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 | 二水居士:一段关于“含胸拔背”的公案
在众多太极拳身法要领里,对“含胸拔背”的质疑,由来已久。
民国19年唐豪出版《太极拳与内家拳》一书,在其序言中便大放厥词,誓言“辟太极拳之妖妄”云云,针对“含胸”,他说:“据有一位学者的夸奖,太极拳的动作是:‘最合于生理上之程序,能使身体平均发达’的体育。这位学者的话,是否有称誉过当的地方,在运动生理上是一个应该精密讨论的问题”、“内部呼吸器官的运动,是应该扩胸,而不应该含胸的,这也是运动生理学上不可否认的话。一般太极拳家,却教人含胸呼吸,而不许人挺胸,这种呼吸运动的价值如何?吾以为是一个应该精密测试的问题”。之后还在正文第八章“太极拳之呼吸”中,以“欧美先进之国民,其体格较我为强,此公认之事实也。彼等由幼而壮,在学校中所受之体育训练,类皆挺胸呼吸”为由,对太极拳呼吸时“胸须内含”提出异议,并“不禁为民族盛衰前途,抱无穷之隐忧焉!”(图123),把批驳“含胸呼吸”上升到了与“民族盛衰”休戚相关的层面上了。
图123
唐豪作为太极拳业外人士,其论点毕竟是隔行之言,因此,他的“忧国忧民”没有引起国民的群和响应,也没有引起太极拳界的附和与反驳。
1986年8月张义敬出版《太极拳理传真》一书,“雅轩老师书信摘录”一节中摘录1964年11月20日李雅轩信函云:“含胸拔背这句话,老论上没有。这是形意拳、八挂(卦之误植)掌上的规矩。因为陈微明早先跟孙禄堂练过一段时间的形意拳,后来才跟杨老师学太极拳。陈著的太极拳书上,有太极拳十要,把老论上的些话,反正地说了一些,又添了这句含胸拔背。以后练太极拳的人,以为这句话与太极拳也无妨碍,作书的也将这话沿用了,从此就成了练太极拳的规矩了。其实,不是那回事,所以我今告诉你们,对这句话不要过分强调,如强调了,就脱离了自然。太极拳是以端正为主要的基础。在这种基础上,胸腰脊背为了动作的需要,是有时含,有时挺,有时凸,有时凹。这是身势动态,不能抓着这个含字,就说一定非含不可,成了规矩”。书一刊发,便引起了太极拳界轩然大波。
1999年第5期《太极》杂志,发表了陈龙骧先生《李雅轩先生对<太极拳体用全书>的眉批》一文,该文又在《武林》2000年第 8期以《李雅轩对(太极拳体用全书)的批评》为题再次发表。两文公开了李雅轩先生生前对《太极拳体用全书》一书眉批内容。顿时,整个太极拳理论界犹如被扔进了川菜的红汤火锅一般,麻辣香浓,五味杂陈,沸腾开了。李雅轩先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的例言前,眉批云:“老论中无含胸拔背之说,只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亦无松肩垂肘之说。盖气沉丹田,一身松舒,含胸拔背、松肩坠肘自然有之。若单注意去作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恐与身心舒适有碍。学者不可不慎。尤不可专注意此十三点也。只须注意一身松舒,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则十三点自然有之,而且来得自然。否则必致勉强作出,与自然大有妨碍也。”并将《太极拳体用全书》的诸多“讹误”,归结为校订者郑曼青先生“学拳未久,不懂拳意,自己想造出来”。
李雅轩先生多次提到的老论,应该是指传统的太极拳理论。李雅轩先生眉批中对郑曼青先生的责难,家师金仁霖曾撰文《为<太极拳体用全书)正名》,发表在台湾《太极学报》第廿二期中予以澄清。而“含胸拔背”究竟是不是传统太极拳理论?是陈微明从形意拳中沿袭而来还是郑曼青等杨家弟子“想造出来”?或者说,“含胸呼吸”果真如唐豪所说只是“太极拳之妖妄”?“含胸”的养生、拳艺上的功效究竟如何?这些问题,二水以为有进一步梳理的必要。
一、杨家老辈太极拳论著中的相关阐述:
1931年文光印务馆出版杨澄甫老师《太极拳使用法》一书。书中数次出现“含胸拔背”相关的文字:
“太极拳起势预备”云:“胸微内含,脊背拔起,不可前俯后仰”;
“第四节 揽雀尾按法”云:“沉肩、坠肘,坐腕、含胸”;
“第六节 提手上式用法”云:“胸含、背拔、腰松、眼前视”;
“第九节 手绘琵琶式用法”云:“含胸、屈膝坐实”;
“第十五节 如封似闭用法”云:“同时含胸坐胯”;
“第三十五节 高探马用法”云:“松腰、含胸”;
“第三十八节 左转身蹬脚用法”云(图124):“含胸、拔背、松腰”;
“第四十二节 进步栽捶用法”云:“胸含,眼前看,则敌自站立不稳”;
“第四十八节 双峰贯耳用法”云:“头顶、腰松、背拔、胸含”
“第六十节 玉女穿梭头一手左式用法”云:“头顶、腰松、胸含、背拔、眼前看,则敌自倾”;
“第八十八节 上步七星用法”云:“拔背含胸,头要顶劲,眼神往前注视”;
