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教育我们成为“人上人”和“人中人”的所有老师、师傅和先生致敬!
至少在地球上,有生命感应的动物都有老师,动物的父母也兼有老师和学校的功能,除抚养外还需教会它们生存的技能,因自然环境所迫,动物的教育活动相比人类而言较为速成,若学习不到位便会面临死亡的威胁。人类因有智慧灵性,其成长和受教育过程显得比较漫长,甚至需要终身学习,其学习的对象或老师也会随其成长阶段而不断变化。
从幼儿园、到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大学属于专职受教育阶段,与老师的关系属于互有责任的紧密关系。成年后走向工作岗位,初来乍到则有可能遇见“师傅”,这是靠缘分和感觉的师徒关系,师傅非常重要但可遇不可求。再工作一段时期,有所感悟也有所困惑,则希望能遇见高人、大师指路解惑,若能有幸聆听到“先生”的授课,则为有福报之人。这里所说的“先生”是对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高人的尊称,他们会影响一代或几代人、一个民族乃至世界。
今天看了纪录片《先生》呈现的是近代大师蔡元培、梁漱溟、梅贻琦、陈寅恪、陶行知、张伯苓、马相伯、竺可桢、晏阳初等十位从事教育事业的大师。他们多数为美欧名校毕业,少数为本土自学成才者。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肩负使命的人,都是崇尚不拘一格的自由境界和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的宗师。其中有几个人经历过颠沛流离的西南联大时期,条件极其艰苦但学术水平却极其灿烂辉煌。当今,我们建设了不计其数的现代化的大学城,可就是出不了能称为“先生”的大师。我们的教育战略和机制确实需要进一步反思、探索和改革。
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近百年前便致力”学、教、做合一”的教育理念的创新,还有一位先生,毕业于耶鲁大学却终生致力于平民教育的晏阳初先生,晏先生真是高瞻远瞩,那时的的平民或贫民的教育问题如今依然存在。教育不只是为应试、上名校和找到好工作,成为“人上人”而做为;也更需关注贫苦和偏远地方的平民教育,并重视成为“人中人”的教育事业而有所做为。
师者,国家兴旺发达之依托,关乎千秋万代。虽然每年有一天能让我们想起老师、恩师,但这仍是不够的。教育的不均衡现象较为严重,那偏远的山区、那留守的儿童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子女的教育得到的关注还远远不够,这个问题关乎整个国民素质提高和幸福指数。现在,确实到了我们该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时候了。“人上人”毕竟是少数,“人中人”才是现实的幸福所在,这项普世的恩泽后代的教育事业才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努力奋斗。
最后借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先生说的一句话“我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把中国叫醒” 与大家共勉和思考。。。并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向教育我们成为人上人”和“人中人”的所有老师、师傅和先生致敬!尤其要向奋斗在最基层的乡村教师致敬!并向天下教师道一声:“您辛苦了!并祝您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