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二水居士:庖丁解牛
学太极,上漾太极!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
点击下面收听语音版
《太极拳发微》:“吾读庄子养生主,于庖丁之解牛,而得太极拳之说焉…正心以成德,道亦不越乎是矣”。
《庄子·养生主》载,文惠君闻庖丁之言,而得养生之旨。哲东先生则于“庖丁之解牛,而得太极拳之说”。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乃至“官止神行”,自然是庖丁解牛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哲东先生以此来印证太极之学的始、中、究三步功夫。悉心禅悟,必有所得。
时下,一些初学太极者,动辄求松空、言必称融通,倘若不知松空从间架中来,融通自规矩中出,缘木求鱼,枉费工夫耳!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这节是庖丁在描述其最高境界的解牛功夫,我们不妨从中去寻找一些太极之学的门径。官,感知器官。天理,牛身上自然的肌理结构。郤,隙也。这里指肌肉群之间的缝隙。窾,骨节之间的空穴处。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之误植,指的是支脉。经,经脉。
《灵枢·脉度》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技经两字,指的是牛身上的经络。肯,紧附在骨上的肉。啃骨头的啃字,大凡与肯有渊源了。綮,筋肉盘结处,相当于肌腱部位。軱,股部大骨。
庖丁说:他最高境界的解牛,是用神气来敷盖对吞,而根本不用眼睛注视牛了。身上的感知器官静止下来了,心神便会活跃起来,于是,我就顺应牛的肌理,顺应牛的脾气,从肌肉缝隙中下刀,在牛不知痛痒时,将他的肉一块一块的批了下来,再顺着牛骨节之间的空穴,在牛不知不觉中,将他的骨架子导开拆散。牛之所以能够不与我抵捂,是因为我连牛的经络、紧贴骨头上的肉和筋肉盘结的地方都没有碰上。更何况牛屁股上的大骨头了。
这种高超的解牛功夫,来自于对对手身体架构、肌理脾气、经络纹理的了如指掌。不经过“始则谨于法度,中则因于变化”的过程,不可能达到无感而应,无为而为的境界!
记得杨澄甫老师有个譬喻:四两拨千斤者,就是用四两的一条绳子,去牵动一头千斤的牛。倘若你将绳子系在牛角上、牛腿上或牛尾巴上,纵使你用千斤力也拉不动四两的绳。倘若将绳系在牛鼻子上,你只要轻轻一牵,牛就跟着你来。而且这头牛还必须是活的,死牛不行、石牛、铁牛、铜牛也不行。这般解释,“则不知力之在彼乎?在我乎?彼我都忘,心形相融,而心得为物之主矣”。
渊兮,语出老子《道德经》(图59)“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邃兮,语出《淮南·洪烈》“邃兮洞兮,不虚动兮;与柔刚卷舒兮;与阴阳俯仰兮”。
哲东先生两个感叹语词,情绪激昂:武术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又怎能说还有比武术更神奇的呢?太极拳其实学的就是正心以成德的功夫,是一门以假修真,以拳入道的功夫。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