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子时,男女老少齐涌上山头大士阁抢敬头香,爆竹连天,远观山顶至两脊呈现一条火龙……
【散文】城山踏青观音会(3)
而神山,为什么在正式出版物多写为“城山”呢?据1992年出版的《浠水县志》作为“文物胜迹”记载如下:
城山位于七里冲村与三台村接壤处,距离县城17.5公里,离长江13公里。
城山有寨,寨址依山而立,全长近两公里,基址清楚可见,残存的城墙宽1米,高约为1.5米,为乱石垒砌。墙东北段,还保存有一处较完整的城门。
城山有气势磅礴而醒目的摩崖刻字。摩崖阴刻“云起处”3个大字刚劲有力。石刻长5米,宽1.2米,面积6平方米。单字长158厘米,宽120厘米,为明举人易之祯书。城山东麓有“鸢飞鱼跃”和一笔“龙”摩崖阴刻。
据《蕲水县志》记载:“城山……东吴孙权土城故址”,“一带数十里,皆孙周屯驻处”。明人“王三达因城址筑寨以避清”,“清同治五年(1866)王鸿业奉谕筑堡,累石为垒”。(第640页)
同一本书《浠水县志》的“风俗习尚”中有“城山庙会”词条:
城山地属巴驿镇(现并入巴河镇),在县城之西,距县城10公里,山峰峻峭。解放前有庙九重,以山顶大士阁观音石刻而闻名。
城山庙会每年三次:农历二月十九日(传说观音生辰日),六月十九日(传说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日(传说观音出家日)。以二月十九日观音生辰最盛。
江南燕矶、鄂城皆有群众奔赴庙会,会期5—7天不散。(第696页)
而在浠水县文化馆编写的《浠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选》一书中,张少华先生撰写的《城山》一文中指出:
据史志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国吴王孙权曾在城山安营扎寨,垒土为城,抗御曹军,故而得名。城山俗称“神山”。
——如果这条史料可信的话,那么城山的这座“古城”至今也有1810年的历史了。不过,三国时期,浠水是吴国地盘是肯定的,浠水境内的策湖(与孙策、周瑜训练水军有关)、散花洲(赤壁之战后犒赏三军而得名)等均与三国传说有关。
更确切的证据是:公元221年,孙权改鄂县为武昌(今鄂州),并在此称帝建都。当年吴国大臣们思恋江南故地,就编造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童谣。先建都在鄂州,后迁到南京(历史上叫建业)。因为有这个典故,毛泽东主席在《水调歌头 游泳》中,反其意而用之,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万丈豪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