“第八十九节 退步跨虎用法”云:“拔背含胸,头顶劲,眼神前看”。
图124
1934年2月初版的杨澄甫老师《太极拳体用全书》一书,也多处出现“含胸拔背”相关的文字:
“例言”云:“太极拳要点,凡有十三:曰沉肩垂肘、含胸拔背……”;
“太极拳起势”云:“含胸拔背,不可前俯后仰”;
“揽雀尾按法”云:“沉肩垂肘,坐腕,含胸”;
“提手上式”云(图125):“胸含背拔,腰松眼前视”;
“手绘琵琶式”云:“我即含胸、屈右膝坐实”;
“如封似闭”云:“同时含胸坐胯”;
“高探马”云:“松腰含胸”;
“右分脚”云:“含胸拔背,定力自足”;
“转身蹬脚”云:“含胸拔背,松腰,尤须虚灵顶劲”;
“进步栽捶”云:“胸含,眼前看,尤须守我中土为要”。
图125
《太极拳使用法》一书由“余幼读书时,性好武”的董英杰先生校点。该书出版不久,由于书中文辞语句,文言、白话、俚语、俗语混杂,很不协调,图解说明错误又多,杨澄甫老师即命文光印务馆将原版毁去,发行社将存书收回。为此,唐豪在1936年出版的《王宗岳太极拳谱·阴符枪谱》一书中即有如此记载:“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出版后交神州国光社发行。因为内容太质而不文,例如书中(147页)‘有说一力强十会’下注(有礼) 二字,(148页)‘我说一巧破千斤’下注(不错)二字,这些都是江湖套语,号称能文章的杨氏弟子,看见了觉得面子上有些那个,反对将该书出售,所以不久即行收回,现已不易购得”云。
而《太极拳体用全书》则由“因复与同事赵仲博、叶大密,研习斯术,不一月,病霍然”的郑岳曼青校点。郑曼青先生在师从杨澄甫老师学拳前,明明已经在叶大密老师开设的武当太极拳社里学拳八年(十六学期),却只轻描谈写“与同事赵仲博、叶大密,研习斯术”。我们且不论郑曼青先生与叶大密老师如何攀上了“同事”,如何“研习斯术”,但对照两书中有关“含胸”的文辞可知,郑曼青先生在校点时,只是在《太极拳使用法》一书的基础上,做些文辞上的修饰,除了“右分脚”式,《太极拳使用法》一书中没有“含胸”字样,而《太极拳体用全书》增加了“含胸拔背,定力自足”之外,《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双峰贯耳、玉女穿梭、上步七星、退步跨虎四式中,反而剔除了“拔背含胸”等作为普遍身法要领的相关文辞的赘述。由此可见,李雅轩先生对郑曼青先生就此问题上责难郑曼青先生“学拳未久,不懂拳意,自己想造出来”,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1948年8月初版董英杰自编的《太极拳释义》一书,在“经验谈”一节之“七提顶吊裆”中谈到:“收劲时胸要稍稍含虚,发劲时要天柱微直,切不可含胸驼背”,书中尚有数处谈及“涵胸”或“涵胸拔背”:
“太极起式”:“练拳不可闭口藏舌,又不可时时涵胸拔背。此法是有时间性者。到收回方式才可涵胸。有涵胸自然有拔背。千万不可自作拔背駝形为要”;
“揽雀尾捋式”:“两掌距离尺许,向左涵胸拉回(即是捋)”;
“如封似闭”:“右腿与身形同时缩回,有涵胸意”。
1925年出版的陈微明《太极拳术》一书,在由杨澄甫口授、陈微明笔述的“太极拳十要”之二“含胸拔背”云:“涵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从脊发,所向无敌也。”而该书在描述太极拳式的所有动作要领时,丝毫不提“含胸”或“含胸拔背”。
无独有偶,郑曼青编著《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一书,书中“功架三十七式之分释及图解”,详细描述了拳架中每招每式的动作要领,而对“含胸”的要领,也只在第一式中稍有涉及:“立定时,头宜正直……含胸而使其气沉丹田……”,全书其余各式均不再谈及。“含胸而使其气沉丹田”,显然是从陈微明先生“涵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句化出。
对比上列著作中“含胸”、“含胸拔背”的相关文辞,我们不难发现,董英杰、陈微明、郑曼青等先生所自编的著作中,无论用词习惯,还是对此技术要领的理解,均与杨澄甫老师的两书风格迥异。由此也不难判定,杨澄甫老师《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的“含胸”、“含胸拔背”相关文字,不可能是陈微明、或董英杰、或郑曼青所纂入,而是《太极拳使用法》编撰之前杨家所藏底本初稿中原有的动作要求。(《太极拳使用法》编撰之前的底本,究竟有哪些人参与修编,至今我们还无法寻其端倪。正像《杨氏太极拳老谱传抄本》一样,究竟有哪些杨家学者参与编撰,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