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韬玉:晚唐诗人,其诗构思奇巧,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
贫 女
《贫女》是秦韬玉的代表作,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唐诗别裁》评价说:语语为贫士写照。全诗语言简丽,描画细腻,寄寓深刻,情真意哀,结句“为他人作嫁衣裳”为世人所熟诵。杜审言:唐代诗人,杜甫祖父。“文章四友”之一,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这是一首和诗,作者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此诗韵脚分明,平仄和谐,对仗工整,已是成熟的律诗作品。这首诗可谓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独”、“偏”、“忽”、“惊”、“闻”、“欲”等虚字,机括甚圆妙。
祖咏:唐玄宗时代诗人,与王维友善,其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诗描写了终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这首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自然。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
王建:唐代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称张王乐府。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韩翃:唐德宗时诗人,其诗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笔法轻巧,写景别致,传诵一时。这首《寒食》是韩翃的传世之作,因为这首诗,韩翃受到唐德宗的赏识,晋升不断,官至中书舍人,可谓是一首诗改变了命运。此诗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此诗通过乐景写哀景,讽刺南宋统治者沉醉在杭州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不思收复失地,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溢于言表。
陈陶:唐武宗时诗人,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
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是一首边塞诗,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顾夐:五代词人,词风绮丽却不浮靡,意象十分清新生动,情致极其悱恻缠绵。此词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情态与景物,表现并反衬出她在漫漫长夜中的孤寂与怨恨,既有文人词的细腻华美,又带有民歌风味,是写闺情的别开生面之作。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历来为人所传唱,称赏不绝。
王灼评曰:王逐客才豪,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严蕊:南宋中期女词人。出身低微,自小习乐礼诗书,后沦为台州营妓,改严蕊艺名。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四方闻名,有不远千里慕名相访。词人在上片申诉自己无罪,希望新任官员秉公定夺,予以释放。下片则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抒发词人对幸福自由的无限渴望。
全词笔墨轻灵,一气浑成,表现出词人的才气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