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表象和本质

我曾经用“双相情感障碍”去理解孩子的病情,发现它并不能很好地概括众多孩子的病症现象。

后来,我用检索到的“适应症候群”去理解病情,逐步明白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发展过程、病症现象、在具体适应环境的应激反应原因。

病症名称是表象

别被医院和网上那些词汇吓着了或者弄懵了: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强迫、边缘型人格障碍……

在孩子的症状早期,我们家就被这些差异极大的定义弄懵,最后无所适从地按照“抑郁症”治疗,选择了舍曲林单药治疗,结果是一波猛烈的躁狂发作。

于是,我从各种现场线索和资料中寻找答案,最终个人把这种疾病定义为“适应症候群”。

这不是我发明的词汇,百度百科经过专家认证的词条有精准的定义。

再用“适应症候群”去印证孩子前三年病情恶化进程、后三年稳定和恢复进程,我很清楚其中的逻辑。

林林总总的病症现象,只不过是“适应症候群”翻涌的浪花。

适应症候群的早期是警戒期。这时,孩子们由于学习强度的突然加大,脑力负担激增,学习压力增大,持续高度紧张加大了身心负荷,产生焦虑、恐慌、失眠。此时,适应不良的孩子生理机能快速下滑,身体本能做出消极、悲观的反应,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抑郁+焦虑”。

适应症候群从警戒期继续发展就变成了搏斗期。此时,孩子们积累经验,积攒精力(包括抑郁期间脑子转不动、得到休息而被动存储下来的脑力),去继续适应他们面前的挑战。这时候,孩子们与命运的抗争居然变成“优胜有负”的局面,形成有时亢奋、有时低落的情绪表现,这就是“双相情感障碍”。

适应症候群从搏斗期的持续发展,由于自身长时期高负荷的压力、紧张、焦虑状态,会影响到睡眠这一重要生理功能,加快进入适应症候群的衰竭期。此时,孩子们由于睡眠功能紊乱,对神经递质的修复、平衡作用严重削弱,会造成生活规律差、身体不适加强、神经系统高度紧张且指向消极经验、焦虑和恐慌心理加强。此时,对身体内部和外部刺激的自我调节能力变得很差,容易形成极端亢奋、紧张、愤怒、沮丧等消极情绪,根本无法适应他们原本能够胜任的学习、工作氛围。

在孩子们为了自己的成长而努力调适自己去适应成长环境并罹患疾病时,我们不要纠结于患病孩子的病症表象,而是要把握其疾病发展程度,去评估他们对特定环境、特定成长进程的适应能力,灵活机动地重新调整他们的治疗、恢复方案,避免他们在力不从心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适应能力是根本

假如孩子们还是在健康的成长轨道,尤其是在正常的校园生活中,他们要具备哪些适应能力?

1、要维持符合自己预期的学习、工作等智力活动能力,否则就会有挫折感和压力。

2、要维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以免和所处环境的要求冲突。

3、要维持情绪、情感调控能力和人际关系互动能力,以维持自己的人格稳定,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4、要具备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也避免给紧张的学习、工作带来困扰和分心。

5、还要去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恋爱婚姻等已经不太遥远的事情。

当孩子们学习、工作顺利的时候,其余的成长适应能力都暂时得到了忽略和缓冲。

而当孩子们学习受阻的时候,压力和紧张导致自身变得高度敏感、多疑,其余的问题就全部浮出水面。这时候,适应症候群就从警戒期迅速向搏斗期、衰竭期发展。

以上我描述的成长适应能力,全部指向孩子们的高级认知功能。而且,不是一次或者一时需要具备这种成长适应能力,而是需要长期、稳定地保持这种适应能力。

情绪稳定、行为正常的孩子,他们调节情绪、维持高级认知功能的能力基础牢固,输出稳定。

而出现情绪障碍的孩子,他们时而兴奋、时而低落、时而烦躁、紧张、焦虑的复杂情绪,是自身的适应能力不能完全满足所处的成长环境而涌现的波澜。

过去几年,我业余时间都在琢磨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的内容,也包括学习了《大脑的奥秘》、《情绪心理学》等书籍,大致了解了人脑如何长时间保证高级认知功能的。

*大脑有几百亿个神经元,很多功能区域,依靠三十余种神经递质协调工作。

*大脑皮层(额前页)是人的“智慧中枢”,主管思维、记忆和高级认知功能,参与情绪的调节、控制。大脑皮层协调各种功能区域、实现高级认知功能的物质主要是血清素。

*大脑边缘系统的杏仁核又叫“情绪中枢”。它记录每一件事件的情绪,并识别出那些对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极端情绪,直接形成神经冲动,行使“紧急避险权”。

