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河西锁钥嘉峪关

黄土苍茫,天空澄碧,关楼雄伟。
我站在嘉峪关前,遥想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家小叔叔到东北出差,寄回一张黑白照片。当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照片时,我也挤着看热闹,听父亲说“这是在山海关拍的照片。”接着,他又叨了句:“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啊!”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却记住了“嘉峪关”这个地名。
今年4月,我参加了一个甘青环线游旅行团,行程安排有参观嘉峪关。
进入景区先路过“九眼泉湖”,湖畔有座建造嘉峪关主持者冯胜的雕像。冯胜为明开国元勋,因战功显赫而被朱元璋封为宋国公。明洪武五年(1372年),征西将军冯胜追击元朝残部,在平定河西后凯旋班师,路经此地时见嘉峪山与黑山南北相挟,狭谷穿山,危破逼道,西有讨赖河之险可据,遂在此建关筑城,扼控咽喉。因关城立于嘉峪山之麓,故称嘉峪关。
在导游引领下,我们从东闸门开始依次参观。
冯胜建关之初,只是一座占地2500平方米、城墙高6米的土城。其后历经168年的断续修建,至明嘉靖十八年完成关城现规模,总面积达33500余平方米,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关城以内城为主,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雄伟坚固。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城墙南、北中部各建一敌楼,城墙东、西中部各开一门,上建城楼。东门称“光化门”,表示旭日东升,瑞气普照大地;西门称“柔远门”,表示明王朝实行怀柔致远、安定西陲的治国方略。光化、柔远两门之外各建有瓮城围护。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东门外还有关帝庙、文昌阁、戏楼等建筑。
明弘治八年(1495年),在柔远门外又套筑了一道“凸”字形城墙,构成一个罗城(即外城),在城墙应敌正面全部用砖包砌,非常坚固。外城墙比内城高2.7米,嘉峪关正门和关楼建在与内城东西中轴的延长线上,形成了城外有城、迭门重城的格局。外城南北两端建有“箭楼”,用于观望关西、关南、关北的烽火。
我们来到内城西北的角楼,导游说:“大家从这里可以眺望嘉峪关的全貌。它由内城、外城和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特别是关城两翼的城墙,北与“西部八达岭”之称的黑山悬壁长城相连,南与明长城的第一座墩台——讨赖河墩相接,与外壕、墩台、烽燧等一起组成的防御体系,依山傍水、地势天成,攻防兼备。这里既是明长城西端起点,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素有“河西咽喉”、“边陲锁钥”之称。
那么,明长城从山海关一路逶迤西来,为何将嘉峪关作为终点呢?导游介绍说,嘉峪关防线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它的外围,有着更大的天险和天堑作屏障。
在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衔接处,耸峙着一座绵延千里的高大山系——祁连山脉。它西起当金山口,东接六盘山和秦岭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山体庞大,山势险峻,雪峰冰川广布,气候寒冷,地广人稀。因古匈奴称天为“祁连”而得名。
祁连山脉向北至中蒙边境,主要是广袤无垠的大漠戈壁,但其南缘断续分布有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和雅布赖山等。这片山地东西长1000多公里,南北宽20-200公里,海拔1500-2600米。西部的马鬃山黑岩裸露,岩峰尖削,山岭间地形平坦开阔,可东西向通行,南北向梗塞。马鬃山以东的山体较窄,南陡北缓,隘口较多,山形险要。这片山地与祁连山脉之间,自然形成了一条走廊地带,因地处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走廊北侧的这片山地又统称为“走廊北山”。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全长1200多公里,宽数公里至100多公里,沙碛、戈壁和绿洲断续分布。