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养阳法

别再这样耗损阳气了!给你两个养阳法,把缺失的的阳气养回来!

中医养生   2021.08.21 土豆微信

立秋已过,夏季的炎热将逐渐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湿和寒,向来阳性能量弱的人要格外小心了。
根据2021辛丑之年的五运六气特征,今年司天之气(统主上半年气候变化)是太阴湿土,在泉之气(统主下半年气候变化)是太阳寒水,预测下半年的秋天和冬天将是寒湿偏盛,所以很有必要提前养好阳气,有备无患。

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中医讲:「世界上的一切疾病都是本气致病,人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体九窍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素问.天元纪大论》论述了宇宙中「元气」不断运动变化的规律,文中引《太始天元册》云:「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彰」。
以上寥寥数语,已勾画出天体演化和生命发展的一幅轮廓。宇宙造化根于元气,五运循行,六气敷布,是天体运行的规律,也是总统大地万物生长变化的共同规律。其中自然也包括人体在内。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人的生命活动、生理病理变化都是气的运动变化的结果。
元气及其运动变化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广义的元气即是先天父母之精气、后天饮食水谷之精气和大自然之清气混元一体之气。因其相对有形结构而言应该属阳的方面,故谓之阳气。
既然宇宙是「气」,人身一小宇宙,自然也是由气构成。《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病即是「气」病。世界上人的一切疾病都是人病,也都是气病。
「世界上的一切疾病都是本气致病」即是说世界上的一切疾病都是人本身的阳气出了问题!
现代人日常的很多习惯都在损耗着自身的阳气:经常熬夜,阳不归根;压力大,阳气外张;嗜食寒凉,脾阳受损;久坐懒惰,耗散阳气……

阳气不密,身体会有三个「特征」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当阳气不足时,病症都会找上身来!
中医认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当你的阳气处在一个固秘(饱满)的状态下的时候,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而人体所有器官、吃进去的食物、各种营养成份,这些东西是属于阴。因此阳气只能养,而无法补。

阳气不到,身体会有这三种表现

1
手脚冰凉
阳虚则生外寒,阳虚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手脚冰凉。这是因为四肢末端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血液循环差。
虚得越厉害 ,手脚的温度就越低,症状严重的人,膝盖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凉的。
不过有一种冷需要和阳虚的冷区别开来,就是四肢末端冰凉:手到了胳膊那里就不凉了,脚到脚踝以上就不凉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不是虚,而是堵了。往往是由于肝气不顺畅,导致气血壅滞,阳气闭塞于内,不能通达四肢。此时需要行血气,而不是单纯的养护阳气。
2
怕寒、怕冷还怕风
阳气足则机体功能状态就饱满,阳气虚则化生的热量不够、抵御外寒的能力也差。
这种怕风怕冷是长期的,不是暂时的,穿的衣服总比别人多,耐热不耐寒,常年体温偏低。头怕风吹、后背怕凉,但生病很少发高烧,往往是低热,到37度多就很难受了,吃退烧药也不好退。
3
频繁感冒咳嗽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说:「邪风之至,急如风雨」,意思是说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的时候,如风雨般迅速,让人防不胜防。
阳气足的人就算病了,症状看起来很严重,但来得快去得也快;而阳虚的人反而症状轻微,好得慢。
因为疾病症状是阳气与外邪争斗的表现,阳气充足则「战况激烈」;阳气不足虽「战况缓和」,但邪气反而会直接入侵身体深处、缠绵反复,自然就好得慢。

饮食+灼艾把缺失的的阳气养回来

阳气是生命之本,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容易产生诸多不适,那这个季节我们该如何养好阳气呢?
1
以温热之物,固护阳气
食物入口,与药物治病同一道理,性味合于人体则除病健身,不合于人体则增病损身。寒凉的食物会有损阳气,温热的食物能固护阳气。
从「四气」讲,可以分三类,即平性、寒凉、温热。温热性食物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常见的食物有黑大豆、南瓜、韭菜、辣椒、大蒜;牛肉、羊肉、鸡肉、鸽肉、虾;荔枝、龙眼肉、大枣、栗子、核桃肉、生姜、小茴香、花椒等。
介绍几个阳虚人群常用的食疗方:
1、以怕寒怕风、容易流清涕表现为主的人群,可用生姜30g、葱白3段、红糖30g煎水温服,以助阳散寒;
2、以吃生冷食物后容易腹痛腹泻表现为主的人群,可用生姜30g、胡椒10g、猪肚4两炖汤,以温中;
3、以妇女月经量少痛经,遇温则减,伴随四肢冰冷表现为主的人群,可用当归30g、生姜30g、红枣5个,羊肉4两炖汤或鲜艾叶100g、生姜30g、炒鸡蛋,以调经散寒;
4、以平素夜尿频多、腰膝酸冷表现为主的人群,可用巴戟30g、金狗脊30g、金樱子30,乌鸡半只煲汤,以固先天之本。
2
以艾温灼,养好阳气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的方法。《扁鹊心书》中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的说法。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使阳气充足。
介绍几个常用的艾灸养阳穴位:
1、健体强身穴位组合,选穴足三里、气海、关元,以补脾肾阳气。每穴灸10分钟,每2-3日一灸,连续3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间歇1周。
2、容易受寒感冒咳嗽穴位组合,选穴肺俞、定喘、肾俞、气海、关元,每穴灸10分钟,每2日一灸,连续1个月为一疗程,疗程间歇1周;
3、让纯阳之力通过穴位进入人体,享受艾绒的温灸,养好阳气,体内阳气充足,自然就能通畅地达于体表,各类阳虚之症自然会慢慢改善。

