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最高的格局,真有人能做到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我们先不说历史上有谁做到了,也不说自己能否做到,我们回到根本,回到《岳阳楼记》,去探索一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01
▲
《岳阳楼记》大意
全文太长,这里就不贴出来了,大致分五层。
第一层:写作背景;
第二层:总写岳阳楼所见之景;
第三层:景与心情——看到天气不好,于是心情郁闷忧愁;
第四层:景与心情——天气好了,心情也喜洋洋起来了;
第五层:发表感叹和议论。
02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前两层在这个问题中不重要,直接跳过。
第三、四两层通过景色描写心情之后,范仲淹写道到,自己追求古代贤人那种高尚的心态,却总是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呢?他给出了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你喜欢吃小龙虾,所以看到麻辣小龙虾就会感到开心,但是一摸口袋发现没钱,就感到悲哀,这就是以物喜、以己悲,格局是不是太小了点?
我们不免会问,范仲淹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他难道就没有追求了吗?不是的,他在后文也给出了答案,范仲淹的追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就很明显了,范仲淹作为一个朝廷重臣,又是一个名扬四海的文人,他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心中装着的,只有“天下”二字。
这不是一种境界,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念——国家繁荣富强了,就是他最大的快乐,反之,国家衰败,就是他最大的苦恼——宋仁宗时期,宋朝已经很穷了,有些地方甚至爆发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要不然宋仁宗也不会搞什么庆历新政,后来也不会有王安石变法。
百姓日子不好过,皇帝的日子也不好过,全国上下都在求变,而范仲淹就是那个希望可以改变世界的人,他心中有坚定的信念——让国家强大起来,为君分忧,为百姓做实事。
03
▲
有谁做到了?
我们把范仲淹的核心思想提炼一下,其实就是“小我,大天下”,这样是不是就好理解多了?
历史上做到这一点的人,还真是不少,国金中外都有。
中国代表:袁隆平
袁隆平先生就是与我们生活最亲近的“小我大天下”的代表。
袁隆平先生基本上是凭着一己之力,解决了全球十多亿人口的饥饿问题,他不过是一个普通农民。
我们知道,中国的朝代更替,就是一个吃饱与饥饿的轮回,当某个朝代太过富强,人口随之增长,但农业生产力不够养活那么多人,老百姓吃不饱肚子就会起义,国家陷入战乱,死一波人,农业生产力跟得上了,就开始和平年代,皇帝什么都不用做,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就能成为明君,等到修养够了,国家又开始强盛起来,人口又多起来,便陷入轮回。
中国如此,国外也如此,怎样才能吃饱饭,是前面几千年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问题,直到1974年春天,袁农平先生亲自培育出的杂家水稻“南优2号”,一亩地产量高达628公斤,引起了全国的注意。
后来在不断的推广和研究中,袁隆平先生把水稻的产量再次提高,解决了几千万人吃饭的问题,当时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却能养活全世界22%的人口,袁隆平先生并没有把这个功劳独占,而是把种植技术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因此说袁隆平先生凭一己之力解决了这个世界的饥饿问题,一点也不夸张。
时至今日,80多高龄的袁隆平先生依然住着平房,过着普通人的日子,依旧奋斗在试验田中,继续为国家和人类付出心力。
国外代表:居里夫人
拿国外来说,小学课本上就学过的居里夫人,她和丈夫一起,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从沥青铀矿石中提取放射成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两种全新的化学元素:钋(Po)和镭(Ra)。
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人,后来他又成功地分离雷元素,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如果居里夫人申请专利,她必定成为大富豪,但她选择把方法公布与众,人们也在她的指导下,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最终居里夫人却因为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得癌症去世。
袁隆平先生和居里夫人,他们本来可以凭借自己的伟大发明,永远躺在功劳簿上,几辈子也享用不完的荣华富贵,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这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又是什么?隔着中西方文化差异,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小我,大天下”,难道不值得为他们点个赞吗?
喜欢记得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