因受高山融雪影响,形成了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农牧业比较发达,物产丰富,人口较密,交通便利。控制河西走廊,北可阻击少数民族侵犯中原,南可阻断青海高原与北方少数民族间的联系,西可保障中原地区至新疆和中亚的古丝绸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汉代以前,河西走廊就是中原王朝与西域进行经贸和宗教往来的古道,曾先后被西戎、月氏、匈奴等少数民族占领。为保卫河西走廊,汉王朝从贺兰山麓到敦煌以西,开始修长城、建关塞、屯兵戍边,据险防守,势力最远时可达玉门关和阳关。公元前121年春,汉将霍去病率军从陇西出发,渡黄河、沿大通河由门源一带进至河西走廊,在武威附近击败匈奴休屠王。同年夏,霍去病率骑兵数万出贺兰山,沿沙漠北缘绕道居延海向南作大迂回,经酒泉西侧东进,在张掖附近大败匈奴。同年秋,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众归汉。收复河西后,汉王朝在河西走廊先后设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交通。
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只起稽查往来行人的作用。冯胜收复河西地区后,其势力曾西抵玉门关。后因国力所限,明王朝对嘉峪关以西地区难以投入更多精力经营,最终选择了以嘉峪关为明朝边界,但还保留着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州、赤斤蒙古、哈密等七卫,作为关西地区的前哨阵地和缓冲屏障。随着土鲁番和蒙古势力的进逼,关西七卫被迫东迁,嘉峪关防线逐渐暴露。与此同时,嘉峪关在建关后的一百多年里,被不断加固扩建并修筑两翼长城,至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形成了现有防御体系。河西走廊东西狭长,三面受敌,民族关系复杂,西有土鲁番进逼、北有蒙古侵袭、西南有鞑靼骚扰,故嘉峪关战事频繁,防守压力巨大。
《甘肃通志》称嘉峪关为“诸夷入贡之要路,河西保障之喉襟。元明以前,西域使者进贡都要经过玉门关。明筑嘉峪关后,玉门关逐被废止,嘉峪关成为哈密进入河西走廊、西域贡使前往中原地区的唯一法定路线。在明代,“开关通贡”是一种外交姿态和方式,而“闭关绝贡”也是其震慑四方的手段。至清代,河西走廊成为中原地区到达新疆的一条重要商路,新疆的棉花、葡萄、羊、马、骆驼、羚羊角和南疆的玉石等经此运往内陆,内陆的茶叶、丝绸、棉布、瓷器、药材等也经嘉峪关运往新疆和中亚各地。清嘉庆年间,新疆各地相继建立朝贡贸易点后,嘉峪关遂失去了统筹控制朝贡贸易的作用,开始转向日益增多的往来商旅征收关税,成为控制贸易的主要关卡。
嘉峪关有过记载的历史人物有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等七位。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林则徐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1842年10月途经嘉峪关时,曾留下“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的诗句。清同治五年(1866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为确保兵员物资运输通畅,修筑了从陕西长武至嘉峪关全长3000多里的陕甘大马路,路旁遍植柳树(俗称“左公柳”)。后为西征新疆阿古拍政权,又将陕甘大马路西延至新疆,北路直抵精河,南路直达喀什。收复新疆后,他还在嘉峪关整饬军务、维修城墙和关楼、加强税收管理,并手书“天下第一雄关”刻匾悬于关楼之上。
参观结束前,导游对我们说:“嘉峪关的历史,既是中华民族抵御边境侵略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经略西域和中亚的历史。”站在嘉峪关外,南望祁连绵亘千里,雪峰玉立;北瞩龙首黑山如墨,长城蜿蜒;西瞰苍茫大漠戈壁,浩瀚连天。当我们踩着光滑的石板路重新走进关城时,仿佛听见了当年驼铃叮咚、战马嘶鸣、胡笳愁绝、刁斗催晓之声,仿佛看见了持節使者、商贾驼队、虔诚信徒东来西往,穿关而过。
如今的嘉峪关虽已失去了边关要塞的军事价值,但穿行在河西走廊的兰新铁路和连霍高速仿佛在告诉我们,这条古丝绸之路正在展现其蓬勃的新姿!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0)