*对于不那么紧迫的外界刺激,杏仁核不介意等待大脑皮层做出的建议和决定,延迟行动。大脑皮层对杏仁核传达的情绪信号,会在各个大脑区域充分沟通,最后将综合意见传递给杏仁核,由杏仁核最终输出情绪表现。

*温和、理性的情绪表现是大脑皮层通过血清素向各个神经系统区域充分沟通,发挥作用的。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神经反射通路较长,反应速度较慢。

*快速、强烈、缺乏理性的情绪表现是杏仁核由“趋利避害”的本能主导的,神经反射通路较短,反应速度极快,即我们通常说的“情绪发作不通过大脑”。

成年人要持续稳定地维持适应生存、适应环境的能力,本质上需要靠生活规律和营养摄入,通过新陈代谢修复脑力活动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实现每天神经递质的正常结构和均衡,以使人能持续稳定地调控情绪、约束行为、维持高级认知功能。

脑力保障有机制

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受到损伤的不只是情绪控制能力,还有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而他们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相对受损较小。为此,我把患病孩子们损伤的适应能力,简单概括为脑力。

在这个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大脑智力活动的时代,脑力的维持不是简单而天经地义的。

以我们熟悉的电动车工作模式做比喻,大脑也要定期进行“充电”和“放电”。

我用一个并不特别精确的描述,来概括人的生理机制如何保证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产出,以便长期维持人的情绪控制、理性决策、智力活动等高级认知功能的。

一、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生产和供应

血清素生产的几个要素:睡眠、营养、运动。

①  睡眠

睡眠是人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它通过高产出、低投入的新陈代谢,实现了一天生理周期后血清素的自我恢复和平衡,使大脑和脑力活动有了续航力。

在高质量的睡眠中,维持身体活力的人体交感神经系统被抑制到极低水平,从而使神经递质等生理物质的消耗降到极低水平。而维持新陈代谢的副交感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非常活跃,使消化、排泄、营养吸收、免疫功能、神经细胞修复等功能高效工作,产出较多的血清素等神经递质。

如此,当人从高质量的睡眠中醒来后,由于血清素等主导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递质得到很好的补给,整个人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很信心、有效率完成新的一天的工作任务,也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挑战。

②  运动

运动对于保障较高的血清素水平的意义是:

运动时,高强度脑力劳动被暂停,血清素的消耗降低,同时决定智力活动的大脑功能区得到休息;

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能向大脑供给更多的新鲜血液,带来了更多的血清素,而且血液循环加快还带走了长期脑力劳动所积累在脑血管中的脑乳酸、自由基等毒素;

运动后,会使人释放出带来满足的内啡肽,降低人的紧张水平,这也减少了人去化解焦虑、排解压力所需的血清素。

③  营养

三十余种血清素的生产,也是由特定营养成分转换来的,已知鱼油、谷物、干果、香蕉等食物有助于血清素的合成,而油炸食品等垃圾食品则不利于血清素的生产。具体可以百度“血清素  食物”。

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消耗

青少年在成长进程中都需要进行复杂的脑力劳动,同时还要直面掌控自己命运的人际关系能力、情绪自控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未来发展路径探索能力。

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他们的初、高中时期要顺利成长,过程并不会很容易。

尤其是一些特殊因素加大了青少年成长适应进程的脑力消耗:

①复杂的学习活动或有挑战性的工作

每个人获取的各种知识都存储在大脑中枢组织的各个功能区,其中左右半脑的各个区主宰不同的功能。

在目前的初、高中、大学的关键期,由于教育系统的高度竞争,学习时间很长,学习强度很高,青少年的大脑要频繁地消化各种新知识,还要调动各个智力功能区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对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消耗很大。

②人际关系需求及其困扰

在孩子原来高度聚焦于学习并有成就感的时候,其它的需求被忽略和压抑了。而当学习受挫的时候,通过人际关系获得情感支持、缓解压力的需要就变得强烈,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变得非常敏感。

不幸的是,由于经验的缺乏,一些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就是“一笑而过”的正常人际碰撞,对于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磨合不充分的孩子,可能就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去思考、去消耗,耗费很多的心理能量。

决定心理能量的物质,最重要的就是血清素。

大多数情绪障碍的孩子都有一个问题,社交恐惧症。

 ③过长用脑时间和不良用脑习惯

初、高中关键时期,孩子们所处的学校、班级,尤其是名校、拔尖班,都普通存在学习时间长、课业负担重的特点。而且,在不合理的素质教育引导下,孩子业余时间还被用于去培养各种社会实践和模拟成长课堂,不断压榨学生的脑力能力。

