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经久不衰的背后|高情商才是取胜之道

共3769字,建议阅读时长13分钟

今天咱们聊聊:商业上的坑蒙拐骗。
最近大连金州区的王书记和卢主任彻底火了一把。事情源于王主任拒绝防疫登记身份证信息,只愿留下手机号做简单登记。志愿者拒绝放行后,女子拿起电话打给了社区卢书记。
卢书记“深谙官场之道”,便向志愿者“打起了招呼”,要求放行。面对“特权阶级”,25岁的志愿者小张霸气回怼:那以后是不是都简单登记就行了?我管他谁呢,凭什么不写?你如果要这样的话,我们的工作没法做了!
于是,“面对职场女上司王主任,如果你是卢书记,应该怎样做才能脱险”这一话题引发了热议。
少年时期意气风发,见到不爽的事情大可以say no。就像志愿者小张,道德高尚,嫉恶如仇,不肯做半分违背良心的事情。但如果你是卢书记,又该怎样做?
事实上,官场、职场、生意场都是一样的道理,必须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面面俱到才能成事。
有人说做到两全实在太难,卢主任既遵守社会规则,又不得罪王书记,怎么可能?
就这件事情而言,我认为此题有解。卢主任如果把“招呼放行”的话更换为“我一会替她登记信息”会发生什么?
两种可能,一种是小王同意,痛快放行;另一种是小王仍然不同意,怎么办?
那就继续要小王按照规矩办理,去和王书记沟通。王书记是领导,要怎样沟通才能既让领导同意,又让领导满意呢?
站在对方角度讲清楚状况,然后一定要哄着对方“这次您先填一下,下次您提早跟我打个招呼,我来帮您填。”亮出好话,给出解决方案。
这就好比做生意,碰到熟客结账让你抹个零头,你抹还是不抹?
如果你是老板,不抹就成了死板,抹了就会让对方觉得有面子,下次还会再来光顾你的生意。所谓求财不求气,被人占点便宜不算什么。
但如果你是个员工,角色不同,才不用管这三七二十一,这生意爱光顾就光顾,不愿意光顾就慢走不送。
人们常说,做生意就是无商不奸。其实"无商不奸"是后人杜撰而来的,这个词语应该是“无商不尖”。
里面有个典故,源于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卖家在量米时,会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
银货成交后,商家再在米斗上加米,这样一来,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也就是说,但凡做生意,总要给客人一点甜头。
懂得给客人让利,客人得到好处,自然觉得你办事地道,愿意多捧场,这就是做生意的诀窍。
最近两天,海底捞开设奶茶店,引起了广泛关注,定价每杯9.9元,还可以续杯。于是“给我9块9,我能喝垮海底捞”的梗甚嚣尘上,让海底捞又火了一把。
海底捞为什么可以”经久不衰“?源于三个字:高情商。
海底捞不仅卖情怀,更是卖态度,让客户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这种体验给人感觉非常好,于是选择海底捞的人络绎不绝。
当然,一切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开饭馆都是耍流氓。为什么要搞情怀营销和服务营销呢?让顾客和职工满意了,你的钱包自然也会很满意。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所以,做生意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懂人心”。
比如海底捞的“懂人心”体现在各种小事中。一次,有顾客在海底捞吃完结账时,看到自己消费的账单是250元,非常不友好的一个数字。海底捞的结账员看到后,立刻在账单上优惠了1元,变成了249元,这个举动让顾客看到后觉非常感动。
后来顾客把这件事晒到了网上,引发了大众的一致好评,纷纷跟评自己在海底捞就餐时遇到的暖心小趣事。渐渐地,海底捞无微不至的服务开始被人们认可了。
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奇男子,张勇的管理方式不同于一般的餐饮管理模式。海底捞之所以成功,最大的法宝要属“对员工的信任”与“最大限度的授权”了。
开放授权并没有使下面的员工“滥用职权”,而是使他们站在了“主人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为了不辜负老板的授权,每一位服务人员都付出着更多的努力来回报这份信任。这就相当于别的餐饮店是一个老板和一群服务人员,而海底捞是一群老板一起经营。
所以,当大家水平一致的时候,了解下属和顾客的深层次需求才是取胜之道。
美国学者弗兰西斯曾说过:“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可以雇佣一个人到固定的岗位工作,可以买到技术。但你买不到热情,买不到创造性,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所以你不得不设法去争取这些。”
海底捞正是一个这样的地方,所谓求财不求气。出来做生意就是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低放软,该和气的就要和气。但是碰到无理要求,该硬气也要硬气,一定不要任人拿捏,就像上面提到的卢主任。
不戴金箍,如何救你。戴上金箍,如何爱你。
最近重温了一下《大话西游》这部电影,当年首映的时候,票房奇差,后来才慢慢被人接受。现在回头看,每一幕都是经典,为什么?
时代在变化,一直用老眼光去看待事物,便会显得格格不入。有时候,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便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大话西游》最后一幕场景,是夕阳武士对紫霞说的一句话:你看那个人,他好像一条狗唉。诉出了至尊宝的无奈,也道出了中年人的无奈。
其实人到了中年,当你负重前行的时候,就会面临着这样一个“囚徒困境”。如果你不憋屈,你的家人就会憋屈。所以人为什么要学会“坑蒙拐骗”,其实就是一种应对世事的套路。
1988年,杭州市优秀青年教师马云,在杭州西湖边上发起了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小有名气。于是他眼睛一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创办一家翻译社,海博翻译社就此成立。
海博的翻译社起初月利润大概200元,除去房租700元,净利润>-500元。
为了将自己的第一份事业维持下去,马云背着麻袋,毅然决然地跑到义乌进货,卖鲜花、卖礼品、卖衣服,做了3年小商贩才积累起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养活自己的事业。这才有以后的机会接触互联网,成为“马爸爸”。
马云尚且如此,在活不下去的时候,该用的手段就得用。说穿了,一个人、一件事的生存力强不强,就要看你对事业的决心有多大。
长征路上吃草皮跨雪山,面对天大的艰难,最终也还是取得了胜利,这就是所谓的信念感。人一旦有了信念感,就会更加专注于自己希望完成的事情,会更容易成功。
从这个角度来讲,有了信念感,吃的苦、受的委屈也就不觉得怎样了。所以,人必须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做一些让自己难受的事情,才会好好珍惜拥有的一切。
为什么要让男人在自己身上花钱?为什么会有彩礼这种习俗?为什么婚礼就是要大操大办?这些事情并不是要让对方证明有多爱你,而是加重了分手成本。为什么我和很多姑娘讲:不要随随便便把自己嫁了,一定要风风光光,宣告天下。
只有付出了成本,才会被格外珍惜。有人认为,这不符合传统美德。这里一定要记住,美德和人性往往是背道而驰的两种东西,不要光想美德而不想人性。“懂人心”才能活的长久。

