙尾泳滩开放以来,平日也吸引不少游客到访,当中的泳滩服务大楼更成为了景点。大楼的设计美观又实用。建筑署高级建筑师曾伟伦说,泳滩服务大楼提供多项设施,包括观景台、小食亭、更衣室、洗手间、急救室、淋浴设施,让泳客可以在泳滩放心畅泳、休息等。

设计与八仙岭山脊线相呼应

在设计方面,建筑署建筑师赵宁介绍说,观景台高低起伏的顶部与背后的八仙岭山脊线互相呼应;加上以铝管交织成波浪形态,远看就像波光粼粼的海浪。观景台设于较沙滩高一层的水平,让游人以较高的角度欣赏海景,享受海风和日落。这独特的建筑已成为泳滩的新地标。

改善与泳滩的联系

市民从汀角路到达泳滩,有一条约四米高的长楼梯。不过,为改善道路与泳滩的联系,建筑署特别把泳滩服务大楼的男女更衣室、淋浴设施等分成数个较小的建筑物,分别建于一条平缓的斜路上,游人只要沿斜路而行,就能从汀角路顺道走进更衣室、淋浴间,然后到达泳滩。

设计力求开放通透

赵宁表示,泳滩服务大楼的设计力求开放和通透,以衬托出龙尾泳滩附近的美丽景色,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例如户外淋浴间的顶部设有一个三角形的天窗,泳客洗澡时,可从天窗看到形态优美的八仙岭山景,彷佛置身大自然之中。建筑物的物料亦尽量配合大自然的风格。外墙运用了预制纤维水泥板,这些水泥板利用有竹条的模板制成,予人清新、质朴的感觉。

新泳滩受居民欢迎

有大埔居民表示,很开心龙尾有个泳滩,让他们不用长途跋涉前往港岛的泳滩,而且交通方便,水质亦较想像中良好。虽然在工程期间遇到不少挑战,但泳滩开放确实为大埔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多康乐活动的选择,而经过保育团队的努力,该处一带的海洋生态也得以维持,验证了发展与保育可以取得平衡。

(《中国基建报》记者 郭政新 报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