相关推荐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丝路西去出阳关,碎叶东归入玉门

    前言:李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 8天河西走廊自驾游详细攻略04

    第6天 行程:嘉峪关→敦煌,G30连霍高速-G3011柳格高速,364公里,116元,约4小时50分钟:或选择312国道,377公里,约7小时. 相关历史: ·嘉峪关:明朝初年,征虏将军冯胜发现了河西 ...

  • 一条前往河西走廊的计划,一次实践书本的经历——走!我们去旅行

    计划一次暑假旅行,就是计划一场吃喝玩的盛宴,否则就太对不起一年的卖力苦干.当然若不对旅行赋予一点知识探究的色彩,那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正在努力培养祖国的下一代. 这一次,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是河西走廊. 首先 ...

  • 河西走廊:得之者可安天下

    在我们传统观念中,中原是文教昌盛.礼乐兴隆.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的风水宝地,西北边陲则充斥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黄荒蛮气息. 但是翻开历史的卷轴,目光注定会被黄河以西.祁连山 ...

  • 魏晋墓砖壁画里的故事之一

    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历史风俗文化,也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古人的生活.这些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历史文化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绘画,朴实.简洁.生动.趣味,其中所表达的故事丰富多彩,从本期开始,我 ...

  • 行走丨北川羌城掠影

    初到北川,有一种既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因为北川新县城是一个具有羌民族特色和风情的地方, 高耸入云的羌碉,婉转悠扬的羌笛,色彩绚丽的羌绣,热情奔放的羌族舞蹈,甘洌醇香的青稞咂(zā)酒,无不显示出其独特 ...

  • 行走丨十里香

    洪洞县恒富大道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在县城的北面.早晨六点,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是初夏的太阳,你走出尚客优酒店大门的时候,就感觉到阳光的热度. 迎着太阳,你走在人行道上.小县城还没有完全苏醒,很少的车辆 ...

  • 行走丨初夏浅浅,绿意染心扉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光阴如水般流逝着,还正陶醉在四月的花香里,初夏的风,伴着暮春的柔柔细雨,翩然而至. 翻开五月的扉页,又一波花红在倾情绽放,玫瑰花,芍药 ...

  • 行走丨黄河龙门与韩城

    黄河陕西侧晋陕大峡谷的尽头,是历史文化名城韩城.韩城的黄河龙门与山西河津禹门口是同一处黄河峡谷. "黄河三激浪,平地一声雷" 说的就是龙门浪急,惊涛扑岸的壮观景象. 龙门的位置正是 ...

  • 行走丨历史不会忘记(组诗)

    <历史不会忘记> 岸英 岸英 伟岸之英 永福 永福 人民之福 七十多年了 一个熟悉而年轻的身影 仿佛始终未曾远离 挨饿坐牢喝过洋墨水 扛枪从军反击纳粹狼  "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 ...

  • 行走丨中条山·五老峰

    出运城往南,就能看见中条山,犹如由东北向西南的巨龙,横卧绵亘于晋豫秦之交界处.它与黄河相依而行160余公里,占据着河谷盆地的金三角地带,为中原与西北的天然分界. 我在运城修养空闲时间,走了几处名胜古迹 ...

  • 行走丨五月,赴一场田野的盛宴

    五月,特别适合去郊外田野走一走. 嫩绿的禾苗在明媚的阳光里,拔节.生长.狗尾巴草在田埂盛放,弯曲的穗儿,在微风中跳一曲暮春的舞蹈,摇曳的身姿,婆婆娑娑.紫云英.小白菊趴在狗尾草的脚边,舒展身儿,迎风含 ...

  • 行走丨中原写意:仙门山暮春拾句(组章)

    <登仙门山> 其实在仙门山,我并没有看见神仙.那些仙风道骨,那些羽化登仙,其实都离我很远. 在云间,我只看到开山的人.他们打通了一线天,他们将根系扎进石头的古树精心修剪,他们在神道上垂下两 ...

  • 行走丨宁波郑氏十七房

    "北望中原关山阵阵滎阳梦 风雨百年灵绪留芳十七房" 五一长假,和风暖阳 我与家人走进我外公的出生地 宁波郑氏十七房 澥浦山.泥螺山 挡不住东海洋面的紫气 一支举族南渡的郑氏 深吸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