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哲学】波普尔说,其实还有“第三个世界”
小
播
读
书
///
03/12 2021
只有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波普尔说,其实还有“第三个世界”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在传统的哲学普遍认为世界有客观和主观之分,也就是常说的“主客二元论”。
比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两种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它们的本质都是探讨世界的存在形式,是物质的或者精神的。
但是,波普尔从“存在”出发,认为有三种存在形式:外部事物的存在;思想意识的存在;关系的存在。从这三种存在形式,波普尔提出了三个世界:
世界1,是物理世界;
比如物质、能量和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也就是哲学中的客观的世界;
世界2,是心理世界;
包括感觉、意识等心理状态和过程,也就是哲学中的主观的世界;
世界3,是思想世界或者知识世界;
它的内容是思想,思想的内容可以被物质化,成为人造产品和文化产品,比如语言、艺术品、图书、手机、电脑等等,一切含有知识、思想的有形的物质。当然也包括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人的意识的固定对象,比如问题、猜想、理论、反驳等等,总之,世界3是客观知识的世界。
那为什么波普尔要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呢?
因为它们各自的特性是不一样的,尤其是知识的特殊性。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我们的主观的意识和客观的知识是融为一体的,知识是人的内心精神活动创造的,知识是不可能脱离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但波普尔恰恰质疑了这种观点,他认为,世界3的知识具有自主性,也就是它自己是可以不断生长和发展的,这其实有点奇怪,为什么知识可以脱离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发展呢?
波普尔认为,世界3的知识一旦按照人的思想创造出来之后,它们就有了不依赖于人的思想的独立性。或者说,世界3,只是在起源上是人造的,但它一旦存在,就开始有自己的生命。比如,数字序列是人创造的。
但是,奇数和偶数却不是人创造的,它们只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后果。即使人们没有意识到它们,它们也自主地存在于数列之中。简而言之,属于世界3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就像一棵树,一旦人种下之后,它们就可以自己生长一样。
波普尔认为,正因为世界3的这种特性,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从三个世界的关系说起,波普尔认为,宇宙的发展是从世界1到世界2,再到世界3的连续的过程,三个世界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世界1和世界2;世界2和世界3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相互作用,世界1和世界3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以世界2为中介,比如,人通过知识创造新的物质。
波普尔对世界1的发展过程的描述,以自然科学为依据,这是一个由无机物到有机物,再从无生命的有机物到生命的发展过程。
波普尔认为,由世界1到世界2的过渡的关键是:意识。正因为有了意识,才让我们产生了目的和意图,之后才发展出了语言、文字、艺术和科学等等人类特有的世界3。
世界2和世界3是人类特有的世界,而且波普尔更关注世界3。世界2指的是心理和思想的状态和过程,它是主观的;而世界3则是思想的内容,它是客观的。
人的感觉、意识、情绪是主观的,但知识是客观的,比如一本书可能没有读者,但是他依然是一本书。
更重要的是,世界3中的知识是可以增长和发展的,正因为知识可以增长,人类社会才得以发展。
那世界3的科学知识是如何发展的呢?
根据波普尔的科学发展观,科学知识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经常说,一个好问题比一个好答案更重要。
在一般情况下,问题不是人们有意识制造的,它们从猜测以及对猜测的批判过程中涌现出来,可以说,问题是人们创造活动所始料未及的产物。问题使得人们的主观意识集中于一个焦点,激发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问题在科学知识中的作用,充分显示了世界3对世界2的作用。
波普尔强调说:“我们的心灵和自我,没有世界3就不能生存,它们牢牢地固定在世界3之中。应该把我们的理性、批判和自我批判的习惯,都归结于理性与世界3的相互作用,应该把我们的智力发展也归结于这种相互作用。
简而言之,人的理性、意识和自我只是在世界2和世界3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发展、成熟起来”
波普尔认为:只有把客观知识的世界,和属于个人的主观世界区别之后,才会有知识自身的积累和发展,知识才能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而不至于仅仅存在于发明家的头脑里。
好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后面将继续分享这本书其他内容,我们下一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