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审核:卢药师

编辑:三七小妹

四十不补,五十受苦!吃4样、做4事、按4穴,让你补足阳气

中医养生 2021.08.25  土豆微信

中医认为“人到四十,阳气不足”,因此便有“四十不补,五十受苦”的说法。随着岁数增大,阳气生发很困难,阳气越来越少,疾病也就越来越多,那么如何补充阳气呢?

肾阳乃为一身阳气的根本,补阳气从肾入手再好不过了,今天教大家几个超简单的方法!

常吃4宝物

我们日常饮食中,可以通过汲取食物的精华来温和养阳。
比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一定要多吃。除此之外,山药、芡实、核桃仁、白果、莲子、猪腰、猪肚、韭菜、桑葚、荔枝、海带、紫菜、乌鸡、香菇、豆豉、枸杞、板栗、泥鳅等食物都是补肾精品。

01补肾汤

做法:
西洋参6克,女贞子3克,旱莲草3克,丹参3克,覆盆子3克,陈皮3克,每日煲汤服用。

02补肾豆

材料
一斤黑豆,沙苑子、白蒺藜、菖蒲、炒杜仲、补骨脂、大茴香、核桃仁各6克。
做法:
1、大茴香加上前面5种药材熬汁,水没过药,然后开始煮半小时,去渣取汁;
2、泡黑豆于药水中,泡4个小时,让黑豆吃满药力;
3、煮豆子,这个时候加入核桃仁和少许盐(最好是大粒子的海盐,如果没有用食盐也可以),煮到豆子没有硬心、黑亮为止。

03补肾粥

原料:
黑豆(1小把)薏仁(3把)大米(2把)黑芝麻(1小把)核桃(2个)。
做法:
1、所有原料泡一小时;
2、将原料放入砂锅,煮粥,煮好后加红糖。

04补肾茶

原料:枸杞子、茯苓各5~10克,红茶6克。
做法: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为细末,每次取5~10克,加红茶6克,用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每日2次,代茶饮用。

常做4件事

01晒太阳

养阳最简单的方法晒太阳。晒太阳背光而坐最好,因为背部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经络——督脉。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
一般晒太阳的时间最好选在上午10-11点之间,或者下午16~17点之间,此时阳光比较充足,光线也比较柔和。晒太阳的效果最好。中老年人晒30分钟左右即可,千万别隔着玻璃晒太阳,那样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02搓拉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所以经常进行一些耳部锻炼,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双手空闲下来,看电视的时候都可以按揉按揉耳朵。

03晚上泡脚

泡脚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通过刺激足部的穴位达到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晚上9点泡脚最护肾。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补肾,是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04踮脚走路

踮脚走路时,前脚掌内侧、足大拇指起支撑作用,而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经过此处。
这样可以按摩足三阴,通过足少阴肾经温补肾阳每天踮起脚走10分钟左右,中间可以走走停停,累了休息,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就可以。

常按4穴位

肾俞、命门、关元和太溪是养肾护肾的穴位,无论男女都适用,每个穴位每天分别按揉5分钟,只要坚持一个月,将明显感觉到肾气十足。

01肾俞穴

位置:肾俞穴与命门穴的位置持平,就是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
功效:肾俞穴是肾经的主要穴位,如果经常按压的话能够强壮肾气,增强你的肾功能,特别是对月经不调、性冷淡有很大的帮助。

02关元穴

位置:在人体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下量出四指宽的距离,就是关元穴。
功效:关元穴就像人身体的一个阀门,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让它不泄漏,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身上元阴、元阳的蓄积之处。

03太溪穴

位置: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
功效: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

04命门穴

位置:命门穴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通俗地说,就是后背正中腰部,和肚脐相对的位置。
功效:对于男人,它是壮阳大穴,对于女人,它是驻颜美穴。补肾壮阳、暖宫备孕都少不了它。

审核:卢药师

编辑:三七小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