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季氏篇(九)

  一、原 文  
季氏第十六

16.0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二、释 解  

老师说:“君子知天命之可为和不可为的聪明智慧,来自于对天道仁德的体悟和把握。从生生不息的天命自然中获得知识智慧的人,是拥有上等知识智慧的人;通过学习,从大人和圣人的法语教导中学习而得到知识智慧的人,是拥有次一等知识智慧的人;遇到困境了才去学习,这样所能得到的知识智慧是又次一等的知识智慧了;遇到困境还不知道要去学习,这样的知识智慧就是下等的蒙昧无知了。”

  三、释 字  

《说文》:生:进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属皆从生。所庚切。

《玉篇》:生:所京切。产也,进也,起也,出也。

汉字“生”甲骨文像草木从地面长出之形。《说文》:“生,进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即草木出土而生,便有生生不已、向上长出之势,故有进义。本义指草木生长,引申指生育、出生、生产、发生,又引申指活着、生存、生命等义。

《说文》:困:故庐也,从木在囗中。苦闷切。𣏔,古文困。段注:庐者,二亩半,一家之居。居必有木,“树墙下以桑”是也。故字从囗木。谓之困者,疏广所谓“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也”。困之本义为止而不过,引伸之为极尽。《论语》“四海困穷”,谓君德充塞宇宙,与“横被四表”之义略同。苞注曰:“言为政信执其中,则能穷极四海,天禄所以长终也。”凡言困勉、困苦,皆极尽之义。

《约注》:困:俞樾曰:“困为故庐,经传无征。且木在口中,于故庐意亦无取。今按困者,捆之古文也。木部:'捆,门橛也。从木,困声。’困既从木,捆又以木,重复无理,此盖后出字。古字止作困,从口者,象门之四旁,上为楣,下为阈,左右为枨也。其中之木,即所谓橛也。《曲礼》云:'外言不入于捆,内言不出于捆。’郑注:'捆,门限也。’捆有限止义,故古文从木从止,会意。《广雅·释宫》云:'橛机闑𣏔也。’是即以𣏔为门捆字。然则困、捆之为一字,可知矣。凡困极、困穷之义,皆以限止一义而引申之。其后引申义盛行,而本义反为所夺。乃更造从木之捆,又或从门作阃。而困之即为门橛,无人知矣。”舜徽按:俞说是也。《荀子·大略篇》:“和之壁,井里之厥也。”《晏子春秋》作“井里之困也”,即以困为捆。

汉字“困”甲骨文从囗(门周四框之形),从木,会立于两扇门中的木橛之意。作用是限制门的转动,故古文从止木,是捆的本字。本义为止门的木橛,此义后作捆。引申指陷于艰难窘迫中而无法摆脱,或使陷于艰难窘迫中。又引申指匮乏、贫困、艰难。或指精力不济,疲乏,困倦。

  四、素 说  

前一章通过“君子有三畏”的教导,期望人们从君子谨慎忧勤之中,体悟君子的顺天命之秩序、护大人之事理、从圣人之法语的自律,从而在其具体行政实践中兢业谨慎地尽天理、致君德、践礼义。本章承接前章“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的教导,通过“生知、学知”的教导,让人们把握君子之“知”的来源和君子求“知”的自觉。

老师说:“君子知天命之可为和不可为的聪明智慧,来自于对天道仁德的体悟和把握。从生生不息的天命自然中获得知识智慧的人,是拥有上等知识智慧的人;通过学习,从大人和圣人的法语教导中学习而得到知识智慧的人,是拥有次一等知识智慧的人;遇到困境了才去学习,这样所能得到的知识智慧是又次一等的知识智慧了;遇到困境还不知道要去学习,这样的知识智慧就是下等的蒙昧无知了。”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生而知之”不是 “生来就知道”之意,而是 “从生之中获得知识智慧”之意。本章承接前章“君子有三畏”的教导,是对“知天命、知大人、知圣人之言”的“知”进行教导的,因此知的来源,一是从 “天道自然的生生不息”中体悟把握而获得,一是从“大人和圣人之言”的学习中而间接获得。孔子对此两种不同方式所获得的知识智慧进行了上下等级区分,“上”是“上达”、“上等”之义。“民斯为下矣”的“民”不是指“民众百姓”,而是使用的“民”字本义。林义光认为,民“象草芽之形,当为萌之古文”,《说文》:“民,众萌也。”徐在国在《字源》中释:“西周金文'民’字像有刃物刺目之形,是'盲’字的初文。《贾子·大政下》:'民之为言萌也,萌之为言盲也。’”因此,“民”字有“视而不见”的“盲”意。高尚榘在《论语歧解辑录》中辑录了方骥龄的《论语新诠》:“《书·吕刑》'苗民’郑注:'民者,冥也。’《春秋繁露》:'民者,暝也。’《贾子·大政》:'民之为言,萌也,萌之为言,盲也。’《荀子·礼论》注:'民,泯无所知者。’本章'民斯为下’之'民’字下,似应加逗点,'斯为下’成句,言困而不学之人,蒙昧无知之至,此为最低下者是也。”对此,我将“民”释解为“蒙昧无知”。另外。对本章的文本黄怀信《论语汇校集释》进行了汇校:“定州简本无二'者’字,'次’下无'也’字,'民斯为下矣’作'民也为下’。”按:“无'者’字是,下'困而学’、'困而不学’皆无'者’;'也’字当有,下'又其次也’亦有。'民’字当衍,简本亦非。”我认为定州简本“民也为下”应当为初文,非误。而我的释解正是“民也为下”之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