与此同时,有助于缓解压力、给大脑放松的音乐、体育、美术等活动,学校、班级都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

而且,长期处于高压学习环境中的孩子,很多人会在夜深人静因为弥补压抑心理、缓解焦虑,通过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去调节心情,得到满足。

电子产品带来的刺激和兴奋会干扰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安然入睡。

在孩子就读高二、病情萌发并开始恶化的阶段,我亲历以及事后得知,孩子就在这种状态下睡眠时间不断延后,直至产生睡眠障碍。

三、脑力保障长期供需失衡造成的恶果

《红楼梦》里,林黛玉云: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对于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他们脑力消耗的西风长期压倒了脑力供应的东风,其结果是脑力劳动效率的下滑、紧张程度的不断上升,滋生紧张、不安、焦虑、强迫等症状。

而当这些症状继续发展并影响到睡眠这一个维持大脑功能的最重要生理机制,大脑功能的失调、神经递质的失衡、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受损就像雪崩一样发展。

于是,很多孩子们就在极端的时间内,由适应症候群的警戒期下滑到搏斗期、衰竭期。

于是,他们在成长路途上的学习、工作能力受到极大困扰,并波及到其它生理功能。

而根据病情发展程度的不同,有的状态严重的,恢复过程注定不是一个短期、容易的进程,而是以数月、数年甚至更长时间为恢复时期。

在青少年情绪障碍被概括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时候,相关资料和论文就明确指出,这种病从发生到确诊有的需要历经数年。

适应准备很关键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同样,对于尚未彻底完全康复的孩子,家长和孩子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

最近参与与一些患者家属的互动,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却是:

孩子马上就要开学了,怎么调药,让他们起得来?

孩子自己想要回到校园,但一提到校园就情绪波动,非常焦虑,怎么办?

孩子现在嗜睡、疲倦,马上就要开学了,怎么办?

当治疗或休息一段时间后有了好转的家长或孩子们马上热切地询问“什么时候可以上学”时,我在这里善意提醒一下:

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与其把所有焦点放在关注患病青少年何时回归校园、回归工作岗位,不如多问几个为什么:

他们的生活规律,尤其是睡眠节奏,是否能适应学校或工作单位的步调?

他们的精力和注意力,能否保证学校或工作单位最起码的要求?

他们很大概率会成为与周围不协调的另类,家长是否为此做好了准备?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鼻祖罗杰斯说: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每个人都有“机体智慧”。

我想,当孩子们对即将带来的学期流露出紧张、不安、焦虑的复杂情绪时,他们的“机体智慧”是在明确发出信号:他们的身心还没有完全准备好!

当然,人的成长必然要跨越各种挑战。

因此,我们不必等孩子完全达到理想状态再去继续他们的成长之路,而是可以尝试着给孩子进行有着一定压力和挑战的成长适应进程。这是孩子和家庭必然要经历的坎。

只是,由于他们身心受创的客观事实,这道坎越低,越有利于他们逐步降低压力,放松心态,建立自信,走向逐步增强抗压力、恢复身心健康的良性循环。

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恢复社会功能的尝试。只是,承认他们身体机能受损的客观事实,去做一些必要的减负,利于他们尽快恢复,善莫大焉。

比如,回归校园,核心目的,不就是获取知识、继续成长吗?

那么,寄宿、早晚自习、作息规甚至校园环境,都不是必需且不能放弃的。

而且,孩子的学校老师、同学等并没有对孩子的病情程度、适应学习的能力等有任何认知和思想准备,家长提前做好沟通,准备好各种预案,都是给孩子提前排除引发应激反应的“地雷”。

急功近利不可取

本质上说,孩子们遭受情绪障碍的折磨,或多或少都有急于求成的影子。

那么,我很想对近期来不断和我交流的家长说一句:

时间其实还足够,不要那么着急。

孩子们比起我们,有其不幸,他们处在一个充满诱惑、充满刺激、剧烈变化的时代。不能适应这个环境的,就不幸罹患了青少年情绪障碍,或者说,罹患了适应症候群。

但同时,他们又有比我们幸运的地方,这是一个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更加方便的时代,一个参加考试、就业方式更加灵活的时代。

以他们的聪颖和天赋,只要通过治疗彻底修复身体,培养习惯,积累经验,他们的未来依然是一片光明。

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于那些走得太快、太不平衡并因此生病的孩子,让他们休息一下,磨好自己征战未来的刀,一切都是值得的。

声明:

1.以上文字都是我独立书写,欢迎任何个人使用、借鉴,但用于推广或商业用途时请预先征得我的同意。

2.码字不易,如觉得有收获,欢迎力所能及的打赏。

(0)

相关推荐

  • 神经衰弱早期6个症状,有3个以上说明你病情很重了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我们所承受的各方面压力都比较大,压力一大人的精神层面就容易出现问题,各种精神疾病就出现了.尽管人们现在对精神类疾病认识还不是很到位,但相对已经提升很多,不在认为你是矫情.闲得慌了! ...

