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四川德阳文庙:冠盖川蜀,独有四亭(上)
关于德阳文庙的规模,王鹤鸣,王澄,梁红所编的《中国寺庙通论》中给出的结论是:“德阳孔庙现为四川地区保存较完整、规模最大的孔庙建筑群。”李芸在《浅析德阳文庙现在格局之成因》一文中给出的评语比此更为高大:“而德阳自南宋兴建文庙,近千年间,其虽屡经变迁,却幸存至今,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且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代表性文庙,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玻璃砖贴面
相比较而言,古人的所言更为含蓄一些,比如嘉庆版《德阳县志》称:“德阳文庙甲西川”,民国二十八年版《德阳县志》则称:“壮丽甲全川”。
文保牌
就规制而论,古时的德阳并非大邑,李芸在文中提及德武德三年始设德阳县,此后只有元至元八年升为德州,此后不久又恢复县制,自此之后,直到清代,德阳始终为三等小县。
仔细辨认,也未能看出是龙凤
这么一座小县,为什么会有规模如此宏大的文庙?李芸在文中讲述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清代德阳某县令因贪污甚多,朝廷有所耳闻后,准备派人来查办,此县令怕整改获罪,于是将全部脏款,按照曲阜孔庙的式样修建出德阳文庙。为此,皇帝没有再追究其贪污之事。
下马碑
第二个故事则称张行忠任德阳县令时,因限制当地豪绅置田买地,得罪了当地四大家族,几家族联名上告张行忠侵吞公树、不敬神灵。张县令根据师爷的计策,上奏道光皇帝称伐公树乃是为了兴圣教,修圣庙,同时附上了曲阜孔庙图文式样。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四大家族闻听此事后,积极捐款捐粮捐地,于是德阳文庙都有如此大的规模。
万仞宫墙
然这类传说虽具故事性,但难以考证,尤其贪官捐款修文庙可免罪之事,似乎有些想当然了。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没有一份能说明德阳文庙何以能够越制建起如此规模,按照同治十三年版《德阳县志》所载吴淑在《儒学碑记》中的所言,早在明代德阳文庙已颇具规模:“蜀之德阳,为成都剧邑。国初,邑废入汉州,复于洪武辛酉,民尚朴□,加以草创之初,宫室制度率就苟简,沿至于今,未有能兴。淑以成化甲辰,来视县事,邑之士夫,咸以学不称教为言。于时顾势与力有未能㗇,越岁丁未九月,始经营,料变成之。盖是学有故基,厥土高爽,弃诸草莽,而大成殿庭乃独置于偏隅汙浊之处,且东西二斋僭与延讲之堂并列,馔库诸址悉为豪右之徒所占,乃用勒归于官,为辟鞠秽,定方向,次第而易置之。戟门之外,凿泮池一所,池之上架石梁三道,以通于棂星门。门之南凿田数圻,借资饩食之不足,前后植柏千余株,以为游歌者憩歇之地。斯役之兴,为屋总一百余楹,为垣总三百余丈,为钱总五百余缗,为役总三越月日,财无过伤,人无过劳,工无过度,材无过费。盖榱桷柱栋之额间仍其旧创而新之,物半焉。”
双龙戏金字塔
明洪武年间,德阳县各方面建制尚不完备,文庙也是如此。成化二十年,吴淑任德阳县令,他刚一到任,当地的官员纷纷告诉他当地教育设施不完备,但吴淑看到当地财政不富裕,缓了几年,到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开始营建庙学。他是在当地庙学旧基之上予以兴建,当时庙学的一些宅基地已经被当地的豪绅占用了一些,吴淑勒令这些人腾退,而后重新规划,在这块旧址之上重新建起了戟门、泮池、状元桥、棂星门,余外还建起一座花园。
万仞宫墙鸱吻
关于德阳文庙的沿革,同治版《德阳县志》中载有提学刘谦所撰《重修儒学记》中说:“德阳学,初在县治东,宋开禧中建。明洪武初年,知县温文乃改建治南。成化十二年,知县吴淑重葺之。今孙子相度遗址,大成殿、戟门、泮池悉按其址为之,其东西庑及明伦堂,亦渐次举,独以名宦、乡贤祠列启圣祠旁,非制也,乃移置戟门东西,协祭典焉。于是舞佾必傋,祭器不假,俾入庙祭莱者,如登阙里之堂也。”
棂星门
从这段叙述看,德阳文庙初创于宋开禧年间,原本处在县治之东。明洪武初年,将其改建于县治之南。成化年间知县吴淑重修。这就是以上引吴淑在《儒学碑记》中所言之事。刘谦在《重修儒学记》中又提及:“学宫自兵燹后,未经修复。前知县余国搢仅建大成殿,亦卑隘不中制。癸未夏,予过而伤之,其令襄平孙子复兴,蒞任方新,爱人好交章,为政有次第,予默识是能修举废隳助扬教化者也。越明年,果以修学告,又明年,学渐成,孙子预请予为记者。”
棂星门背面
因战争原因,德阳文庙被毁后未予修复,前知县余国搢仅建起大成殿,所建规制很小。康熙四十二年,刘谦看到德阳文庙十分破烂,恰好此时孙复兴任德阳县令。刘谦看到这位孙县令是位能吏,他认定此人会复兴当地庙学,果然两年后,孙复兴开始修建当地庙学。此后的乾隆十年、二十年、四十年、五十四年,又分别进行过大规模修缮。保留至今的德阳文庙乃是道光年间所修建者,民国版《德阳县志》称:“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就文庙余地旧址廓而大之……是役也,费金钱五万有奇,聚梓匠陶冶泥石桥工数百人,历三寒暑始底于成。”
状元桥及戟门
此次修建费时三年,修复人员达几百之多,按照《德阳县志·建学宫记》所载:“道光二十八年冬,江右盛候昺,慨然劝捐。士民应者数十人,多至千数百缗,少亦三百缗。明春盛以忧去,继任滇南张候行忠谕劝如前,公议田瀛肩其事,不避劳怨丹粉未竟,瀛以积劳卒。”
状元桥
可见该文庙乃是众人捐款而成,余外还有人捐款捐地:“邑庙改观局度甲西蜀而瞻者咸称焉。此前盛公春晖倡之,邑人和之,田子瀛督而成之也。厥后办数人工甫大就,然识者忧虑之,以为规模廓大,非更筹款以善后其势难继,邑之人当大工之后有方,亟亟为国家敌忾,力捐输未惶及此。彭子字伯隆独殷然有志于乐斯,乐捐宅北之田十七亩零,地十亩零……语之同人,同人莫不起拜称善,乃出土田文契相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