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一下,该跳槽了。

成年人的世界,伴随着很多不成文的约定。

比如,拿到年终奖,趁着新一轮的金三银四的招聘旺季而跳槽,这既是职场惯例,也是社会现状。

原始的跳槽,是描述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道路做出改变,它只是一个动作,而没有好坏评价;后来的跳槽,被许多人烘托成了一个人想要获得事业成功,所必须要历经的道路。

正因为这样的看法,导致越来越多在跳槽路上的人,一步步丧失自己的职业前景。

01

跳槽成功的概率

取决于自我认知成熟程度

之前面试过一位销售,过程中有一件事情让我对他印象很深。

他说他在上一份工作里,经理曾不止一次地把他跟了很久的用户转给别人,然后让自己去挖掘更难搞的客户。

我疑惑地问道,那你怎么没有早点离开?

他笑呵呵地告诉我:我刚毕业那会在一个小公司,每次去谈客户的时候,人家一听我们公司名就直接就拒了,因为公司没有背景没实力,瞧不上且还不信任;但在上一家公司,我再和同事去谈客户时,大部分都十分欢迎,并极力配合。

背后原因,不完全是我个人的能力提升,更多的是公司背景、技术、信誉等各方面的基础扎实。

能与客户合作成功,人家看的不是我,而是我背后的平台。

尽管最后,这位候选人因为某些原因没能加入我们,但他对自己清晰的认知却让我印象深刻。只能惋惜感叹,当今社会还能有这样清醒认知的人,实在是太难得了。

之所以给你讲这个故事,是想说:

跳槽,其实就是一个人自我认知的成熟度。

身边有的朋友跳槽,你一去问他为什么想跳,他就会向你倒一大盆苦水,说什么公司学到的东西不多、发展空间不大、自我成长太慢... ...

虽然他们的原因千千万,但精髓万变不离其宗,基本都是“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这里是好,但已经不太适合我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已经在这里待了好几年,殊不知其实也不过半年时间。

这样习惯了从上帝视角看问题的人,往往在某一家公司混得不错,有一定的业绩与人脉,继而觉得自己是一个商业奇才,绝大部分公司很难实现自我的突破,于是眼高手低,跳了又跳,其实根本上几斤几两,自己都尚未清楚。

跳槽成不成功,重点在于自我认知成不成熟。

能够区分个人能力与公司背景的人,不管跳去哪,他都知道自己的生态位。

而错把平台当本事,总贪天功当己功的人,不管往哪跳,都很难有适合的土壤。

02

你跳槽的底气

到底是来自哪里?

有一部大戏,叫《乔家大院》。

剧中的孙茂才为乔家的生意立下汗马功劳,把乔家生意做大做强,甚至连东家都愿意给予他一半的家产。后来,孙茂才因为私欲被赶出了乔家,投奔了对手达盛昌,崔大掌柜对孙茂才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

“不是你成就了乔家的生意,而是乔家的生意成就了你!”

现实里,也有不少活脱脱的“孙茂才”。他们很难把个人能力带来的成就,从整体中隔离出来,某种意识上,他们会潜意识地觉得这些就是他带来的成绩。

尤其有过大厂名企的工作经验,更让他们有恃无恐。

但如果真要变天了,他们的真实情况又会如何呢?

例如前年甲骨文公司裁员,N 6赔偿,史称最良心裁员。这次裁员不仅赔偿颇丰,而且即便是被裁了,但也一点不用发愁,因为当裁员消息刚一宣布,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网易等八十多家企业,就已经拿着Offer翘首以盼了。

华为把招聘海报直接放到了甲骨文的园区内;BAT的HR连夜飞往北京,专门召开招聘会;北京中关村图软件园,更是开办了“甲骨文专场人才推介会”

... ...

这牌面,一点也不像是被裁员工的待遇。可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甲骨文出来的员工?

但在光鲜的表面背后,人们没看见的是什么呢?

面试的HR爆料:甲骨文的前员工在面试中多是一轮游,即使通过了面试,在技术测试时,一样挂掉,和不会干没什么区别。

不对吧?

人家可是甲骨文出来的员工,华为阿里腾讯大厂抢着要呢!

对啊,人家是甲骨文出来的员工,但那又如何,华为阿里腾讯抢着要的终究不是一个甲骨文的工作经验,还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能力啊!

小编之前就说过:在一个精密庞大的机器面前,绝大多数人,都并不是那么不可或缺。

你以为你的出身不错、背景显赫,就能够高人一等,更为抢手的话,那就未免也太过幼稚了。

作家李尚龙在《要么出众,要么出局》中写过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离开平台剩下的,才是你的本事。”

所以,即便跳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或许都会经历,但你要明白的是:

能作为你跳槽底气的砝码,只有你的个人能力,与其他无关。

03

职场三大燃料

针对跳槽对症下药

对跳槽的理解,越客观越好。

小编也没有批判跳槽以及跳槽的人,只是有很多人对于跳槽只看到表面,没有考虑到真的跳槽之后的后果。

当然,如果你审视自己后,还是想要跳槽的话,那建议你多考虑跳槽后的发展方向。

小编推荐大家一本书,《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这本书是由奥美互动全球CEO所写,书中介绍了职业生涯的3个主要阶段以及“职场燃料”概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