  • 关注青少年抑郁(一):抑郁症为什么必须吃药?

    近日,<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2019-2020)>正式出炉,显示2020年,中国有24.6%的青少年抑郁,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为7.4%. 自2020年疫情过后 ...

  • AAAA抑郁症跟生活习惯以及性格因素的关系解读!

    抑郁症的分为内源性跟外源性 在临床上抑郁被定义为因为神经递质摄取不平衡导致的心境障碍,那么什么原因才能导致神经递质摄取不平衡呢?抑郁症一般被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所谓外源性,通常是指由外部环境事件 ...

  • 抑郁症知识介绍

    什么人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是一种内心感受.体验出现异常的疾病.对患者来说,痛苦是实实在在的,绝非幻觉.但旁人却难以发现或难以理解他的异常,甚至会嘲讽患者"庸人自扰" ...

  • 青少年情绪障碍疗愈漫谈之父母修炼

    一贯优秀的孩子遭受情绪障碍的摧残,父母的心疼和焦急可以理解.孩子居家调养时,父母对孩子的殷殷关怀和细心洞察,都是无私而伟大的爱. 只是,过于敏感的家庭氛围并不利于孩子的康复,父母通过修炼积累陪伴技巧, ...

  • 青少年情绪障碍早期症状(抑郁与焦虑)治疗的关键抉择

    青少年情绪障碍早期只表现出抑郁和焦虑时,大多数精神科医生选择广被信任的SSRI系抗抑郁"五朵金花"来治疗.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充满高度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方案,其隐患远远没有被揭示和被提 ...

  •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疗愈需要系统脱敏:1、脱敏的意义

    青少年情绪障碍最初表现出抑郁或者焦虑等单一现象,但随着病情发展,双相情感障碍快速循环.混合等复杂症状相继显现,神经系统的高度敏感是一个重要推手.由于高度敏感,细微刺激都会引起生理.情绪连锁反应,造成内 ...

  • 青少年情绪障碍疗愈之“生理反内耗”(药物治疗)

    青少年情绪障碍是包括了抑郁.躁狂.焦虑等病症现象并且动态变化的"适应症候群",导致了个人和家庭的生理和精神痛苦,并阻碍了患者的学习.工作.婚恋等走向独立和幸福人生的努力. 疾病的本 ...

  • 青少年情绪障碍疗愈之 “帮助孩子反心理内耗”

    罹患情绪障碍的青少年如同驾驶小舟走向独立人生的水手,没有掌握与狂风巨浪搏斗的方法,虽尽心尽力,却惊慌失措,精疲力竭. 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孩子找到稳住情绪的"压舱石".了解疾病真相.提 ...

  • 青少年情绪障碍深度思考:关于焦虑

    大多数青少年孩子都是从焦虑起病,并随后表现出抑郁症状,按照"抑郁共病焦虑"治疗. 遗憾的是,大多数医生和家长在讨论病情.确定治疗方案时都只关注了抑郁,忽略了更重要的"焦虑 ...

  • “适应症候群”是理解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好工具

    用"双相情感障碍"理解青少年情绪障碍症状及治疗的有效性和缺陷 这几年,我业余时间一直在<医脉通精神科>.<525心理网>.<大话精神>等公益科普 ...

  • 再谈愤怒情绪,如何使用“情绪智力”处理愤怒情绪

    昨天写的愤怒情绪文字,源自刚刚经历的失控体验,当然变成文字已经理性化,看不出失控失态来,这又给了几点提醒:不要相信一个人说的写的话而要相信这个人,不要相信语言文字本身而要突破语言屏障,要利用语言文字的 ...

  • 青少年情绪障碍和教育之殇:病理思考篇(情绪和情绪障碍)

    情绪是人的基本生理功能,是人受到各种欲望驱使而形成的生理反应.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鼓励对利他.克制.隐忍的所谓高层次需要(高级欲望)的追求,压抑个人对低层次需要(低级欲望)的满足.这种趋势造成了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