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汤治疗坐骨神经痛,大多能立见其效
现于门诊治疗中资料较完整的32例简要分析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病例32人,男性11人,女性21人。年龄25岁以下:1人;26~50岁:18人;50岁以上13人。病程10天以内5例,半年以内者18例,半年以上者9例。
1.2 诊断标准
1.2.1 疼痛:典型者从一侧腰或臀部开始,沿大腿后侧或外侧、腘窝、小腿后侧或外侧向远端放射,疼痛持续,或间歇性发作,部分夜间疼痛更甚。部分患者在劳累、行走、负重后加重,休息时有所缓解,有的常受天气变化影响。
1.2.2 压痛点:腰点,坐骨孔点、大粗隆点、腘点、腓点、踝点等。
1.2.3 体征:跟腱反射消失或减弱,小腿或足背外侧痛觉减退,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1.2.4 必要时作X线或CT检查,以助明确病因。
1.3 疗效标准
1.3.1 痊愈:凡服本方1~4剂后,疼痛完全消失,或微留不适,完全恢复生产和工作在半年以上者。
1.3.2 有效:凡服用本方4剂以内,疼痛减缓在60%以上,并能恢复活动及做轻劳作者。
1.3.3 无效:服本方4剂,疼痛毫无缓解或改作他法治疗者。
1.4 治疗效果:痊愈12例,占37.4%,有效17例,占51.1%,无效3例,占11.5%,总有效率为88.5%。
2 治疗方法及药物
方法均以自拟'坐骨汤”为主方随证加减药物水煎汤剂一日一剂煎三次分服
方药:主方 白芍、熟地、海风藤各30克忍冬藤、炙首乌20克,当归、川芎、怀牛膝、木瓜各15克甘草10克
2.3加减法 偏气虚者主方加党参、口芪,偏寒者主方用炙川乌(先煎不麻)桂枝偏脾虚湿甚者加党参、白术、薏苡仁。偏湿热者加炒黄柏,偏淤血者加生三七粉疼痛甚者加炙乳香、没药海日一剂水煎三次分服
3 病案举例(一例)
温XX,女,43岁,医生,2011年8月初诊。患者于6月初开始从右腰至右腿下行至足面麻木疼痛,行走不便,呈进行性加重,睡不安宁,食不甘味,经摄CT片示:“腰椎骨质增生;腰3~4,腰4~5椎间盘膨出”,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患者经本院住院行牵引、火罐、推拿、针灸、服药等治疗2月余,疼痛未减。诊时见患者伴食少,腹胀,无饥饿感、自汗、心悸、失眠、月经量多,大便滞涩难解。舌质淡红,苔黄,显系脾肾久虚,气血大亏,筋脉失养,脉络痹阻而致,药用:炒白芍、熟地、海风藤各30克,党参、口芪各20克,当归、续断、牛膝、川芎各15克,木瓜、神曲各10克,两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次,水煎服。两日后服完上两剂来诊,诉疼痛明显减轻,已能自如活动,自汗减少,饮食增加,精神好转,能安睡,大便一日1~2次。为求治愈,要求继续服用。于上方加重口芪为30克,加柴胡10克,10剂,带回煎服,至今未见复发。
4 讨论
此病属“痹症”范围,主证为半身麻木、腰腿酸软、抽摯疼痛、屈伸不利、动则痛剧、坐立不安等。《素问·痹论》云:“痹……在于筋则曲不伸”,《灵枢·经脉第十》又云:“肝者,筋之合也……故脉弗荣则筋急。”说明血之与肝、肝之与筋、筋之与痹证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血虚则肝无以养,肝无以养则筋挛急而制痛;肝与肾同属下焦,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亦致筋脉挛急,风寒湿三气就会乘虚而入,杂合而至,引发痹证。因此血虚为致病之本。方用白芍、木瓜(酸甘化阴养肝柔筋以缓急止痛为君,熟地、炙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滋化源为助肝臣药;当归、川芎养血和血;忍冬藤、海风藤活络祛风除湿止痛为佐药,牛膝引血下行为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养血柔肝和血通络止痛功效,临证时只须灵活增减使用,大多能立见其效。
作者:付润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