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是怎样炼成的?
文/于凡诺
一
与一个媒体朋友聊天,他突然问我:“你知道,正能量的观点是怎样炼成的吗?”
“啥?”
“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他说道:“我给你讲一个小故事”。
二
那是很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北京,在一家小媒体实习。
当时那单位虽小,领导却很牛,主要是说话语气用词很牛!
尤其是我的顶头上司,我至今碰见仍称之为刘总。那时候,他好像身兼编辑部和营销中心主任,据说公司的百分之八十的收入是他创造的。其实,他这部门总共也就三个人,属于典型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后来我才明白,这家所谓的媒体是擦边球,挂靠着正规军的牌子,其实是几个人在承包运作,跟私企一样,自负盈亏。
当然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倒不是这个。
而是我们一起去采访一家企业。
记得那一天,大约是因为部门其他两个人,一个请假,一个外出了。刘总走过来,突然告诉我,带上照相机录音笔,跟他去采访一家企业。
一番折腾之后,我们到了。
然而一进门,我就觉得那家企业所处位置不好,在一栋老旧低矮的楼层二层,偏西北位置,光线和气味都不是很好。
我们比约定时间略微早到了几分钟,没想到这家公司没有前台。突然门自己开了,我们正准备进门,就听见一个女人尖声训斥的声音冲击而来。正当我觉得有些尴尬的时候,好在很快刘总一眼看到了远处走来的老板,随后老板就领着我们去了一间办公室。
等到领导坐在老板的对面,一阵简单寒暄过后,采访开始,我在旁边给他们拍照。
一个小时后,我尿急,请示了一下领导之后,就出去了。
没想到这地方坑少人多,好几个人在排队。
厕所里还好几个人在吸烟,烟雾缭绕。
正在焦急等待时,我突然听见两个男生对话,“妈的,这是什么狗屁公司,两个月没发工资了,这让人怎么干活……看来,这公司也干不了多长时间了?”还有若干云云。
回去的路上,我把自己了解的信息告诉了领导。
没想到刘总似笑非笑,还有点不屑一顾地说道:“小黄,你知道我们采访企业的目的吗?”
我当时想了想,说道:“宣传包装他们。”
“不仅仅是宣传包装,这么说吧。你知道我们能够活着,主要就是两点。第一,公司成本少。第二,有企业买单。”
“所以,你不要以为,采访是写出真相,我们采访是写出企业认可的真相。”
“你要写企业想听的,企业愿意听的,否则谁为你买单。”
“我们的工作是要为买单的人服务的。”
“除非你无欲无求,就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写,那另当别论。”
“所以,你要吃这碗饭,就必须记住一句话。写作就如同你夸一个女人漂亮。如果不漂亮,可以夸她很有气质;如果既不漂亮,又没有气质,可以夸她善良;如果都没有,就夸她健康,气色好;如果健康也没有,就夸她服装好……总之,你必须要在这张八仙桌上打好掌,这才是本事,也才是硬功夫。”
最后那一次采访的标题,至今我还有点印象,赫然是一个企业家的格局与担当。
三
还有一次,很搞笑。
我们采访完一家企业后,不巧中间发生了一些事情,折腾了一些时间,最后来文章刚刚写好打出来了,当时的标题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不料这家企业却突然倒了,据说是资金链断了,老大四处筹借无果,只好挥泪断臂求生,解散了公司。
那么,这篇文章还发不发呢?
最后刘总过目,标题改成:一个企业家的梦想和实践,内容稍作修改调整,重点突出他为了梦想不断追求的精神。
我还记得,刘总当时说过的一句话,
写文章就像是做豆腐,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卖不出去长毛了是臭豆腐。
那时,他还强调说,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只要写出来的都是正能量,就永远有市场!
不过关于此,后来有一次,我还私下请教刘总:
“刘总,请教一个问题,我在读书时,老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关于这句话您怎么看?”
“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必须变通,比如说你在社会,市场需求就是更高的真实;假如你在官场,正能量就是更高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