人性在商业的实践操作中才是重中之重。当你懂得了人性、符合了人性,你会发现,自己无往而不利。但如果你把人性搞反了,你不委屈自己,专门委屈他人,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圈子抛弃。
以开馆子为例,比如小馆里面有一道招牌菜,广受欢迎。如果只依仗着这道菜好吃,而忽略卫生和服务,做餐馆可以,但是想做大、做强就会很困难。
事业要扩张,首先要搞清楚的,不是你的菜好不好吃,而是你的菜能不能标准化?能不能快速出餐?
包括现在很多餐食,直接使用料理包,虽然从营养学上来说这是非常不道德的,但是从品质的稳定度来讲,这是唯一的出路。中餐标准化以后,一定会走上类似麦当劳、肯德基的快餐路,一套标准化流程下来,菜品价格也会降低。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像外婆家这样的连锁店,一顿饭人均大概只有三五十,可是如果去苍蝇小馆吃饭,反倒人均要百来块,为什么?
因为批量采购、快速出餐、料理包加持,效率高、成本低、速度快非常适应现在大众普遍要求的快速、高效、实惠的心理机制。
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做生意必须要符合市场的消费规律。像元气森林一样,先把价格定为10元钱,再通过打折降到5元,大家觉得合理,又会觉得占到了便宜。
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环境之下,生意想要顺利活下去、做强做大,其中的套路都是不同的。
我们上半集就先聊到这,下半集和大家聊聊:生意怎样才能做大做强?怎样才能利用人性将生意发挥到极致?这一集先到这里,下半集再见。
写在最后: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商业上的“坑蒙拐骗”也是一种“套路得人心”之道。海底捞的成功告诉我们,老实本分做生意可能会湮没在大环境下,剑走偏锋、绕道而行可能才是生存之道。
之前讨论过“厚道”的魔力,厚道自是:不刻薄、待人诚恳。很多案例告诉我们:作为群居生物,只为自己考虑而不懂得为他人让利,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压。生意的本质就是让双方满意达到共赢的,人性亦是趋利避害的,所以想要有所成就,只从自身角度出发去获利多半会中途崩殂。
滴滴、美团为什么可以活跃在市场上,除了弥补了原有模式的弊端,更是因为他们的补贴让大众觉得“占便宜”了。所以把握人性绝对是场必修课,其实大众心理是有迹可循的一件事情,很多事情转换一个思维便可以得到一个最佳答案。复杂的人情世故要怎样才能洞悉呢?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才能得到一个最优解?这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事情。
--简简

本篇文章节选自《干嘛电台》-脑洞大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